Tumgik
#古镇风情
freisende · 1 month
Text
Thousand Autumns Audio Drama Ending Song 2 - Cao Mu Bu Xiu Lyrics & Translation
Thousand Autumns Audio Drama Season 2 Ending Theme Song
Tumblr media
Production Team:
Produced by: Sheng Luo Wan Xiang Studio (声罗万象工作室)
Producer: Liao Liao (聊聊)
Lyricist: Zhen Zhu (镇朱)
Composer: Chen Yiming (陈亦洺)
Performed by: Chen Yiming (陈亦洺)
Arranger: Li Dabai (李大白)
Harmony writing/mixing: Cha Xue (茶雪)
Poster: Qin Mo (秦墨)
Inscription: Qiongjiu (穹九)
English Translation: Freiya, credit reference to TreasureChestSubs
----------------------------------------------------------------------------
The Grass and Trees Remain Eternal
Lyrics:
wǒ jièguò yī chuán mèng 
我借过一船梦
suí mèng tiāndì xié yóu 
随梦天地偕游
chéng wù zhī jí yǐ yǎn kāi jiǔzhōu
乘物之极以眼开九州
lěng yuè tài shòu biàn yǎng yú yī xiù 
冷月太瘦便养于衣袖
mèng jiě lǎn yīgè wǒ dú xiàxíng zhōu 
梦解缆一个我 独下行舟
tì zuórì shàonián 
替昨日少年
zhē lái lù báihóng 
遮来路白虹
bù wèn chūnshān jǐ dié xiàn yún zhōng 
不问春山几叠陷云中
yǒuxīn yú wǒ jiàn shàng huà língluò 
有心于我剑上画零落
yǔ nǐ xiāng zhuàng huà wàn qiān xīng fēng 
与你相撞 化万千腥风
tòng xǐng hòu jìxù yuǎn zǒu 
痛醒后继续远走
bù wèn sìhǎi quàn wǒ hé shí xiū 
不问四海劝我何时休
cháng'ān lóu shàng yōng rénmíng liú 
长安楼上庸人名留
rúcǐ dàdào wúyòng jiāng fēngyuè kè sòng 
如此大道无用 将风月刻诵
wǒ jièguò yībēi jiǔ 
我借过一杯酒
mǎn zhēn gǔlǎo xīngdǒu 
满斟古老星斗
nǎge xiào céng ràng wǒ rù qíng zhǒng 
哪个笑曾让我入情种
huò shì shānchuān dōu lái cǐ tíngliú 
或是山川都来此停留
shì nǐ tà yè érguò zèng wǒ dāofēng 
是你踏夜而过 赠我刀锋
huàn chī zhě jiěmèng 
换痴者解梦
shēngsǐ qīng fèngsòng 
生死轻奉送
bù wèn chūnshān jǐ dié xiàn yún zhōng 
不问春山几叠陷云中
yǒuxīn yú wǒ jiàn shàng huà língluò 
有心于我剑上画零落
yǔ nǐ xiāng zhuàng huà wàn qiān xīng fēng 
与你相撞 化万千腥风
tòng xǐng hòu jìxù yuǎn zǒu 
痛醒后继续远走
bù wèn sìhǎi quàn wǒ hé shí xiū 
不问四海劝我何时休
cháng'ān lóu shàng yōng rénmíng liú 
长安楼上庸人名留
rúcǐ dàdào wúyòng jiāng fēngyuè kè sòng 
如此大道无用 将风月刻诵
bù wèn chūnshān jǐ dié xiàn yún zhōng 
不问春山几叠陷云中
yǒuxīn yú wǒ jiàn shàng huà língluò 
有心于我剑上画零落
yǔ nǐ xiāng zhuàng huà wàn qiān xīng fēng 
与你相撞 化万千腥风
tòng xǐng hòu jìxù yuǎn zǒu 
痛醒后继续远走
bù wèn tā nián tóng chén wàng yānbō 
不问他年同尘忘烟波
duōshǎo gùshì zhuǎnshēn qiānqiū 
多少故事转身千秋
xìng dé shì wài xū zhōu huì piāobó jiùyǒu 
幸得世外虚舟 会漂泊旧友
tā xìn shānhé zhǎng yǒu 
他信山河长有
cǎomù yì bùxiǔ
草木亦不朽
---------------------------------
English Translation
Once I borrowed a boatful of dreams,
and journeyed through the universe together with these dreams
Taking this opportunity with my own eyes to see the nine states[1]
Keeping the thin, cold moon within my sleeves.
The dream released one of me to descend the boat alone, 
and helped the young man of yesterday
by covering up the way ahead in white moon light[2]
Do not inquire how many layers of spring mountains were wrapped in the clouds,[3]
If the will of my sword to paint the scattered pieces
turns into a thousand gusts of wind when clashing with you together
After being awakened from the pain, I'll continue to travel far away.
Do not ask the four seas to advise me when to rest,[4]
The mediocre man carves his name on the towers of Chang'an.
Thus the Great Way is but a worthless thoroughfare to carve the wind and the moon.[5]
Once I borrowed a cup of wine,
With the ancient stars, toasted a full cup.
Which smile has made me fall in love,
or made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stay here?
You were the one who strolled through the night and handed me a blade,
For the sake of those with foolish dreams.
Life and death, gifted gently by you
Do not inquire how many layers of spring mountains were wrapped in the clouds,
If the will of my sword to paint the scattered pieces
turns into a thousand gusts of wind when clashing with you together
After being awakened from the pain, I'll continue to travel far away.
Do not ask the four seas to advise me when to rest
The mediocre man carves his name on the towers of Chang'an.
Thus the Great Way is but a worthless thoroughfare to carve the wind and the moon. 
Do not ask him to forget the dust and the smoke in those years,
How many stories have been told in a thousand autumns?
Fortunate to drift with old friends in the ethereal boat.
He believes that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will last forever,[6]
And the grass and trees will remain there eternally.[7]
--------------------------------------
*Translator's Notes: [1]This line can also mean ‘riding to the extreme’ to see the nine states. Nine states also refer to the nine provinces in China, also part of the four seas.  [2]This line literally said “white rainbow”, but since there’s a cold moon mentioned before, I think this is actually a moonlight [3]This line literally said ‘do not inquire’, but can also mean ‘no matter’. [4]Four seas in this song mean the world/everywhere/all around the world [5]For me personally I think these two lines described Yan Wushi. The whole reff described how passing through many outcomes and challenges, he had the idea of how human nature is evil, until he stumbled upon a pure mountain, a strong-stanced person (Shen Qiao) in which he began the change of his thinking (to the point of realizing how he was blinded and has been mistaken for a whole long while). [6]The lyrics really is written as ‘he’ [7]In this line it was written literally as immortal/eternal
**The whole song is very complicated in my opinion, and some lines doesn’t really make sense if translated literally, hence I’m also open to suggestions/corrections. 
--------------------------------
Navigation Thousand Autumns Audio Drama Season 1 Ending Song: Wo Du San Qian Bian Ni by Xiao Hun Translation Masterlist
9 notes · View notes
chentailai · 2 months
Text
【HP Blue Beetle 】My blue in the noche nevada【2】
这次我长记性了哈哈,字不会再堆在一起了!
cp自行代入,我觉得我偏向于khaji da/Jaime和hellbeetle。ooc警告
————————————
『非主流渐变黑』
“所以你看见我的装甲了?”
“那个让你看起来像一只虫子的衣服?”
“对啊”埃德吃着海梅的玉米片,含含糊糊地说道:“我当时也去了禁林边,正好看见有个大汉子拖着你走,你当时整个下半身都变黑了……”
“从你的屁股开始,说实话兄弟你屁股挺圆的,然后那件黑蓝衣服上发出蓝光,那个男人就立刻跳到一边了,就到这里,因为到处都是烟雾于是我就先跑了”
海梅一脸慌张,他不知道自己居然会以这种方式暴露出来,而且,埃德看起来很明显已经观察过他的生活的样子
【他知道的太多了,杀了他!】
“不行!”海梅在脑子里说,然后强装镇定地问埃德:
“好吧,那么你有把这件事告诉给别人了吗?”
“有啊”
海梅和卡基达(共用的)心脏一紧
“我兄弟维吉尔,外号“静电”,他也在狮院,就我们两个知道你,bug butt”
海梅松了一口气,只是现在他必须要和两个格兰芬多人接触了
【杀了他们两个!】
“不行,我们必须用更温柔的方式让他们闭口不言”
【无疼杀死他们两个,我保证很快的没感觉就一下子的事情……】
“我说不行!”
【哼】
“不过,也许有一天我会让你这么做的,但不是现在,所以闭嘴……”
埃德带着海梅来到学校后面的花园里,这里离格兰芬多的地��很近,有几个学生正在小路旁闲聊,迎面走来的两个的学生,他们一看见Eddie便咯吱笑了起来
海梅以为这也是他的好兄弟们便不免有点心慌,圣甲虫察觉到这一点后就在海梅的背里邪恶的抖动起来
“嘿,红恶魔”
“嘿,加尔,罗戴”然而事情并不像海梅想的那样进行,埃德听起来不像那两人那样开心他们刚刚管他叫红什么
“起绰号难道是这所学校的传统吗?”海梅想,另外两个又笑了起来,指着海梅
“这是你新交的朋友吗?他看起来可不像是纯血统啊,我们还以为你要在格兰芬多开一个纯血统社团呢”
“我没有……”埃德听起来咬牙切齿“那种恶趣味”
“你最好离这个怪胎远点”另一个人笑着对海梅说,脸上麻子多的让海梅有点犯恶心
“小心被他烧死”
“滚开!”
“拜拜,小恶魔~”两个人奚落完埃德便走了,海梅看着埃德,他嘴里含糊地嘟囔着什么,声音越来越大直到海梅听清
“……也许去斯莱特林还好点起码没人觉得我不配在那”
“那两个人……他们挺过分的”海梅回头望了一眼两个红校服远去,埃德开始大声说话
“你知道的,在霍格沃兹,斯莱特林和纯血统的巫师经常会遭遇一些偏见,认为他们高傲又古怪之类的……有时候是没错,我的祖先……据说与恶魔做了契约,后因背弃信义而被火烤死,这本来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都说是恶魔显灵了”
“红恶魔是我家族的标志,一直以来都是一脉单传……我父母很早就死了,据说他们曾经想逃脱诅咒但在生下我后没几年就都去世了”
“每个家族成员成年之际诅咒便会降临,什么样的诅咒都有,都是胡扯,我老师告诉我的,他的家族也被什么狗屁恶魔诅咒了,但他都活到了30多岁也没出什么事,他照顾我让我不必去孤儿院,我还学会了照顾我自己”
“不过他很快也失踪了……我一个人长大,没事就去麻瓜的街里买东西,我不打工,家里有的是钱,也就这些东西了”
“起绰号是霍格沃兹的一种校风,不知道谁掀起的。我是说,火星少女?”
“说真的伙计,你……”
“哦等下,维吉尔来了。这边!”
维吉尔和埃德同一年级,他是个梳着脏辫的黑人男孩,和他姐姐住在一起,如果不是维吉尔突然得到入学通知书,他们本来能搬去加州的
“维吉尔,静电。静电,这是海梅,虫屁股,就是我上次跟你说的在禁林里的那个”
“哦……是他啊”维吉尔上下仔细打量了海梅一番
“我没觉得他像只虫子”
“等海梅把他的衣服穿出来了他就像了”说着两人都露出期待的神情
“什么,在这?不行!”
“还有不要叫我虫屁股,我的绰号叫……(卡基达悄悄话)蓝甲虫”
“蓝甲虫,挺合适的”
“那伙计你决定什么时候给我们看看你的衣服?”
“我不是能……”海梅非常犯难,如果他不满足这俩的要求,他们会不会把这件事说出去?
“好吧,反正不是今天”海梅抬头看天:“今天天色不早了,明天我们在猫头鹰棚屋底下的土堆那行吗?”
“行,那明天见喽”
两人笑着和他挥挥手,这让海梅觉得也许这事能友好的解决
“还有一件事”
“埃德,你是gay吗?”
“你怎么会这么觉得?”
“你说我的屁股……”维吉尔打断了他,一脸无奈地解释道:“埃德就喜欢开屁股类的玩笑,他一点家庭教育没做好,他还说过我的屁股塌方过之类的话,因为在走廊拍罗丝的屁股被挂到了吊灯上”
“ok,我懂了”海梅盯着埃德,他开始思考和这种另类的奇葩交往是否正确,埃德在这种注视下明显变得窘迫
“嘿,my amigo ,你知道吗”
“什么?”
“在我们这边,大部分白男会通过把皮肤晒黑来体现健康”
“?”
“而裸体是违法,所以他们必须穿着内裤去晒太阳”
“这导致他们的屁股是晒不到的”
“而你,my amigo,你是一身的屁股肉”
说完,海梅给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然后大笑的跑开了
“哈哈哈哈哈哈——”
“我喜欢他”维吉尔看着不知所措的埃德说到
“……哦”
“还有蓝甲虫”维吉尔也抬头看看天“我总觉得我在哪看见过这个名字”
“……管理员的黑名单”
“你刚说什么?”
“没什么维吉尔,我觉得我总有一天会掐死他”“掐死谁?”
『无敌又烦人的卡基达』
“问题?”
“是的,要回拉文克劳的宿舍就要先回答出我的问题”
“好吧 你的问题是每日一换吗?”
“是的”“问题是?”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圣母在上,圣母知道”
“……活着?”
【活着只是一种生命存在的状态而已,他不是生命的意义】
“那谁又能说的清呢……?既然每个生命其实都能够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那么生命的意义怎么能困陷于一个回答之中呢?”
【……确实不能】
“你有想法?”
【我们可以用一个包容性的回答来巧妙地绕开这个问题】
【假设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其意义,那么生命的意义一定是多种多样的,因为生命多种多样】
【这样类推下来,生命的意义就是独属于一个生命的无限种可能】
【那么这个回答有很多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这种意义是由他自己决定吧】
“嘿……你的话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叫做什么……《诗无尽头》来着,那里面有一句话”
海梅顿了顿,整理好语言,抬头对着门说道:“生命的意义是由生命本身创造的”
门环一转打开了通往宿舍的门,海梅走上塔楼的楼梯,在心里感慨卡基达的聪明
“你真厉害啊,以前是不是拉文克劳的?”
【不可能,我对这里一点印象也没有】
“话说卡基达,你还记得你几岁了吗?”
【不记得……但约估有一百以上了吧】
“居然不是近代人吗?”
【圣甲虫的历史可是能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
“也是哦”
“所以…你其实是千年甲虫精?”
【绝对不是】
“那么你对自己的状况有什么头绪吗”
【嗯】
【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卡基达的声音渐渐变得小声,像是一只昆虫在不安的摩擦它的口器
【我变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我的身世是什么我完全都不记得了】
【但有些东西,就好像刻到我脑子里了一样,明明这个驱壳没有脑子……总感觉有什么不对总感觉有什么不应该是这样,越是回忆现已消失的事物就越是感到被空洞,与此同时还有被剔骨般绝望】
海梅慢慢地在沙发上坐下来,把手里的书放到一边,静静地听着圣甲虫说话
水晶般的蓝色炉火摇曳在壁炉中,虽是渺小却将整个塔楼烤的暖烘烘的
【现在存在的一切东西我都认识,但却完全没有记忆,我真的存在过吗,就像在做梦一般却也好像早已失去做梦的能力。到了夜晚,我几乎没有困意,就算是做梦也只能梦见一些我分辨不了的东西】
卡基达似乎还想发声,却像突然泄气的皮球一样低沉了下去,出现在海梅脑海里的丝丝感觉变得像是被压迫的合成器发出的电流音
海梅在这样压抑的气氛下陷入了沉默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的意识一停一停的就像……】
“卡顿的视频?”
【…算是吧】
“那感觉确实很糟糕”海梅尴尬的笑了笑,又意识到这样做并不礼貌,刚挂起的嘴角立刻掉了下去
“我很抱歉…听到这些东西…要是今天你不说我都不知道”
海梅好像有点明白为什么卡基达这么暴躁不安
“卡基达,如果你对现在自己的情况感觉不舒服的话我希望我能尽可能的帮助你,因为,我也希望我们的共生关系是良好健康的”
“但首先如果回忆过去会让你难受的话,我建议你先休息,记忆什么的我们可以慢慢找,我也会帮你的,我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因为记忆承载着他与家人的美好,或者和朋友的快乐”
“至于晚上,如果你睡不着的话,只要不让我被扣分或者被其他人发现的话你想做什么都行…”
“你知道互联网是什么吗?”
【知道,泰德.科德曾用我做过相关的实验,我可以登上麻瓜所谓的互联网】
“那么你可以在网上额…玩?多认认东西打发时间什么的,也许会记起更多东西呢”
“你放心 ,如果你真的想要知道自己的过去的话那我一定会帮你调查的,你的未解之谜其实对我也挺重要的”
“但我也希望……如果你想起的过去不是那么美好,你可以接受现实并开始新生活”
“我爸爸说过,虽然过去不可避免,但过分沉溺过去是不对的”
“过去毕竟是过去,已经过去很久了,也许现在已经都不存在了……现在也很好啊,不过放心无论你选择什么我都会帮助你的”
“就像你帮我通过期末考试一样”
海梅悄悄的走过他舍友的床铺,穿上睡衣缓慢地爬入暖和的被窝
【现在……但我在现在一无所有】
“你不是还有我吗……(打哈欠)”
“我来做你现在的新朋友,你就不是一无所有”
【好吧,虽然你有点蠢……但我想我能接受你这个…朋友】
“嘿……”
“晚安卡基达”
【晚安海梅】
第二天——
【你应该向埃德.布隆格伯发射眼盲咒!这样他就不会穿着你的外套到处乱跑了!让他瞎上一会这个小魂淡就记住教训了!】
“新规矩!卡基达!不许打我朋友的坏主意,也不许再当恶咒喷射机!”
【我以为我也是你的朋友,我是在为你不在寒风中感冒着想!】
“是没错,但你能不能别像个神经质的老妈子…”
【你也是个小魂淡!】
“快跑埃德!圣甲虫正在气头上!”
卡基达在海梅脑子发出极大声的哼哼唧唧以至于他整个上午脑壳都是疼的
维吉尔觉得卡基达是个富有爱心的暴躁老头
“查查旧时期所有的老巫师看看?”
“好主意?”
埃德挥了挥他手里变出昆虫腿的刮胡刀
“说不定卡基达是个老太婆”说着他扒着脸做出一副老态
“一个老太婆在虫屁股背上,咦~画面太美,不忍想象”
卡基达的魔杖里突然窜出一股红光击中刮胡刀,刮胡刀立刻灰飞烟灭,埃德被灰尘呛的连连咳嗽
完了,说不定被他说中了
海梅只觉得背上一阵恶寒
但没办法,他还需要卡基达帮他写魔咒和变形课作业,说真的,卡基达的教学质量真的要比他们教授的要好,他甚至用一些独特技巧让海梅在魔咒课上给拉文克劳加了一些分
海梅或许并没有拉文克劳的同学聪明,但在卡基达的帮助起码还没有到被其他人嘲笑份上
“也许你应该让卡基达去开个补习班,我知道个好地方”
“你教,我们收钱,也许可以开个社团。最近不是都流行开社团吗?”
“说到社团”维吉尔从一堆草药根子里探出头来:“听说少年泰坦最近在招新人吗?”
“我去了”埃德高傲地翻过他的座位到维吉尔那边,将那顶会发出狮吼的红色帽子放到一边
“他们没要我,说是不需要打杂的“
“拜托伙计,他们上哪找我这么帅的打杂的?”
“少年泰坦?”
“别和我说你不知道Jaime,全霍格沃兹有史以来成立时间最长最好的学生社团!”
“他们由……怎么说,精英组成”
“能被选为替补的后备成员都是一种荣耀”维吉尔说到:“听说目前的新社长是提姆,他比拉文克劳的人还要聪明却被分到了格兰芬多,据说他马上要成为格兰芬多魁地奇的新队长了”
“不过泰坦的成员看着都挺怪的”
“拜托埃德,如果他们真的都是怪胎的话那么你就应该入选才对啊”
“你这么说只是因为你没有被选中”
“谁说的!他们马上就会过来求着我加入了,等着吧”
“往后等几个世纪吗?”
“用不了这么久”埃德跳到桌子上“等我做出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肯定会哭着来求我”
海梅埋头看草药课课本,卡基达则在海梅脑子里发出了不寻常的嘶嘶声
少年泰坦,这样优秀的社团自己一定进不去吧
比起这个
“这个暑假你们有空吗,我妈妈想要邀请你们到我家来吃饭,你知道的,她做饭超棒的”
“当然——我最爱你妈妈做的玉米卷了!”
“维吉尔?”
“我,我姐姐有一点事……不过应该没问题我们约定好时间去你那边,也许可以多待几天”
“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噢耶!”埃德想从桌子上跳下来搂住他的两个好朋友,却没注意到自己正不幸的踩在海梅的外套上
“哇啊!”
【哈 哈 哈】
『梦寐以求』
“海梅!”埃德赶忙从烧焦的木板堆里爬出来,烟灰覆盖在他整个脸上,四处的浓烟遮挡了他的视线
“海梅!咳咳——”他隐约能听见远处传来的尖叫和喊声
“维吉尔,维吉尔!”石块正从被炸开的墙壁上掉下来“该死!维吉尔!这边!“
急促的脚步声也不能抚平埃德紧绷的心脏,他听到不止一个人来,一些身穿风衣的人,好像是傲罗
埃德只觉得天旋地转,浓烟遮盖了上空,他的特制炸弹在砸中那只火龙后四散的火花炸开了城堡的墙和塔顶的尖塔,不会有人受伤,因为在那只火龙闯进来的第一时间教授们疏散了所有学生
但海梅,海梅就在这里,被埋在瓦砾底下,他们受伤了,维吉尔去找人帮忙,而海梅则帮自己装炸药
“海梅——”埃德嘶哑的声音始终穿不过浓浓黑烟,他害怕极了,恐惧不停从心底涌出
“Jaime?”
TBE
————————————————————————
问题
如果khaji da,真的具有人性,或者富有有感情的有机生命体特性的,可以顺利沟通。我觉得他可能会被Jaime精神控制。Jaime是个好人,他固然不会这样做这种恶劣的事,但khaji da太危险了。或许,Jaime的无心之言就会达到控制的目的,这是无心之举,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漫画里就有些令人不安的倾向?
人类不能没有感情,但对一个圣甲虫来说,完全没有感情或许比具有一点点容易被利用被伤害的情感要好,因为他没有更多的情感去保护自己。这是弱点,有点可悲。
我没打维吉尔的tag因为我不知道他的全名,静电,我不知道是那个英语翻译更合适
“非主流”是因为他们的发型。“渐变黑”是指他们的肤色,由浅到深
4 notes · View notes
mrdongze · 1 year
Text
Tumblr media
卑微到骨子(深圳的爱)
在深圳城,我对你的爱卑微到骨子里
流水线的工人,有留不下的城
和回不去的家,他们称我为打螺丝的人
我从遥远山区来,睡过天桥
住在廉价的出租房,饿了等着外卖小哥
衣服破了就等着快递上门
像蝼蚁一样穿梭在别人的高楼大厦间
这便耗尽了我青春,耗尽我的一生
在这城里,大大小小的机遇如彩票
互联网,虚拟币,没有一个为我准备
颠簸离乡路,故乡人也嫁为人妇
我却天涯无尽,归乡无期
流水线的工人,打螺丝,进厂
在深圳城,对你的爱卑微到骨子里
每每深夜里,总拾起孤独的枪
却找不到一个,愿把我视为敌人的对手
——杨东泽2022年09月16日于广东深圳
远方的谋生者
神色异常的大街
路人衣衫不整,穿着拖鞋蹒跚
在马路中不知道避让汽车,向全副武装的白衣人张口
他们把他们新生的孩子叫做疫生
窗外的荔枝树下
猫陷入一种寂静,传说的死亡墓地里
微风吹过你的面颊
在夜里寻找,你的双眼和二月薪资一样单薄
买菜,做饭,隔离,做核酸
日子无数,你把自由交给明天
被未知恐惧宣判,年轻的意志被时光消磨
心存理想的异乡人啊
你在东莞的某个旧旅馆中安生
在疫情中,面包和自由无处可依
历史向前,滚动着谋生者的意志
明天过后,日子仍然要过,房租仍然要交
大街上广播的大喇叭也仍旧要来
唯有青春,一去不再复回
—杨东泽2022年03月11日于东莞大朗
本不相识的人
—华为溪流背坡村欧洲小镇记
我不愿以爱之名
绑架一个流入迷途的心
本不相识的人,有时我很爱你
有时我也不那么宠你
我驾着你想象的灵魂去追寻着自由
穿省过市,在偏远小镇里放歌
常常用你的名义叫醒老街道的黎明
机翼突破云层,今日,我又来到松山湖
带着你的希望,在溪流背坡村
乘着红色的小火车,在风雨里依然如旧
穿棱在巴黎和海德尔堡间,常常过康桥
到布鲁日与牛津去闲逛
在勃艮第喝咖啡
在克伦诺夫花园里荡秋千
吃最多的猪脚饭,看最大的蜗牛
在欧洲小镇,在大郎镇,在大岭山
我来时从不拨弄衣袋
去时,也不曾在荔枝林里深埋遗物
唯一能做的是,我愿意
能在离开时,从你悲伤的深处
把你的忧伤带走
—杨东泽2021年10月16日于广东东莞松山湖
佛山城记
姑娘,如果我爱你
我将会追寻你的脚步,去到广东
佛山,这个岭南的天地之城
有你最喜欢舞狮,最喜欢钟楼钟声
有你爱喝的千灯湖烈性德国啤酒
姑娘,如果我爱你
我将在每次经过佛山时
给你打来异乡的长途电话,告诉你
你曾经走过的飞鸿路我正在走
你曾经听的粤剧胡不归我正在听
你曾经吃的勿米粥火锅我正在吃
姑娘,今夜我从佛山城过
在龙塘诗社诗会上舞文弄墨
在南风古灶前广场喂着白鸽
在佛罗伦萨小镇喷泉边合着节奏
姑娘,那禅城南海给我的美
我将要用诗歌为你收藏
那祖庙给我的辟佑神牌
我将要加上你的名字
姑娘,今夜我在禅城想你
那渔人码头的霓虹见证我的思念
那顺德逢简水乡的小船带着你温柔
姑娘,我追寻着你的脚步
听你最喜欢的钟楼钟声
唱你最喜欢的粤剧名曲
学你最喜欢的舞狮
但是亲爱的,我深夜里的孤独
伴着我走遍了佛山城的每个角落
飞鸿街,祖庙,南风古灶,佛罗伦萨
千灯湖,都给不了我
你可以给的温柔
——杨东泽2022年01月08日于广东佛山岭南天地
东莞城记
我从广东过
光与影中,与东莞相遇
清澈的爱,迷离的人
他们生在虎门南城,死在南海珠江口
为民族站岗,为人民放风
我不曾想过,在孤独的夜
走过东莞的每个角落
在东江水道上来来回回,摇船
在黄旗山上放声高歌,迷雾
东莞,你给我的
我将会带到世界播散
你给不了的,我将尽情在你的土地享受
在下坝坊听着音乐摇摆
在富民街吃着莞式奶茶
寮步,大岭山,长安,塘厦
东莞啊,他们说来到你的土地上
他们是为了爱
但我到你的世界里,却唯独现在为了情
在孤独的夜,我从不曾想过
我会在黄旗山岭上高歌
光与影中,与莞城相遇
虎门大桥下的东莞人
他们生在珠江口,却死在了历史之中
—杨东泽2022年01月15日于东莞南城厚街
深圳城记
我从没有见过螳螂山的夜色
但是我喜欢深圳的风
我从没有去过大梅沙的海滩
但是,我喜欢深圳湾的水
姑娘,我不喜欢别的,我的意思是
我喜欢你的温柔
即使我是住在城中村的人
即使我每天需要挤上罗湖开出的轮渡去往香港谋生
即使我的生活如此残酷,如此冰冷
即使有人告诉我是一个需要被爱的人
但是姑娘,1979年我也是从远方来的人
姑娘,我见过你没有见过的深圳
我来时世界之窗还是一片沼泽
大芬没有你想要的绘画艺术
蛇口码头也还是一处无人知晓的茅地
姑娘,1979年,我的灵魂
还没有把肉体裹挟
说爱别人的话比爱自己的话更多
但是,姑娘,在深圳的车水马龙间
抓住让人害怕,分别却往往留不下祝福
姑娘,我也是从远方来的人
1992年,我还住在白石洲
我从没有见过螳螂山的夜色
也没有去过处处艺术的油画村
但是,姑娘,我最喜欢的
还是你无可替代的温柔
—杨东泽2022年01月25日于广东深圳观澜湖
停摆的春
枯叶纷飞
黄花铃再次开放
一周又一周,停摆的城市里
追求理想的人终日穿街过巷
在铁轨上追寻故乡
说是要在火车上创造灵感
在深圳的街角
他说他有理想、还有艺术
炮仗花高挂检测点篱笆枝头
一月又一月,摇曳在隔离病房的窗外
坐上绿皮火车
他说怎能我看见他口罩后的逝去容颜
枯叶纷飞,黄花铃再次开放
他说他与众不同,他说他要远行
在旅途中把春歌声唱遍大地
去下一站寻找家乡,他说那里有理想
有艺术,有山峰,也有自由
枯叶纷飞
黄花铃再次开放
他说他有理想
他说他要在铁轨上寻找家乡
——杨东泽2022年03月15日于广东东莞大朗
黄风铃
微风吹动枯叶
黄风铃,在湖岸边摇动
曾在松山湖边祈祷
心爱的人,请勿在旅途中迷失
你是百木丛中的一点黄
也是我我心中的一点痛
一夜间你吹落了枯叶
一念中你吹动了枝头
我曾经在你的花冠下求爱
我曾经在你绿叶下避雨
黄风铃,你尽情地卖弄你的妖艳
人民的苦难,你可以装作不知
历经冬的山芋抵不住春天的风
开着硬派越野姑娘也要一次次地洗劫黑夜
黄风铃,她,消失在花丛中
她把你的黄,遗失在了旅途
—杨东泽2022年03月19日于广东
三十岁
我喜欢杭州
我喜欢三十岁的女人
她在黄浦江边的沼泽地里长大,浦东
她的童年被一座座摩天大楼暗杀
三十岁的女人,住在江嘴村
出门是钱塘江,开窗便可以与湘湖相遇
三十岁,开着她的宝马三系
她在芝江绿道边规划未来
三十岁,生活,父母的意志和理想的追求
她在西湖边结婚,离婚,然后与爱人相恋
年复一年,三十岁的女人
我对你的爱,如杭州城里的樱花期待春风
三十岁,向诗人寻求未来
你具有其他人不具有的勇气
金钱,占有,安稳,依赖
诗人的未来如在大地上的风,四处游荡
三十岁,我是一个贫穷的人
不善于在平淡的爱情中存储甜言蜜语
爱情这东西,吃多了会让人厌
离开了,却又让人止不住的念
——杨东泽2022年03月19日于广东
汕尾城记
茫茫南海,一个人的记忆
在迷雾中迷失,是谁让章鱼游上了岸
又是谁看到了他走过的志向
海虾,血蛎,螃蟹,今日空船而归
写下的诗,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带上一切,明日便又从海湾出发
打渔人,从未停下过与夕阳的交易
一日四季,月月在浪尾上飘泊
翻过雪山,白日在沙漠里打滚
晚上便在草原上乱窜
汕尾的夜里,寻找着
码头上的海货,寻找着排档里的生腌
茫茫南海边,白色沙滩,无边无际
你我在天际线上行走
渴了就喝凉茶,到海湾处,饿了就吃咸饼
——杨东泽2022年05月29日于广东汕尾保利
惠州城里的约定
看三千里绿水
我从西枝江来,又沿东江而去
那西湖里的静默。
是与垂柳的前世的依依相守
罗浮山里,前世我们心心相印
约定,在西湖边等那个人
约定,在古城边等那首诗
如今,我在石桥下,我在古城边
在水东街,在文笔塔
静静地等,默默的念,坠入了梦
梦里花落,今夜,诗人已到岭南
我将城门洞开,张灯结彩
高榜山下,惠州城里,红花湖边
我在在高楼上备下那客家酒菜
为他接风,也为我送葬
——杨东泽2022年05月30日于广东惠州平湖
大鹏所城记
搜山检海,阳光,沙滩,海湾
在弯延曲折的山路上飙车
南海边的医生,不再向更深的水域
一个拿着手术刀,见惯生死的人
始终战胜不了内心的恐惧
在大鹏所城的咖啡馆
灯光昏暗,海浪醒忪,一只蚊子
误闯了天下,几个瑜伽人的体式生硬地
倒挂在将军府的牌匾
人,见惯了别人的死
却仍执念着自己的生
一壶桃花酿,几块青石板道
落地窗内家乡的过去
就足以收买我们的彼此手掌
生命线很长,你说你可以长命百岁
而我感情分叉,最终可能独守空房
搜山检海,在弯延曲折的大鹏半岛
灯光昏暗,海浪醒忪,我们
见惯了别人的生死,收买彼此的手掌
一壶桃花酿,几���青石板
你说你可以长命百岁,而我最终可能独守空房
—杨东泽2022年05月28日于广东深圳大鹏所城
交际花(打工人)
在深圳,却不是深圳人
失去土地,告别家乡
漂亮的乡下女人收拾行囊
踏上养活自己的南下打工之路
酒肉林池,贪财好色,
城里的人为她争风吃醋
律师、医生
忙忙碌碌的体育教练
他们刷着她孤独寂寞的朋友圈
吃着她做的饭
身边全是男人的人
社区里的交际花
若为情人会让心生无比的嫉妒
若为朋友,她却是打开城市男人的阀门
丑陋,罪恶,相恨相杀
男人们色欲、贪欲、占有欲
女人们的嫉妒、复仇、侦探般的防线
在深圳,漂亮的女人慢慢老去
收拾行囊,回到家乡
向法庭提起诉讼,为了城市里的包养
她愿意抛夫弃子,到大城市里
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
——杨东泽2022年09月16日于广东东莞松山湖
观澜湖
浅浅的海湾池塘
孩子灿烂的微笑透着善良
你期待的眼睛
对我的一无所有目不转睛
我的存在就是
我的价值的低估
她的声音在说着
对我未来的一切否认
我裂心力竭眼盯未来
欲用心灵的低吟
召唤世界的主宰
你却用全世界的解脱
迸裂着梦的欢乐
五月的太阳晒着
为梦想奔忙的人儿
网球场边上的水壶
唱着欢��的曲调
晚霞映衬着观澜公园七彩风车
轻风浮过的沙沙声
伴随我心灵破灭
摩天轮孤独地守望远方高球场
远归的孤鸿向远方传递情愫
不要在爱的草原梦境中回复
你还爱我
—2018-5-20于深圳观澜湖网球场打球有感
白石洲
失去了生命的春
追求理想的青年
在羊城伤心的游荡
天如太阳般为世界带来烈焰
是到了我说话
的时候了
我们的分离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无知
自认为有所知才是我们的裂痕
所以我们各自只能属于天空
世界之窗乌光的屋顶上
你和江泽民题字一样久远
在将来的一天
当我跪在你的坟头
向你哭诉自然的不公
你是否会在天堂诵读我赠予你的诗文
我幻想过不止一次
你我在浅浅海湾向日而行追逐心灵的交融
可是枯萎的日子啊
你是否能够和我的愚昧一起
用心追随着爱情的梦想
即使你我百孔千疮
—2018-5-11于深圳世界之窗
未完之诗 I 忘却
十一点一刻
航班停留于宝安机场
机翼划过欢乐的海风
珠江海岸远方的黑夜
守候一个从沪都到访的心灵
那颗期待的心
在微信上一再催促
用一首短暂的诗歌
证明他尚未离去
因为它的美丽
深圳
—2018年4月12于深圳龙岗横岗
23 notes · View notes
wonderjourneys · 10 months
Text
youtube
帮助您计划托斯卡纳之旅
托斯卡纳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地区,位于米兰(北部)和罗马(南部)之间。
托斯卡纳是意大利和古罗马的中心地带:这里是伊特鲁里亚人的故乡,罗马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建筑知识。
你可以把托斯卡纳一分为二
南部中世纪部分 - 有沃尔泰拉和圣吉米尼亚诺等城市。
北部 - 有卢卡和佛罗伦萨等城市。
连接所有这些令人惊叹的城镇的是令人惊叹的托斯卡纳景观。
连绵起伏的山丘,呈现出各种绿色的色彩和阴影……
...街道两旁排列着一排排美丽的柏树
试着想象一下当托斯卡纳人开始建造他们美妙的城市时是什么样子。
这些城市诉说着我们早已逝去的时光。
然而,在他们的时代,他们还看到了更古老文明的建筑:古罗马的遗迹。
欢迎来到托斯卡纳:尽情享受。
圣吉米尼亚诺
这座城市周围的城墙建于 13 世纪。
圣吉米尼亚诺以其中世纪塔楼的天际线而闻名。
长方形的石头形状俯瞰着山顶小镇及其周围的土地。
圣吉米尼亚诺位于锡耶纳省,位于锡耶纳以西一点。
这个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并且有充分的理由。
步行穿过它不仅是一个奇迹,而且由于它还没有太多的旅游胜地,所以它是一个隐藏的宝石。
奥尔恰谷
这是参观的地方,可以看到柏树。
这些树木遍布整个托斯卡纳,但奥尔恰谷是其中的热点地区。
皮恩扎
也许皮恩扎最出名的是它的托斯卡纳风景全景。
每个游客必去的地方就是城市周围的全景大道。
惊叹于这个美丽的文艺复兴小镇。
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这座城市于 9 世纪就在那里,它的另一个名字是:科西尼亚诺 (Corsignano)。
卢卡
这座城的城墙从未被攻破过。 位于佛罗伦萨和比萨之间。
卢卡拥有完整的文艺复兴时期城墙。 它被称为“穆拉迪卢卡”。
它并不是字面上的墙,而是一个宽阔的土结构。
注意顶部有树的中央塔:Torre Guinigi。
卢卡城墙周长约 4 公里,如今作为历史城镇周围的城市公园。
城墙内是整个世界:宫殿和广场、塔楼和教堂、狭窄的街道、监狱和著名的 Piazza dell’Anfiteator 广场。
卢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人之前的时代。
据说这个城镇甚至在伊特鲁里亚人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0年之前的几个世纪。现在的小镇来自文艺复兴时期。
托斯卡纳山上的雾气
如果你是一只鸟,在早上 6 点开始飞翔,这就是你所看到的。
雾中的托斯卡纳山丘。 纯粹的魔法。
锡耶纳
红石城。
就像其他城市一样,这座城市首先由伊特鲁里亚人(公元前 900-400 年)定居。
锡耶纳赫尔墨斯·特里斯墨吉斯托斯大教堂的地板马赛克是必看的。
三届伟大的赫尔墨斯·特里斯马吉斯托斯可能有联系。 希腊神赫尔墨斯和埃及神托特。
《赫尔墨斯》是哲学和实用魔法的教学:制作贤者之石的炼金术程序。
罗马人将其命名为“Saena Julia”,建于奥古斯都皇帝时期。
传说这座城市是由罗穆卢斯的侄子建立的。 罗穆卢斯(Romulus)是罗马的名字。
锡耶纳在罗马时代之后繁荣起来。 并在中世纪,查理曼大帝时代左右成长。
锡耶纳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教堂和坎波广场。
锡耶纳大教堂具有典型的白色/深绿色层次。
我们在佛罗伦萨大教堂和拜占庭式建筑(例如德国亚琛市)中看到了同样的情况。
锡耶纳的街道是红色的,最好的探索方式就是让命运决定你的道路。
在您走过的每一个角落,您都会享受到美食。
蒙特里久尼
一个有围墙的小村庄。 靠近锡耶纳和圣吉米尼亚诺。
如果你有时间:这是一个值得参观的好地方。
这座中世纪小镇是对抗佛罗伦萨的战争的前线。
它很小。 它很迷人。 它带你回到很久以前的日子。 真是太棒了。
沃尔泰拉
是的。 吸血鬼皇室沃尔图里家族的家:出自《暮光之城》传奇。
但沃尔泰拉是一个真实的地方。 多么美丽的地方啊。
这座小镇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可以带你穿越千古。
一座罗马剧院的遗址就在这座城市里。 街道和建筑物就像许多托斯卡纳城市一样都是石头的。
但每个托斯卡纳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 沃尔泰拉也是如此。
高大的石头建筑。 不是像锡耶纳那样的红色,而是灰色和赭石色。
借助意大利光的魔力,它可以画出你想看的画作。
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 艺术。 建筑学。 波提切利。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几个世纪以来,教会告诉人们只有上帝才能创造……
……他们实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惊人著作。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就此诞生。
布鲁内莱斯基研究了罗马建筑,并设计了前所未见的技术来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很忙。 尽量早点到达主要景点。
然后:只需四处闲逛,即可发现这座城市瑰宝的奇迹。
2 notes · View notes
Text
Tumblr media
贝特兰·查梅(一译:贝当·沙马尤)的最新专辑:围绕勃拉姆斯(Brahms)著名的“摇篮曲”(Op.49/4)建构的音乐夜景。
自从六年前购买第一张查梅的唱片,那是一张获得过2015年度“古典回声奖”的双张拉威尔(Ravel)钢琴独奏曲集。那个夏天我在镇江,同样��很燠热。每晚九、十点钟甚至更晚,在九华山路跨线桥跑上跑下差不多六个来回,也仿佛水里捞出来的。
但那个夏天不苦。而这个夏天苦狠了……不会在同一时刻再去想到“昂代玛斯先生”或物质生活,而是在一堆似是而非的新闻头条里翻拣希望的线头。音乐失去了移情功能。拆开听第一遍时我还很努力的忘我,去捕捉查梅的变化与成熟。法式优雅显而易见,而且更为洗炼。但是,一遍以后,我开始听得很无力。
今晚终于吹到了实实在在的凉风。这个夏天对于无数人来讲都是个折磨。不过是有人心悸,有人愁怨,有人愤怒,有人绝望。但不会再有多少人心存侥幸。
很多人在这个夏天死去。但这里,人仍然是一种很容易被规训的动物。他们其实不需要秘而不宣。
晚安,惶恐而又坚忍不拔的生活!
8.24
Bertrand chamayou latest album: a musical night scene built around Brahms's famous "Lullaby" (Op.49 / 4). Since the purchase of the first chamayou album six years ago, it was a double ravel piano solo album that won the 2015 "classical echo Award". I was in Zhenjiang that summer, and it was also very hot. Every night at nine or ten o'clock or even later, I run up and down the Jiuhuashan Road overpass bridge for almost six times, as if I had been fished out of the water. But that summer was not bitter. And this summer is bitter... I won't think of "Mr. ondamas" or material life at the same time, but I'll pick up the thread of hope in a bunch of plausible headlines. Music loses its empathy. When I opened it for the first time, I worked hard to forget myself and catch the change and maturity of chamayou. French elegance is obvious and more refined. But after that, I began to feel powerless. It's really cool tonight. This summer is a torture for countless people. However, some people are palpitating, some people are sad, some people are angry, and some people are desperate. But not many people will take chances. Many people died this summer. But the people here are still easy to be disciplined. They don't really need to keep it secret. Good night, my life of fear and perseverance! 8.24
5 notes · View notes
Text
一场纵情式体验——非理想读者琉璃的《绍宋》答辩报告
  0.马甲
  《绍宋》对我意味着什么?
  截至2021年7月29号下午,阅读时间合计13273+2888共计16161分钟,相关同人约5万字,所谓的“粉丝值”也比较靠前(琉璃的号就够了甚至不用加另一个白银马甲),不敢自称是《绍宋》读者中最喜爱这本书的人,显然也不是榴弹的理想读者,但或许可以算是比较喜爱这本书的深度读者了。
  自08年注册起点以来,从没有对一本书如此投入。因此读到后期,出于种种原因,我已经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对《绍宋》如此偏爱,是否已经在不自觉中陷入了非理性的狂热,跨越了读者与粉丝的边界。
  作者之前开玩笑称期待长评如面对答辩,实际上,对于这样一部作品与和它一起走过的十九个月,站在答辩席上总结阅读体验的应该是读者。
  那么,以下就是我的《绍宋》答辩报告。
  P.S.后文中不可避免会涉及一些人事,而为避免过度暴露私域对话,提及相关人名时会使用字母代称——算是在伦理委员会缺位的情况下一点自欺欺人的努力。
  1.锚——时代精神与共同文化记忆
  2020年2月初的一个夜晚,一位医生的离去点燃了几乎所有人的情绪。我所在的一个在这段日子里几乎成了情绪支持小组的私人小群连炸四次,最后一次毁灭于一位加拿大华裔哈佛政治学博士的“天灭XXX”,外媒开始铺天盖地书写切尔诺贝利与苏联的陨落,微博上几乎亡国。
  我是从这个私人小群中听说《覆汉》和作者的。
  这个群属于我曾经的朋友F,一个世代诗书传家,通旧学,文笔有灵气的江南姑娘(她族谱顶端的先祖为元祐党人碑上某位曾任待制以上官—���或许这是她喜爱《新宋》而对我推荐给她的《宰执天下》不以为然的原因之一),她的HP同人在优书网上评分8.5,发表于lofter或其他论坛的历史和欧美作品同人也都备受称赞。后来F建立了一个十几人的私人亲友群,成员大多为水平相当的自娱自乐型女性历史同人和其他欧美圈同人圈写手。
  《覆汉》完结后,F,群中的历史同人写手兼作品曾上过B站日榜第一的剪刀手N对文中穿越女给其子纳妾的设定和蔡文姬相关情节并不认同,同为历史同人写手的哈佛政治学博士L批判文中对世家的态度,抱怨这部三国作品也没有走大宪章的路线,不过她们三人都承认《覆汉》的故事设计与文笔有可观之处,而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之前虽然在起点排行榜也注意过《覆汉》,但毕竟熟人的(逆向)推荐更令人信服,我第一次认真正视官家的名字和作品。而读完《覆汉》前三卷,我决定将其存进收藏,打算等看过足够的三国史料专著后再回来,以免被作者有感染力的文笔迅速说服,形成对特定势力人物的预设印象,干扰日后的史料理解。
  不过,对并非别有用心之人而言,两宋之交至南宋初的重要历史人物大多并不像三国人物一样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和理解角度。而凭着《覆汉》前三卷留下的作者印象和知乎上看到的黄巾一章的史观印象(以及L的立场性反对),抱着一种安稳的期待,《绍宋》开书没几天就进入了我的书架。等到年末读到第八章最后一段主角凝练有高度甚至有一丝似曾相识感的内心独白后,意识到这部作品,甚至作者的格局和立意超出绝大多数起点历史文,也超过之前的想象,于是开始追更。
  然后便是疫情。
  内外各方席卷而来的信息洪流宣扬着绝望仇恨与原罪论,仿佛只有先跪下认输认罪,承认另一种意识形态的正确甚至另一种族的优越,才能够赎罪,才配得到拯救,才能拯救一切。
  即使在潮水般的恶意冲击中几乎窒息,又出于工作习惯没法停止刷新外媒新闻与外网论坛,也终究无法相信这样的谬论。
  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到诗歌——广义上也许可以理解为文学——应兼具“甜美”和“有用”(dulce et utile)双重属性(1)。这一观点或可商榷,但在那个苍白压抑的春天,《绍宋》对我而言确实两者兼具。它是定住心神的锚——徐徐展开的故事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提供足够的愉悦反馈,而且足够鼓舞人心。在被信息洪流淹没,已经很难读进去任何其他虚构或非虚构作品的时间里,《绍宋》几乎成了唯一的避难所,唯一确定的期待——作为读者,我知道将会看到什么。历史虽无可更改,但文中的胜利遥远却可预期;文名《绍宋》,故事的结局就绝不会是主角与徽钦二帝在五国城“团聚”;通往东京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即使不在这一卷,也会在下一卷中车驾还京;金人兵强马壮,气焰嚣张,但无论是历史还是文中,都会有人民中涌现的英雄和英雄的人民站出来,而在故事里,再顽固凶残的敌人也终究会被消灭。
  正如八十多年前一支队伍所坚信的一样。
  正如,当时坚信的,这次一样。
  在卸载了Reddit,Twitter和Youtube,除工作需要不再打开外媒网站,暂时屏蔽了立场争执带来的负面情绪逐渐大于正面作用的情绪支持小组,报名了大学社区的志愿服务团队后,大半是被吸引,小半是主动令自己被吸引,我沉入了《绍宋》,而在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后,一并沉入它背后的历史。
  二三月份典型的一天是这样的:最期待新章节的更新,读过新章节,可以重温前文,重温次数太多,那么点开《宋史》。从第一册徽钦高本纪十九到本纪三十二,第八册的后妃,到第十二册的李纲宗泽赵鼎张浚,到第十三册全册,到十五、十六册忠义与奸臣……补完列传,还有志表可以翻查,还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可以从头读起,还有许多之前在书架上但一直没认真看过的宋人随笔、谭图与《读史方舆纪要》,还有新下单的《辽宋西夏金社会文化史》和几十本相关书籍,乃至知网上的论文……无穷无尽,从一本跳转到另一本,从一个PDF跳转到另一个PDF,然后回过头,与章节对照。
  沉入小说并借助小说潜入历史后,信息的洪流逐渐远去。
  等再次彻底探出水面,已经是四月了。
  后来无意间在微博上刷到疫情时的宣传歌曲之一,宝石Gem的《出征》,对那几句“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的歌词只有一种殊途同归的感慨。
  毕竟是血脉中共同的文化记忆,是英雄,祖先和历史。
  而优秀的文艺作品确实可以化身“再现的艺术”,“让伟大的死者重获生命”(2),激励人心,在每一个时代呼唤起共鸣。
  时代精神Zeitgeist是德语时间zeit和鬼魂/精神geist的拼合。
  简单粗暴概括《绍宋》主线,大抵是普通大学生落井穿越赵构,为自身也为民族,抗金绍宋,雪靖康耻,洗英雄恨,令踏破贺兰山缺不再仅为纸上《满江红》中锥心之言,使十二道金牌化作文中英雄人物数句并不知情的笑谈——一句话,是YY、爽文,是could have been,是what if,是一部历史童话,是一场精心织就的美梦。
  但除抒出了一口千百年来中国人共同文化记忆中最深切憾挽之气之外,与《绍宋》共鸣的,确实是时代的精神。可以说,它某种程度上回应了特定的“时代核心焦虑”(3)。不必真的对知乎入关学有深度研究或者参与键政,无论是具体到20年的疫情,还是放大到国际政治的环境甚至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向,自2016年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绝大多数人每一天都能比上一天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国族的存在与现代民族主义的意义。而无论有心无心,时代影响作品抑或作品呼应时代,以绍宋抗金为主题的《绍宋》确实与大时代的脉搏隐隐同步,与人们藏在心底的期盼相呼应。
  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经典故事大多经历了文本流变,三国、水浒,哪怕如昭君出塞的故事,我见犹怜的轶事等等均经历了文本流变——每一个世代的人的书写都有那个世代的痕迹,《说岳》自然也不会例外。而我曾经期待且认定《绍宋》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说岳》,在经历了对经典的“创造性误读”与重新诠释的文本流变之后,根植于时代,为古老的故事写下新的刻痕。
  2.门——故事,叙事、史料及价值观
  “史家追述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具中,潜心腔内,衬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左传》记言而实乃拟言、代言,谓是后世小说、院本中对话、宾白之椎轮草创,未遽过也。”——钱钟书《管锥编》
  而《绍宋》成功继承了自《左传》以来至班固《汉书·艺文志》,自六朝志怪,唐传奇与敦煌变文,宋元讲史平话,到明代演义的叙事传统。不用读到第二卷,甚至不用到第二十章,读到斤沟镇赵玖只身入韩世忠营地情节的“遥体人情,悬想事势”与对历史人物的“传神写真”(4),就能意识到作品的高明与文脉相承。
  很想这么说,但事实上,这些都是在第二遍,甚至第三遍重读后才有所感悟的。一开始如闪电击中我,直觉吸引追更的,却并非开头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主角该怎样突破内臣的包围接触外界并为“失忆”找到合理的借口,而是第八章绝杀最后一段:
  “赵玖头脑空白一片,却依旧升起了一个本能的念头:这些人一定见过更残忍、更直接、规模更大的杀戮与暴力行为,否则绝不会淡定如此……”中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起初不完全确定捕捉到的是什么,但随着作品展开,这种令人眼前一亮的熟悉感一次又一次出现。最终,通过第六卷第六十九章梦呓中:
  “其实,地毯不必多言,而波斯红花也好,绿宝石也罢,对于人类来说,真的算是天赐之物,因为人类对香料和药物的追求,对宝石的追求,基本上是扎根于人类最基础的五感之中的……前者是嗅觉和生理需求,后者是视觉和审美需求。”
  这一段落彻底确认,打动我,令我感觉《绍宋》与其他书不同的似曾相识感来源于散落在文中,娓娓道来的叙事旁白和叙事者的声音。在第一卷第八章章末的段落里,它恰巧和角色声音有所重合,但后文中也同样体现于叙事旁白之中——无论是对乡村或都城的介绍,古代节日风俗的评论,战争的侧写,地方含宗教色彩的农民义军评述,亦或是更多情况下一两句“不经意间”融入角色独白/对白的点评分析,叙事者的声音简洁、凝练、流畅,令人回忆起那些社科历史专著中格外迷人,浸着知识与思想本身甜美与愉悦感的选段。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叙事旁白并不突兀,也没有说教感。作者的学识与立意高度藏在字里行间,交融在汩汩流淌的故事里。这令《绍宋》与大多数作者有心无力,在文中塞满一眼可辨、令人尴尬扶额只想迅速跳过的大段文献甚至百度百科摘抄转写的起点历史文形成碾压般的鲜明对比。
  《绍宋》的另一重迷人之处在于作者声音、叙事者声音与主角声音的复调感和叙事的层次感。
  作为类型文学,穿越文的“核心快感机制”(5)之一,即满足读者心理欲望,通过主角与配角视角差异进行反讽。作者通过安排穿越者主角以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技术,解决问题,赢得配角的赞美和崇拜,为读者提供代入感和快感。在《绍宋》中,如“借用”后世诗词,“发明”配重投石车,“创新”税种制度等等,与大多数穿越类型作品所采用的手法相似。
  但除此之外,全文中时常出现的对主角并不遮掩的讽刺与道德评判——特别是主角在文中大体上可以称之为正面形象时——令人着迷。在网络小说中,叙事者对道德有较明显瑕疵的主角或配角进行批判或讽刺是较为常见的手法。此时,叙事者与角色拉开了道德距离,但通过批判,叙事者与读者的道德价值距离却拉近了,对这样的主角,读者的代入感和快感来源于叙事者的批判;对绝大部分形象正面的主角,叙事者与主角则更多在“价值、道德、认知、审美轴心”(6)上同一,从而为读者提供单纯的代入感和快感。
  但在《绍宋》中,叙事者视角与形象正面的主角视角大多数时候相似,但时常也会拉开微妙距离,由此产生了叙事者声音与主角声音的复调感。这种简单反讽的应用让读者既从主配角视角差异反讽和主角成功克服困难中得到代入感和快感,又从叙事者和主角视角差异(7)中获得了更多一层的愉悦,如第四卷第三十章新酒的末尾部分等等。
  而如第五卷第二十五章取舍的第一段、第六卷第二十四章回首的第一段等甚至更进一步,除了主配角视角差异、叙事者与主角视角的差异带来的反讽批判,读者还能识别出作者与叙事者的视角差异,以及作者对叙事者的若有似无反讽。客观上,这产生了格外丰富的叙事层次感,提供了多重解读空间。
  此外,《绍宋》的悲剧喜剧多重性也赋予了它另一维度的迷人层次感。
  作为一篇“历史童话”,一方面,《绍宋》可以说是一部喜剧——从历史角度和主角个人均是如此。相比真实历史中“西湖至今树枝南向”、“膏锋锷填沟壑”、“泪尽胡尘南望王师”,任何人都没法宣称文中结局收复河山金瓯一统不是一部喜剧。对主角,从文初的提心吊胆随时有被拆穿可能的穿越者到文末实权在握文治武功成就辉煌的帝王,无疑也是一部喜剧。但同样,随着文中时间进度条的流逝,主角现代人灵魂的一部分逐渐被旧制度吞噬、磨平乃至同化。他在开头明道宫道祖像前是孤独的,结尾劈开神像之举的本质依然无人能真正理解。而从始至终,他的现代人文主义精神与时代里的绝大部分人有隔阂。主角自己的帝王功业愈发成功,他被人理解的可能性也就愈发降低。赵玖个人悲剧与历史童话的喜剧交错,反衬现实的悲剧,层次丰富,每读一次都可以产生新的体会。而这种丰富的多义性和可重读性,一般而言,是一部作品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
  另一特别喜爱之处是众多史料在故事中的巧妙化用。
  绝大多数情况下,文中既倚重史料,又大胆虚构,无论逆用正用,都是巧妙融入情节而符合人设的,其间逆用又格外精巧。主角相关的炼金、橘灯、乌鸦、辩经、宫室;单独配角变化如汪伯彦的谥号和万俟卨的“谏言”;若干组对配角人物如娄室与李彦仙的死生细节、郦琼与王德的配合、曲端与王庶的相同观点……例子数不胜数。这些化用半藏半露,似讽似谐,在情节中水到渠成、毫无刻意感,令故事自如地从细微处押上历史的反韵,增添了一分奇异的虚实对偶之美,也体现了作者高明的创作技巧。
  由于相似的部分阅读书目与原始史料,无论正逆,每认出一处史书上的段落与情节、一处文人笔记里的轶事、一个特别眼熟的用词都能会心一笑,在阅读时无数次体会到挖掘金矿一样的乐趣与惊喜。而若主动深入探索,作品阅读体验带来的趣味还会进一步增加。至今仍记得一个周日下午在平板上点开谷歌地图、书桌上摊开谭图和另一本历史地理文献同时翻看手机对比情节时,回忆着过去驾车穿越太行八陉之一的体验,然后对山河形胜的顿悟时刻。那是久违的,特别愉快的eureka时刻——上一次这样的时刻还是在几年前在剑桥旁听医学史课程期间。
  伊格尔顿曾经在评论大众文化时表示“无人知晓何处《科里奥兰纳斯》落幕,何处《加冕街》上映”(”…nobody quite knows where Coriolanus ended and Coronation Street began[…]”)(8),布鲁姆也抱怨过“当今很多只应被称为超市小说的东西被……当作正典来研究。”(9),但那是身为学术精英的文学评论家们对文化研究中普通观众评论与专业学术研究边界愈发模糊的批判。作为《绍宋》的普通读者,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在这种模糊地带,在学术的浅水洼里玩耍可以感受快乐,在幻象中体验到一种并不需要费很大精力,必然浅薄但又确实存在的“智识上的愉悦”。
  另外值得提及的还有令人称道的高光情节与令人折服的创作角度。第一卷的扶腰,第二卷的并旗与各问东西;第三卷的嘱托、落雕与不忘;第四卷白马、抬枪和遗篇;第五卷的劝说、武林、赋诗,第六卷的忧惧、一掷,以及更多仓促回忆间无法一一列举的章节,从故事角度讲,都是灯下读史时或怒或叹,恨赵家天子无耻、悲英雄壮志难酬、百姓流离难安、河山破碎难全后心中一点不甘不平气所化的模糊幻梦,那些心中默念的“若是……但凡……如果……哪怕……”。而这些掩卷后被压在心底的模糊的梦却在这些章节中,通过作者的妙笔,以天才的模样,带着庞大充沛炽热的情感,不属于我们的王者之气,回到我们的面前,引出极强的共鸣。
  不过,这一点已经有无数评论珠玉在前,之前也在一些高光章节上盟时提到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与其他起点历史作品相比,《绍宋》一书中又一格外突出的优点是文中的价值观和人文主义关怀。
  清人章学诚认为“凡为古文辞者,必敬以恕。临文必敬,非修德之谓也。论古必恕,非宽容之谓也。敬非修德之谓者,气摄而不纵,纵必不能中节也;恕非宽仁之谓者,能为古人设身而处地也。嗟乎!知德者鲜,知临文之不可无敬恕,则知文德矣。”(10)可以说,章氏所论的敬恕二字是基本贯穿《绍宋》全文的。以阶级视角阅读《绍宋》的文本,能够清晰感受到作者能为古人,以及比章氏更进一步,能为古人中最广大的劳动人民设身处地的悲悯。这悲悯并非许多起点历史作品中所弥漫的居高临下的施舍,为主角涂脂抹粉的点缀,乃至乏味做作,为了政治正确的象征性套路口号,而是作者在文中一以贯之,时时刻刻站在人民立场上所怀着的温情。从张永珍的遗言、东京婢女的讨论,张荣的反问,西夏老妇的挣扎到获鹿前的青苗等等无数细节中,从常被忽略的角度以小见大,猛然给读者当头一棒。甚至全书最大争议点保全一章主角行为背后,本质还是站定了阶级立场和价值观,在一部群像英雄传奇中抱定了人民史观的“中节”,为人民设身而处地,由此以敬以恕,“文德”自生。全书从头到尾,作者笔下流露出的人文主义关怀真挚、朴素而耀眼。
  自史书经传而来,可上溯到“春王正月”及更遥远的中国叙事传统隐含着强烈的价值评判倾向。《隋书·经籍志》提到,“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传》载舆人之颂,《诗》美询于刍荛,古者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谤;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在古典时代,“小说”甚至被认定是一种可以“裨益风教”的“稗史”。诚然,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并不能等而论之,而过度强调文学作品的价值观和道德宣教属性很容易滑进宣传分子的窠臼。但“艺术作品不仅包孕着价值,而且本身就是价值构建的大厦”(11),在拥有相似审美强度的前提下,站在人民立场,发出人民声音的作品永远更值得赞美,而继承了叙事传统的《绍宋》正是这样的作品。
  3.人物、符号、双刃剑的前置知识和心理预期
  毫无疑问,《绍宋》中的人物群像特别出色。
  作为一部主线改变历史的历史穿越作品,《绍宋》中多数历史人物形象传神写真,摹写如见,仿佛从史料中走出,时常寥寥数笔,人物便跃然纸上。文中历史进程变动,人物举止言行虽在史书上“事之所无”,却竟能在文中“理之必有”。章学诚曾又论史学,称“记言之法,增损无常,唯作者之所欲,然必推言者当日意中之所有,虽增千百言而不为多。苟言虽成文,而推言者当日意中所本无,虽一字之增,亦造伪也。”(12)以其前句赞《绍宋》中的历史人物事迹言行虚构创作,我想,也是恰当的。
  并不讳言,对文中的曲端是偏爱的。这位历史上有着令人叹惋结局的将军在作者笔下被赋予了特别精彩的人物成长弧线、内部动机和细节塑造。作为一位典型的圆形人物,曲端从初登场时的历史形象——尧山战前——获鹿后的性格变化,每一次都令人赞叹不已。后文中一条令人印象深刻的章说评论他为“作者的心猿意马”,其实某种程度上,我更愿意称他为“读者的心猿意马”。现实中很难想象会愿意与类似性格之人共事,但作为书中角色,曲端的人物魅力所在确实是其性格中伤人的部分,是其内心激烈的不甘和矛盾。他的挣扎越激烈,与其他角色互动时言行越刻薄,读者便会愈发感受到人物对命运的强烈反抗——人物也因之愈发鲜活而有生命力。同时,作者极好地把握住了分寸,塑造角色时令其相关言行保持在比较失礼到非常无礼之间(例如与大宗正一家的互动),偶有触到令人厌恶的边缘(如西夏‘马球’),但从没有真正突破不可原谅的时代道德底线——特别是在如抗金等大义大节面前,成功在可悲、可悯、可爱、可恶间保持了微妙的平衡。由此,人物缺陷便成功化为了人物魅力,而其肆意打破不成文社交规矩禁忌的言行举止甚至会为读者提供某种宣泄感与快意。
  但更为打动人心的是作者每每对人性幽微处刻画的神来之笔。至今不能忘记读到第三卷第五十八章陕西人时的内心震动——那是彻底喜欢上该人物的一章,从文字的节奏韵律,视角的切换,背景环境细节的铺垫,情绪层层积累,步步进逼,令读者不自觉地代入——不是代入一位封建王朝的待罪武臣,而是一个犯下大错而渴盼原谅,渴盼第二次机会之人。当曲端最终泣涕于地,俯首求恳原谅之时等待判决那一转笔停顿,又将积蓄的情感张力送上更高一层,令读者加倍屏住呼吸。而当他最终得到宽恕、赦免和第二次机会时,谁能不为创作者笔锋回转间主角的魅力所折服,而为人物真心感到宽慰,谁又能不被这一幕中的情感冲击所打动呢——说到底,从这样精彩的人物高光中,读者真正看到的是普遍的人性,是我们自己——每一个曾经犯下大错,渴盼原谅与第二次机会的自己。
  而当读到人物在最终战后的第三次转变,终于放下执念,熄灭内心的火焰后,有一种读到《魔戒》精灵西归时的感觉,那也是第一次确实感觉到《绍宋》的故事即将落幕。
  胡寅,吕好问和基本原创的林景默都是中前期的圆形人物,成长型角色,各有铺垫充分合理的高光情节生动刻画。但到了书后期,能够感受到——特别是吕好问和林景默——角色性格形象趋于固定,人物的独特魅力也随之有所消隐。而文中对张浚、赵鼎采用的抓取历史人物突出性格侧面刻画人物的方法,前期区分度很高,几次人物成长也十分亮眼。但根据观察,文中后期对这二位人物所采取的史料特定向解读和固定方向的塑造,令角色变得逐渐单薄标签化,同时也导致了一些读者对相应人物的描写塑造逐渐失望乃至心中积怨,事后回想,也为后来激烈爆发的矛盾添了一重伏笔。不得不说,虽然这些角色的后期塑造客观上或受更新与创作压力影响,事出有因,非作者不想铺垫丰满而本质力所不能及,但依然令人感到遗憾而惋惜。
  关于岳飞的符号与代价,从个人体验看,在早期尚未对大部分相对陌生的历史人物建立起共情时,岳飞出场章节会令人格外期待,能让人保持对作品的关注——有时会在章节中反复翻看提及人物段落,期待更多相关剧情,甚至关注岳飞线宗泽线超过主线。
  但岳飞作为文学形象的代价是很难与其符号形象相剥离。这位前期对读者产生强大吸引力的特殊人物在后期因自身的larger than life特质阻碍其作为再创作文学形象的接受。岳飞二字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具体个体本身——在时光中纪念碑化,他本人就已经成为了文化记忆中对家国之爱,对英雄、名将、忠诚、坚定、崇高的悲剧注解,此后百代千年,无数原本历史中可能上演过的一时失误、犹疑、退缩、迷惘,就都再也与他无关。读者会从心理上抗拒分明鲜活的血肉之躯,更愿意将其安置于安全遥远的历史神龛里。作者尝试与如此沉重的升华抽象概念作斗争——可见的努力令人钦佩——体现在主角上,是让主角并非直接在心理上拜服岳飞,继承对历史演变下的文化符号形象的接受,而是克服一系列“嫉妒”过程,最终战胜心中的泥金神像;而体现在文中岳飞身上,以个人体验来看,最鲜明的例子出现在第五卷第六十章举火成炬中,岳飞关于宏大篇章与时代浪潮的思考。
  但很遗憾,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读者其实并没有真的迈出放下心理预期和符号化理解这一步。岳飞的符号性如此强烈,导致读者对文中人物心理预期,乃至整部作品的心理预期都主要在弥补其历史遗憾,改变历史悲剧上——而这意味着,岳飞的文中形象越贴近历史人物乃至文化符号,越能满足读者的代入感和补偿心理。而即使作者在前文中多次尝试扭转读者对其的符号化理解,依然只能形成短时的刺激——特别是岳飞相关情节一般为并不连贯的独立支线时——即时的理解很快又会被深刻的文化符号烙印所取代。
  因此,以个人体验看,当读到:“这不是什么无奈与自私,也不是完全没有牺牲的自觉与伟大,只是个体纯粹的渺小,在时代浪潮中的微不足道而已。”等等数段时,会产生强烈的抵触——不是没有共情,恰恰相反,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共情,这一刻或许是与文中该人物心理距离最为接近的一刻,然而与此同时,会感到迷茫与撕裂——那个光辉的神像,伟大的符号,背负历史命运之人,真的会有这种感触吗?退一步说,即使放下符号化理解,但此处读者感受到的强烈共情主要是在共情历史上的岳飞、文中的岳飞、还是在共情作者本人的当代生活感触?作为读者或许应该接受文学形象与历史人物的偏离,但对已然具有历史神性的岳飞而言,在《绍宋》这样一部以挽回历史悲剧为重要主题之一的作品中,偏离多少是合理的?作者此处的文字是否已然承担了令它不堪重负的价值表达?而当读者开始抵触文中表达时,便有可能自然脱离原有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拉开与文本的距离,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读者去寻找更多在沉浸式阅读时无暇顾及的,可能存在的漏洞与历史形象偏离。
  不过,另一些读者在这个具体问题上会更加宽容。例如针对这一段文本,我的一位朋友Q虽然认为“此处的抒情像作者大过人物”,但同时也认为“价值表达本来就是写小说中最让作者期待的部分,是奶油尖上的浆果,而在丰碑的高度上进行价值表达则会带来更大的快感”。然而,由于岳飞的特殊性,能够如Q一般比较彻底地区分岳飞的历史人物形象和文学形象,一定程度上放下对其的心理预期,同时理解作者价值表达需求的读者,或许是相对较为少见的。
  万俟卨是一位非常精彩的圆形人物,从原历史形象出发,他的人物弧光因起点为负而拥有了分外广阔的成长空间。与岳飞不同的是,有秦桧承担历史形象在先,“洗白”文中的万俟相对压力没有那么巨大——但仍然是个雷区。更轻松安全的做法显然是按部就班,延续历史,对熟悉历史叙事的读者来说也更好接受。令人佩服的是,作者再次选择了更高难度的路线,丝毫没有浪费这块金矿。万俟的转变在剧情层层铺垫下顺理成章,令人信服。但当下的审查制度令举报往往行之有效,这位蕴含巨大潜力的人物被迫半路而隐,对个人而言,这在对《绍宋》全书中最惋惜的事情里大概能排进前三。
  韩世忠这位一出场即定型“忠勇”,“泼皮”的名将,其豪情,胆略,将心,武勇,即名将和“忠勇”一面通过多次高光章节塑造得非常丰满,而不拘小节与“泼皮”一面则在后期的辛词情节和其他细节中得到了充分表达。尧山后,由于情节发展导致人物地位逐渐超越了其历史轨迹,其人物形象从符合大众解读的历史形象开始有了小心翼翼、充满克制的微小叛离——所谓“居功骄纵自满而优游林下”等等。但总体而言,这微小的叛离是符合情节与人物性格逻辑的,也为多数读者所接受,但依然不幸引起了一些读者的激烈反对——其代表为一位曾活跃于lofter历史同人tag下,对两宋拥有深厚知识储备的写手。在这个具体案例中,除了该写手自身精神状态原因外,正是因为其对历史人物足够了解、足够热爱,才会有如此激烈的,为文中人物鸣不平的反应。可以说,她的前置知识和心理预期已经成为了对接受文中韩世忠形象变化的阻碍——正如一些读者对张浚,许多读者对岳飞一样。个人曾与这位写手有过非常愉快的约稿经历,但因这段韩世忠情节被对方隔空通过亲友“开除人籍”——而我仍然能够理解她。当我自己无法毫无异议地全盘接受书中对岳飞的文学塑造时,我大概也无法真心指责对另一位历史人物投注了真挚感情,进行过认真研究的对方,只能时刻对前置知识和心理预期在文学形象解读上双刃剑般的作用保持警醒。
  而前置知识的破坏性甚至不止于此。在一本薄薄的《忠正德文集》到手后,个人对文中赵鼎履历和设定就变得略有不以为然。按照集中《自志笔录》所言,赵鼎履历十分清晰,他自崇宁五年登进士第后,“初调凤州两当尉,次任岷州长道尉。以劳改京秩,调同州户曹。次任河中府河东县丞……调河南府洛阳县。靖康元年,除开封府士曹……”而这与文中描述“靖康前……铁打的开封士曹”出入颇大。因此,以文中设定为基础的赵鼎相关情节在个人眼中便仿佛沙上楼阁,每每读到时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挑剔。
  事情转折于一篇同人,在这篇同人中我挑出了吕��问诸子之一的吕揆中——从宋史吕好问传中发现了他的名字——并颇为自得地为他安排了行动。然而因为曾对吕好问有更高期待,后来在知网上翻查下载了几乎所有吕氏相关论文,最终从数篇吕氏家族墓志研究中发现,吕揆中实际殁于靖康之前——这意味着在那篇同人的时间线上,他早已去世。而这令人意识到前置知识会带来怎样的傲慢。仅仅一篇不到万字的同人,仅需要查阅寥寥数人的资料,我自己仍犯下了这样与事实严重不符的错误,而作者面对数十上百历史人物以及繁杂无数倍的人物关系与剧情,偶有与文献不符之处,作为读者,我又有什么资格扔石头呢。
  与其余众多人物相比,张荣甚至带有一种独特的音乐感,闭目回忆该人物,首先回想起的不是画面,而是声音。两首渔歌、一句反问、一首劳动号子为代表的高光,饱含着勃勃生机与泥土气息、与其他人物颇有区分、刻意接近话本口语化的出色对白令人物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位起自草莽却“不忘初心”,糅合了理想化的《水浒》江湖气和义军英雄气的抗金豪杰。这样的张荣每一出场,便提醒读者,那个重合了“英雄世界,野蛮世界”(13)的《水浒》世界正在他身后若隐若现。更重要的,那个导致英雄世界与野蛮世界诞生,黑暗可怖的“丰亨豫大”世界也就随之一并回到了读者的视线之中。而理想化之外,文中同时又不乏对其私心、挣扎和相应局限性的描写。这令人时而想起姚雪垠《李自成》中形形色色的义军领袖。在文中众多王侯将相之间,作者能为一位貌似“标准”但并不僵化或充斥着说教感的起义领袖类角色多留一笔是一件令人非常愉快的事情。
  以一人经历代指时代堕落恢复与世态人心变迁的周镔一直是一条非常关注的线索,而无论是否出于设计,他的退场——也就是没有特意再多加一笔阐明战后下落——非常符合心意,因为这无痕的消失中反射的正是无情的历史常态。
  张永珍与侯丹的高光中,打动人心的是令人战栗的真实。小人物到英雄,从胆怯到英勇的过程通过几次草蛇灰线,层层递进,最终爆发于跌宕起伏的高光情节,而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塑造人物时不单不吝笔墨于英雄之壮举,同样不吝笔墨于其小人物的私心,而这英雄壮举非但不为其私心所掩,反而由于私心而愈发令人信服,带来极为强烈的真实感与亲切感——其情愈朴,其抉择之勇,壮行之贵愈彰,而这种张力下,文字间极为饱满的情绪带来的分外强大感染力毫无刻意之感,只显得浑然天成。
  杨沂中是另一位提取历史人物主要特征加以文学创作的典型人物,也是文中的重要配角,在一些关键剧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主角融入世界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助力之一——为此作者罕见地模糊改动人物历史原型亲属相关时间线以赋予其接受主角的强动机——杨沂中之后成了主角事实上的“金手指”,一个人型“百科系统”,合理弥补了穿越者主角的诸多常识缺失漏洞,也在情节需要之时顺理成章成为读者的历史背景介绍旁白。而该角色功能安排之所以不显突兀,一部分原因在于作者对其历史原型经历性格的精炼概括与化用,一部分原因则在于作者通过一句与主角及读者共鸣的“国仇家恨”巧妙扭曲了其历史原型身上最突出的忠君特点,转而提纯升华,赋予人物表面极为相近但本质不同的忠诚——忠于君主所代表的家国。这微小的变化由于切入点的精准,在伏笔的遮掩下几乎难以分辨,令人物更加符合现代价值观与读者期待的同时也尽可能保留了与历史原型的相近之处。而读者会因此更容易接受人物行为逻辑,也自然不会去深思人物与其历史原型具体价值观异同、质疑该角色和主角相应情节的合理性。
  这也是全文对有历史污点的人物如万俟卨、张俊等人正向刻画的共同创作手法——提取历史人物主要性格特点,如万俟之媚上、张俊之贪财等,并以此为基础朝现代价值观前进一小步,对文中人物进行塑造,这令他们更容易被读者接受——至少是大大降低了令人厌恶的程度,也正是本文的历史童话感重要来源——穿越者主角和其带来的现代价值观对历史人物、乃至对时代的触媒般连锁反应与正向影响。
  对杨沂中在中前期的成长刻画则体现了作者高超的伏笔水平。作者将一个重大秘密被巧妙隐藏在重重细节“闲笔”之中,令读者在最终翻开谜底回顾前文时,不得不承认秘密的暧昧线条早已由不起眼的人物对白行动和心理活动勾勒而出,只是当时被视而不见。而作者在通过文中早中期宗泽的显性对白、张永珍、张荣的高光情节阐述人民、家国远重于君王立意的同时,更通过伏笔中杨沂中的“隐性”行动对该立意进行了长线呼应。从全文讲,以杨沂中一人代指抽象靖康军民“国仇家恨”动机为全文开端,以切换由同一人物通报的广大东京市民——人民视角描写靖康军民得知“国仇家恨”已报心境行为为全文结尾,同样体现出非常令人欣赏的对偶结构,还隐隐为尾声的人民史观立意做了另一层铺垫。这些异同交织、显隐交错、互补交融的呼应对偶,充分显示出作者对该人物塑造的用心——从角色功能上,杨沂中的设计或许在所有配角中最为精心。
  不过,之前虽然曾表达过对硬币梗的喜爱之情,但保全一章后就意识到,感染力极强的硬币梗确实不是一个应该出现在中期的情节。提前的情节对人物形象的连贯性造成了破坏,在最大的穿越秘密已经心照不宣,人物与主角再无相疑后,其在保全中的举止便显得有些违和。或许硬币情节如按原计划安排在尾声,人物形象和人物间关系会更加合理,长线伏笔收束的冲击力也会更强。
  此外,更有众多包括宗泽、吕颐浩、许景衡、李彦仙、吴玠、马扩、兀术、希尹、娄室、粘罕、秦桧等等在内,无论宋金刻画同样入神的配角,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详述——这些无不体现作者从繁杂的史料文献中精准抓取提炼历史人物性格内核的创作功力,以及对历史人物本身的尊重。他们与前述诸多人物共同构成了一幅格外精彩的群像画卷。
  4.镜——性别视角
  别有用心的身份政治令人警惕,但很难否认性别差异以及基于性别体验的不同视角客观存在。在《绍宋》中,以及在广义的阅读体验中,确实会感受到性别视角带来的差异。
  从创作角度来看,男性女性创作者的关注点客观上也有区分。去年无意间顺序听完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尼尔·盖曼、萨尔曼·鲁西迪、谭恩美四位作家的MasterClass讲座,然后意识到,同样以英语为创作语言,西方世界读者为主要受众,身为白人女性、白人男性、印裔男性、亚裔女性的四位作家在讲座中均提到了性别与族裔对创作本身和作品的影响,而重视程度明显根据自身的性别和族裔而有很大差异。盖曼讲座中虽涉及性别族裔,但相比另外三人,谈论相关内容时就略显空泛。而当阿特伍德谈起自身性别、鲁西迪谈起族裔身份、谭提及性别及族裔对自身创作和作品出版的影响时,情感强度、细节丰富程度和重视程度则显著高于盖曼。与此同时,阿特伍德对族裔和鲁西迪对性别均涉及不多。
  由此可见,视角和体验的局限是公平降临在所有人身上的,哪怕是世界一流的作家在创作时也无法幸免,一个理性读者不应指望更多。而历史小说里,从理智上说,对主要女性角色不应抱有期待——古代女性没有独立人身权,被同化进所属的主体是很真实的,而小说人物为他的身份、阶层、所属利益团体代言,其思想被同化,也是一种合理的塑造。
  但同时,当代创作历史穿越小说的作者显然会受生活其中的社会大众记忆影响,也会有意无意在作品的历史书写中,特别是通过穿越主角,导入一些新的迷思,而它们反映的正是今人认可的思维模式与作者赞同的进步价值观。读者读到的实际上则是作者以对过往感觉口吻的模拟和再创造——读者其实并不会读到,也不真的想要一个真实的十二世纪。而作为当代的女性读者,渴望看到的是作者对笔下受到结构性压迫的男男女女平等对待(这不意味着期待同样数量的“镜头”)与现代书写,哪怕这种书写角度在十二世纪并不存在。因此,性别视角带来的对比过于鲜明时,相关读者群体确实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
  在女性向《绍宋》读者群中,可以观察到女性读者群体(n>60)多有共同的几处不适情节或不愉快的阅读体验——譬如南阳的指婚、张荣之女的指婚、潘妃的不教而诛等等。或可说这是某种情绪投射与共情,女性读者会更易代入文中的女性角色,从而共享客体视角的愤怒和恐惧。但以作品提供给读者的娱乐价值角度看,如果男性读者在阅读中代入文中身为皇帝的主角或统治阶级的高官显贵满足心理欲望,获得快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网文体验,女性读者则不应因有时代入文中部分统治阶级女性共情她们所受的苦难而收到额外的嘲讽。
  更何况,能够注意到的是,女性读者的共情并不仅限于皇妃贵女,而是囊括了涉及各阶层女性的相关情节。其中,潘妃吴后情节所涉女性角色为后宫妃嫔;张荣之女情节所涉的女性角色为兼具高级将领/起义领袖两重属性者之女;南阳指婚情节所涉的女性角色为中小地主阶级或中下层官僚之女——具体而言,即遭受由穿越者主角代表/带来的君权、夫权、父权压迫,物化、客体化的女性。女性读者会很容易意识到,主角在面对阶级压迫时每每愿意额外多费心力,行动中闪耀着现代人文主义价值观的辉光,却时而无视同时存在的性别压迫,甚至亲手带来额外的压迫。而作者描写男性角色的局限性时,会在文中表现出结构性压迫带来的扭曲,但到了女性角色,特别是激起极大反对声浪的潘妃情节中,就只有她们自己的扭曲,“哪怕与天性相冲突”也要自发的扭曲——造成这一扭曲的体系中最强大的施力者却自然而然消隐在作者笔下——主角甚至还对她们扭曲的现状加以指责。
  男性读者或者创作者视角中,这些细节或许一晃而过,不会格外留意,但对于女性读者,对比就会显得刺眼而令人叹息。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主角在日常行为和重要情节中显露出的人文主义辉光格外耀眼,作者在描写男性角色时对结构性压迫展露出的理解格外深刻,才导致女性读者对主角和作者怀有更高的期待,而阅读相应情节时的失望就会更深。
  此外,通过统计发现,在这部长达二百五十三万字的小说中,有直接对白描写的女性人物一共九位,梁红玉(1句)、范秀娘(11句)、吴瑜(2句)、一丈青马夫人(3句)、潘妃(11句)、郑太后(2句)、韦太后(1句)、正店“花魁”娘子(3句)、秦桧夫人王氏(4句),而其中塑造最为优秀的女性显然是王氏和范秀娘——原因也显而易见,她们是唯二具有主体性的人物。其余人物的对白都围绕着他人——丈夫、君王、兄弟、子嗣——是附属性的,作为客体需要服务他人、被解决问题、被解惑、被安抚、化用历史典故,总体而言,是需要拯救的。而在其余时刻,她们的想法就均被作者交给他人代述,由父兄(吴瑜),由丈夫/官家(吴瑜、潘妃),由流言(郑太后),由宦官(韦太后)等等,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她们是妻妾,是后妃,是母亲,是女儿,是花魁,是姐妹,是麻烦制造者,但不是自己。而文中提到的其余女性人物如李清照,从始至终活在引用和玩笑之中,而其余如早期被指婚给军士的宫女、南阳指婚的女性、南归公主贵女、张荣之女……她们是完全沉默的。只有范秀娘和王氏的言论和行动具有主体性——她们无论是否成功,但都是在主动努力的,在对白和行动中为自己和家人寻找活路,而该人物的生命力便从中迸发出来。女性角色的总体沉默和男性角色的音量对比,同样是刺眼而令人叹息的——或许历史上的宋代,女性的声音和主体性也没有消失得如此彻底。
  (而意识到、下意识察觉或被这一点刺痛的女性读者有时会转化为同人创作者,以同人的形式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对抗,既重构叙事,具体在后文详述。) 
  可更令人叹息的是,必须承认,在起点主站历史作品中,《绍宋》已经算是罕见的男性凝视含量较少的作品。从文中几乎没有对女性身体的格外露骨性暗示类描写,到刻意避开有充足原始文献的对靖康女眷的侮辱性猎奇描写等等,都能分辨出作者的努力和尊重。在大多数情况下,文中最广大的男性女性都被作者当作人看,给予了同样平等的,对于人的尊重(典妻、东京婢女等情节便是绝好的例子)——这个期待值不高,但主站符合条件的作品并不多。
  因此以“作品没有说出的东西,以及它如何不说这些东西,与它所清晰表达的东西可能是同等重要的。”(14),以部分情节否定《绍宋》全书的女性角色创作或是一种苛责,是以偏概全。但应该可以说,许多女性读者对一些情节的阅读体验或许和男性读者并不一样。
  从读者氛围及互动角度来看,性别差异导致的区别依然存在。从读者氛围讲,曾在榴弹的私人群内聊天中见到一句提问:“为什么《绍宋》有这么多女性读者?我记忆中历史文一向不是太太们的好球区。”完全能够理解发言者是以友善语气提出了真诚疑问,但它仍然令人印象深刻乃至警醒。
  同样是读者,历史分类作品的男性读者无须自证,在大众观念中被默认是类型作品的爱好者,不言自明,而女性读者则会收到疑问——可以是友好的、关切的、打趣的提问,但本质上,女性读者是在被期待为自身的存在给出相应的解释——需要给出一种闯入男性空间,打破默认秩序的解释。这时而令人思索,历史是否是理所当然的阳性名词,历史文是否为理所应当的男性读者特供。
  而许多时候,章说中的读者情绪表露就更加直白,并富有恶意。曾在章说中多次见到“这书有女读者吗?”“���有女读者?”等类似留言,而一到涉及女性角色的争议情节(如靖康女眷,西夏皇妃,潘妃等),便会有人跳出来,将女性读者无论是否出于逻辑与理性的分析直接从性别身份角度加以否定与嘲笑,或者无视。
  章说增加了参与度,但同样会带来不愉快的体验——不得不承认,有时甚至会让人迁怒作品、书评区管理者甚至更多。
  至于作者与运营是否应该插手,对书评与章说的管理到何种程度,是否选择如一些游戏中,令非氪玩家成为氪金玩家体验的一部分一样,让女性读者的窘态、不适乃至愤怒(客观上)取悦男性读者,成为他们阅读体验的一部分,我想,真正能够以行动选择如何回应这些问题的,或许不是读者。
  5.争议情节
  “糟糕的作家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一切都捆绑在一起,他们无法完全理解为了读者而将其清楚呈现出来的必要性,即使是好作家偶尔也会身陷其中。”(15)
  先从保全说起。
  首先,从素材史料和结构上看,能够理解一个漂亮的自虚而实和自实而虚对称结构巧思令创作者心动。但就像前文所述,《绍宋》文中大部分时间对史料的扬弃择用是非常优秀的,作者在选材上的慎重克制是前文中的显著优点。相比之下,保全一章中高丽相关史料的选择便令人颇感意外,其低俗下流程度与全文的格调迥异——几乎达到了以猎奇恶俗吸引眼球的程度,阅读时带来的不适感是相当强烈的。以个人观感,即使是为了应用对称的结构技巧,该素材也不值得选用。  
  其次,文中绝大多数所化用的史料轶事对所涉情节属于锦上添花的彩蛋类惊喜,没听说典故不会影响读者理解情节。但在保全一章中,如果没有事先对《碾玉观音》的了解,则对读者的情节接受度的打击仿佛釜底抽薪——现代人主角纯粹无中生有的栽赃抹黑和化用借用古已有之的话本的观感完全不一样。以个人体验,如果说了解宋元话本《碾玉观音》存在前对该情节反感度极高,了解后能够稍降——依然很高,但至少现代人凭空奇想泼韩世忠一盆脏水的感觉确然淡去不少。
  问题在于,读者是否理应预先拥有对《碾玉观音》的知识储备。
  以个人为例,在保全一章时,对文中韩世忠认知来源于对作品的至少六次重读;对历史上韩世忠的认知则通过以下文本所建立:《宋史》韩世忠及关联人物传记、《系年要录》相应部分、邓广铭先生所著《韩世忠年谱》以及宋人笔记与今人建炎研究若干——或可觍颜自称在《绍宋》读者中不算对韩世忠一无所知之人。但情节原型《碾玉观音》依然是在保全一章的轩然大波后,找来《中国小说史略》,读到第十二篇宋之话本后搜索阅读《碾玉观音》才有所了解,至于将颇有改编的《玉观音》与早前读过的《警世通言》中“崔待诏生死冤家”一卷联系到一起更是非常后面的事情了。
  需要承认,通过调查得知,《碾玉观音》曾出现在某届苏教版语文课外读本中,也在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史教材部分有所提及。但如果将苏教版教材的改版次数、其在全国的应用比例和会认真阅读课外读本的学生比例、及汉语言文学专业读者数量纳入考量,依然可以认为,在保全之前读过或听说过《碾玉观音》的读者占比不会很高,而该章章说内容同样可以辅证这个观点。
  翻寻保全现存的两千二百余条章说可发现,最早一条提及《碾玉观音》的章说发布于“原来,这个短篇唤作《玉观音》……”段后,发布时间为6月29日01:22,位于六楼,至今只有二十四个点赞,远非热门。具体内容则仅有“碾玉观音(话本)”六字,并无详细内容介绍。其发布时已是深夜,距保全一章发布时间0:10将近一个半小时,第一时间的追更读者——通常是对作品最为关注的活跃正版读者群体——错过它的概率很高,甚至可以说,连第二天一早的订阅读者注意到这条章说的概率都不高。而根据个人回忆,其余第一时间的章说中并无提及《碾玉观音》为宋元话本或介绍具体情节者,相关段落章说多以为《玉观音》为主角(作者)原创,并以此为基础评论调侃。至于其他带有《碾玉观音》具体情节介绍的章说,则基本发布于29日12:06之后——即作者于外站论坛发布回应贴明确情节原型后。此时风波早已扩大。
  保全一章虽经修改,章说内容或有连带消失或由运营官删除,但背景介绍类章说可视为支持作者的正面评论,被删除的可能性相对很小。由此推测,早于或热门于前述章说的介绍性章说存在的概率应当较低。那么,综合章说统计、体验和回忆略作推想,在保全之前读过或听说过《碾玉观音》的读者占全书读者比重、第一时间感受到锦上添花式彩蛋体验而不是无中生有抹黑感的读者数目恐怕不会十分乐观。更何况即使了解文学作品《碾玉观音》,也不一定能够即时将其与历史人物真实行为(《碾玉观音》全文未提及文中咸安郡王姓名)挂钩。以此观之,《玉观音》情节的信息传递与接收似已超过作者对读者的合理期待。
  第三,对余下了解《碾玉观音》并已知其暗示历史人物行迹的读者,文中韩世忠事涉人命案的话本编排也显得突兀割裂。
  书中确然数度提及韩世忠的劣迹与性格缺陷,在斤沟镇百姓下落、平丁进杀俘、淮西几乎民变、侵夺延安府库、汾水畔放火烧山等细节处,对其性烈如火与大处明断细处粗率的性格特点有所刻画,但这些刻画多为笔墨寥寥、出现在他人对白回忆中的侧写、丰满人物形象对其正面高光情节的衬托性描写或概括性的虚写。事件起因也并非与时局无关,更未曾有人物日常行为中主动迫害无辜百姓至全家丧命的细节描写实例,反而多有刻画人物被指出错误后改正之举,其负面描写总字数合计不过千余。
  而作为一本群像英雄传奇,无论具体到刚刚结束的大战与封爵,或是保全前的大情节北伐,乃至广义的全书,均以绝大部分篇幅书写歌颂韩世忠等人正面作为,前文重要立论章节武林甚至以抗金大义大节为韩世忠等人失德之处辩解。那么,“一切适用于真人的评价也同样适用于他们(人物)。他们都是‘真实的’(他们具有一种现实维度)只是以不同的方式。现实的水平因作者而异,而我们对某个人物身上特定的深度或现实度的欲望,必经受每一个作家的调教,最后适应每一本书的内在规范。”(16)当读者适应了书中的内在规范,对人物现实度深度的期望值已被调至特定方向时,保全情节的突兀便会令读者感到茫然、矛盾乃至下意识抵触,激起反感。
  而真正点名历史人物,具列功过的评判性分析则主要出现在作者连载期间数条发布于知乎现已隐藏或删除的详尽回答,以及第二卷卷末总结之中。我相信作者接触了大量人物相关史料,对其劣迹污点总结自实据而来,上述分析回答或与全文相辅相成,但这些未曾在正文中出现的内容能否算在作品的合理边界之内十分值得商榷。默认读者与作者掌握相同史料并推导出相同结论、或期待读者理应熟记卷末总结和作者其他平台文字,并将其视为作品的一部分加入对文内人物的理解、或指望读者时刻谨记连载至保全时已达五百六十三天,二百四十三万余字的前文中极少量人物负面刻画细节,而非占据全文绝大多数篇幅的正面形象,并以此为基础理解保全,似已超出作者对读者的合理期待。
  第四,即使读者接受文中韩世忠确行此恶,但原版保全并未提及胡寅对岳云的观察,也未再度强调公主与岳云结亲一事——岳飞岳云并未出场于河东战场章节,而岳云之名全文仅在九章中提及,上一次在更新中出现为保全近三个月前。读者很难在未经强调时忆起其正史中并不存在的驸马身份,更绝难联想到主角会因此爱屋及乌,对岳飞有所抱怨。而从前文情节看,岳飞苛责家人程度并非颇深,未至需“小受大走”的程度,而��父责子,正己齐家以古典中国伦理观甚至可称美德——如史书上张浚对岳飞不报岳云平杨幺功劳事所言“岳侯避荣宠一至此,廉则廉矣,然未得为公也”中虽含责备,也含赞美。那么主角以苛待家人酿成惨祸的创作加以申斥,期望惩前毖后,即使相信作者与主角的主观善意,仍未免令人产生以非罪见责的“莫须有”之感。而若按原保全,面对胡寅质疑,主角仅以“总不能其他十七个人都写了,就他不写吧?这不是给他招事吗?”为由追求一种细枝末节上的公平,那更是不打自招地承认岳飞相关话本纯属信口编造,离无中生有捏造罪名的“莫须有”典故本意又近一步。
  而对十八将领中的其他人,主角称“要写就写一个系列,十八王一人一个,按照他们性格写韩世忠是暴躁强势、张俊就是贪财无度、张荣是放纵老兄弟。杨沂中都有,乃是过于重视家门名誉。反正最后都要落到一个无恶心而成恶事,只是一个念头、一个疏忽、一个性情暴露,便使百姓、平民家破人亡,弄出人寰惨剧。”同上,若读者接受上述文中人物均有恶行实迹——以前文描写观之,吴玠、张俊、王德、曲端、王彦、李彦仙、张荣、杨沂中性格缺点明显,虽无直接描写,但令百姓破家灭门之事尚有可论之处;郦琼、刘錡、解元“弄出人寰惨剧”则前文无一笔铺垫,甚至有相反情节塑造人物,勉强加以军阀积习定性;余下文中本就着笔极少的马扩按固执己见、李世辅算党项风俗不与汉家相同,已然近似无中生有,姑且“无恶心而成恶事”;那么以全书情节观之,从第一章起便“忠恪勇直”、常在御前的刘晏又何以犯下大罪,莫非过于在意夷夏之别?这已经与强词夺理,强行构陷没有太大区别了——如为论证情节合理性,读者对文本空白处的主动补全需要做到上述程度,那么应很难称该情节的创作是成功的。
  而如无实迹——那么君王欲以无罪见责,岂非再度证实多重“莫须有”之论?
  至于后面的文臣话本,就更不必提了。
  第五,以上论证尚且建立在修改后保全的话本私发基础上。原保全并无一字提及话本系列私下发行,与之相反,章中提及的若干类似文作,无论是主角此前创作的《西游降魔杂记》《水浒》,还是与此番新作风格相差仿佛的“东京太学生本子”,均为公开发行作品。从读者角度看,在没有额外否认的前提下,其暗示是很明显的——主角的新作话本自然与上述作品相同,将要刊行天下。那么,诸将北伐前可以包容甚至为之辩解的错误,北伐成功后便要以流言毁誉的手法加以惩处,即使相信作者与主角的主观善意,客观上此举也自带一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凉薄感。而若联想起此前主角以辛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激励配角,对比更令人迷惑且心碎——原章成功营造了一种主角不但不会兑现政治承诺,反而准备彻底粉碎配角梦想的氛围。这种对主角的塑造完全背离了前文塑造的主角一贯“不负”人设。
  有人为之辩解,文中人物的梦想声名会比破家灭门的百姓性命重要吗?主角并未背离他令人喜爱的“不负”人设——他从始至终“不负”的是人民,而不是五毒俱全劣迹斑斑的军阀,之前的允诺、妥协只是达成阶段性目标的手段。但这是错误理解了被读者所接受喜爱的“不负”本质。我们的历史中,被辜负的不仅仅是人民,同样也有这些现代价值观下确有污点、坚持抗金但壮志未酬的历史人物。能够从章说中观察到,阶级和民族在这本书的主要读者群体中是基本同等重要的政治正确——如果不是后者更加重要。“不负”的根本隐含条件是穿越者主角不能辜负历史的两端,既包括人民、也包括从人民中走出,带着历史局限性的诸多英雄。因此,在前文并未致力描写配角们如前文刘光世杨政一般突破两者之一的底线,反而因另一者有功时,读者对作者和主角的期待是找到一种兼美的解决方案——读者以订阅将模糊的、可笑的、破碎的、明知不会成真的梦交托给作者,是想换一场史书上不曾有的公道,以同飨那些刻在竹子上的壮志未酬、天日昭昭和刻不进竹子的汗泪血膏。而章中对主角的塑造会令读者感到茫然、矛盾乃至下意识抵触,激起强烈的反感。
  第六,无论公开或私发,文内的主角和配角胡寅都应知道后果。更令人无法为之辩解的是,文外的作者同样完全清楚后果。在此文第二部分中我赞美了作者的史料掌握与应用——保全当日,最令我沮丧的同样是这一点。从前文观之,作者在第五卷第三十六章赋诗时明确展现出了对朱胜非《秀水闲居录》及后果相关史料的掌握,对南宋初舆论的破坏性早有深入了解——作者此后辩称“朱胜非是直接日记体编排人,主角是写故事,终究是以一种故事的文体,否定了真实性。”且不提话本真实性时而被承认以辩护情节合理,时而被否定以辩护情节合理——按真实计的问题已于数段前讨论——按否定计,那么第五卷第八章猜度中,主角创作的《水浒》人物“姓名随意、背景虚幻、内容现编”,而作者赋予此情节的后续仍是“上则震动朝堂,引来各种揣度君王心意与无据弹劾;下则取信百姓,导致高氏无姜豉可买”。那么合理推测,主角完全能够预估原保全中除姓名外封号经历皆真的话本会引发更大动荡,绝不会达成他所期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目标。此外,第五卷第八章时,胡寅已从外任转任工部尚书,对《水浒》及其政治影响当有了解,那么无论改前改后,向来行堂皇正道的人物赞同均显得匪夷所思。 
  后来考虑过为什么包括我在内,也有许多读者都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原保全的巨大问题,如同文中胡寅一般被蒙蔽。其中一种可能性是被不自觉的主角视角绕了进去——大多数读者此前根据前文塑造的主角形象,会默认主角和作者的主观善意和创作水平,不会恶意揣度,更不会第一时间去与历史“莫须有”勾连对比,也会顺着主角的思路去考虑——主角的担忧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可一旦读者切换视��,就会猛然发现逻辑的极大不合理处和各种各样难以自圆其说的细节,发现作者通过六卷塑造了智商正常的主角和道德水平出众的配角,然后突然令他们准备犯下看上去颇经一番设计的大错——与历史悲剧有多处相似元素,令人愈想愈难以忍受的大错。那么,如果不接受主角和配角突然失去理智,读者对主角和作者的前述默契就有可能变得摇摇欲坠,甚至可能陷入逻辑滑坡谬误,推定作者明知故犯,恶意推理此事上及此后作者的一切言行。
  第七,另有人认为一时失智是个合理的原因,在保全后以类似“人类历史中更多的是偶然、任意、无理性和无意义,远超过我们的自负所能允许的范围”(17)的观念,将该章节中主角行为辩解为人类历史常态以论证该章节的合理性。这同样是可笑的,原因正在于历史与故事的区别。现实是混沌的,充满随机的偶然——连宇宙本身都在熵增。但故事不一样,故事是人工拣选的宇宙,选择性排列的素材与情节,相对于现实是熵减的,有其内在逻辑,需要与自己自洽。否则,故事提供的信息就变成了无法解读的噪音。对故事而言,叙事一致性带来的是故事的真实,而保全情节违背了人物逻辑,既打破了虚构故事的真实感,也打破了故事虚构的梦幻感。
  第八,即使接受上述一切,保全的存在依然是个坏主意。从角色上说,主角身为皇帝,为达成目标本可以有更加光明磊落的途径,作者完全可以通过更优秀的设计表达自己的立意。从章节本身说,它的存在就是一道伤疤,见证了巨大的争议和恶意,也令参与讨论的无论哪一方回顾时身心俱疲,唤起痛心的情绪,甚至在后续章节如第六卷第三十章畏惧的暗示中再度陷入本不必有的争执。但作者在章后说明中将不修改宣称为一种自我的职业道德要求、个人的道标与提醒。不赞同此章的读者只能从人的角度将心比心,努力理解这种“自挂路灯”行为。但这就要求这些读者在作者因为自身缘故将读者符号对待的同时,对作者加之以人的体谅和理解。我不是在追求公平——作者与读者从来没有公平可言——可事实上,作者又悄然修改了原章节,宣传不改而改。这种行为即使不做恶意揣度,也难免会对其他无论哪一方都造成进一步的误解,激化矛盾——赞同者认为作者屈服于外界压力,发表违心言论;反对者并不满意于不删除的结果;而后来的读者则会在读完虽然未能抢救回主角的智商和前文塑造的英雄磊落形象,但还是在U字弯后勉强保住了重要配角胡寅的道德底线的修改后的保全和保全(续)后,认为章说中激烈抨击的反对者近似无理取闹。
  一篇恶评或许是一种发泄与嘲讽,但真正有分量的批评是为了捍卫一种价值。我想,保全后许多正版读者的激烈反弹并不是真的想要将作者打入十八层地狱,而是在捍卫一个梦,一场作者用了十八个半月二百四十三万字四百二十二章精心塑造的,读者共同沉浸的美梦。至于我,不敢宣称上述评论有什么分量,但写下这一部分也不是为了朝作者的伤口撒盐。或许它是一种捍卫,然而更主要是一种悲悼与纪念,悲悼曾经的美好,纪念一种错失的可能性,并尝试通过它最终与这一切和解。
  如果保全唯有一点可以辩解,那就是不能说它的立意有问题——人民史观的立场正是喜爱这部作品的重要缘由之一,而作者笔端始终连着历史的骨肉,连着真正撑起史书上丰亨豫大乃至书中建炎中兴气象的无数人民脊梁与汗泪膏血。如果立意的高度不能遮掩技术上的重大失误,那么技术上的失误同样不能遮掩立意的高度。无论是情节中智商突降、性情大变、莫名忘却皇帝身份影响的主角,忘记价值观的配角,还是创作出多有可商榷之处情节的作者,主观上都出于最高的善意。
  非常遗憾,对于故事,仅有善意和立意是不够的,而作者的立意和善意值得更优秀的表达与设计。
  综上,个人认为保全一章在前文正文中未能提供足够的铺垫的情况下,突破了读者的合理期待边界,过度强调章节结构技巧的应用,而在两份原始材料选择上也失之轻佻偏僻,最终逻辑断裂,破坏了整本书塑造出的主角、配角形象,很难称之为一次成功的创作。而该章后作品口碑未能达到预先高度,固然有网络舆论场对其猎奇标签化定性放大传播的缘故,但传播绝非主因。
  虽然保全爆发于全文95.9%处,但此前的其他争议章节也出现过类似问题。与前四卷相比,文中后两卷或大或小的争议情节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如第五卷第二十三章献礼(潘妃)、第五十二章且行且观(续)(石皋)、第六十章举火成炬(岳飞)、第六十五章堤坡面理(十二道金牌)、第七十章进军(曲端)等等,最后矛盾激烈爆发于第六卷第二十二章保全。这些争议章节其实都出现了共同特点,即人物行动背后的逻辑似乎未能第一时间通过文本呈现出来,而是需要通过增补章节内容、进一步于后续章节解说、乃至单独开章后解释才能成功传递信息,而这或与书中后期的叙事时间速度变快有关。
  从两张图表中可看出,将第五卷北伐部分剥离后,该卷叙事疏密与叙事时间速度与其余卷明显不一。以具体北伐自第五卷第三十七章夏雨算,第五卷北伐前叙事时间速度达到了0.99万字每书中月,与前后卷的两三万字每书中月相比,速度提升了一到两倍。前文中或有文字余裕以更多情节铺陈细节,刻画丰满人物,埋下逻辑变化线索,到第五卷时铺垫空间和文字余裕便大幅降低。这或许是导致书中后期争议章节出现频率有所增加的原因之一——从叙事节奏和结构上,第五卷确实早为矛盾的总爆发埋下了伏笔。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6.同人、粉丝社群、社交价值与情感价值
  由于从未考虑过一个同人社群因来源于创作者的不可抗力而迅速失去活力的可能性,此前我也从未考虑过将该同人社群作为人种志的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因此这里没有知情同意书,没有访谈,没有调查问卷,也没有伦理委员会——只有根据相关数据和个人回忆体验的观察统计。我承诺尽力保持公正、诚实和回忆的准确性,在不能保证准确时明确声明,并尽可能模糊能够精确涉及身份/账号身份的信息。以下为一些描述性的观察结果。
  “文本本身的意识形态构建和粉丝的意识形态期许必然有其相合之处。”(18)从个人观察到的现象上看,其反推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绍宋》会令倾向于自由主义的亲西方价值观读者感觉不适。在退出曾经的朋友F的私人亲友群前,我曾在群内推荐《绍宋》。当时虽然群内大部分人前去订阅到了最新章节(落雕后两三章),但多表达了对文中渲染的民族主义氛围的不赞同。
  此后,出于对作品的喜爱,及希望通过文本的意识形态筛选结识一些基础价值观更加相近的同好,个人于2020年8月下旬建立了《绍宋》及其同人讨论群,并因此结识了D、K、M、Q、S、X、Y等在内的一些《绍宋》读者。
  该群最高人数在65左右,成员以女性为主,也有零星(n<5)自我表明身份的男性存在。其中起点粉丝值盟主及以上者9人,约占13.85%;个人能够分辨的正版订阅读者(即个人能将群内ID与起点ID对应,且在起点ID等级在舵主以上者)20多人,余下成员没有透露起点ID,不确定是否为正版订阅读者。
  该群入群审核问题为“最喜爱的绍宋CP”--所有入群者均提供了答案,其中大部分(60%以上)为主角和一位重要配角,其余基本为主角中心相关,约30%的入群者提供多个答案。
  截至2022年4月15日,lofter绍宋tag下显示328篇作品,参与度371(由此可知有43篇同人创作由作者或平台隐藏删除),保全之前显示出187篇,其中107篇为群成员所发——但若考虑被彻底隐藏或删除的《绍宋读书会》(不少于20篇)和其他由于各种原因曾经出现过但不会再度出现的若干个人已知的同人创作(不少于18篇),可以说,保全之前不低于65%的同人创作来源于此群成员。
  由于《绍宋》亚文化向简体中文同人作品主要发布于lofter和AO3,而AO3上绍宋tag同人创作者与lofter上几乎重合,其余平台如wland和海棠上的篇目数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可以说,lofter绍宋tag为使用简体中文的绍宋亚文化向同人创作者和读者的主要平台,而该群集中了大部分活跃的绍宋亚文化向同人创作者。
  可以观察到,该趣缘社群主要讨论内容围绕《绍宋》文本和宋代,特别是建炎朝历史。而多数群内成员会进行重读,与文本不断重复接触。其原因之一是出于对作品的迷恋与热爱——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优点,作者文中更通过细节描写和化用,尽量模拟了一种遥远的十二世纪过往感觉——可以说,它看上去像是一个“高度完备的世界”,是“百科全书式的,提供能够让消费者构筑想象的素材资源”,“它能够分解开来成为若干部分,让人只记得它的组成部分,而不考虑这些组成部分与整体的原有联系。”(19)而作为一部历史穿越类型作品,我们的历史和大量史料又天然为它的文本空白处,提供了“高度完备的世界”和“构筑想象的素材资源”的基石,而这正是令人迷恋的重要条件。
  此外,由于作品连载后期更新节奏放缓,在更新的间隙中,暂时无法得到新的文本材料,对作品充满热情的群内成员也更有可能开始重读——成员们被迫将视线从后续情节揭秘中移开,转而回到前文重温故事。
  另外,由于社群内互动的鼓励,群内成员也会更容易进行重读。在作为一个局部共同体的趣缘社群中,对文本的熟悉、乃至相应史料典故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会在这种半封闭的社群内构成另类的“文化资本”,而群内围绕文本和与文本相关同人创作的社交为群内成员提供了社交价值与情感价值(20),因此,重读体验对社群中活跃成员颇为重要。
  可以观察到,通过这样的重读,群内读者便更有可能逐步转变为深度读者,会更容易将兴趣从已在首次阅读中揭秘的情节转移到文内人物关系上,也因此会更容易发现文本的叙事断裂、空白和冗余细节。而在进一步的重读或者某些争议章节的第一时间阅读中,这些现象和问题会变得越来越显眼。同人社群成员会对此加以讨论,并通过对原文的归纳、推论与重构,有可能最终形成一种能够满足连续性、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坚定群体共同理解——一种元文本理解,以补足原文本的断裂空白,解释细节。
  这种元文本理解有时会被嵌入同人创作者的叙述文本之中,以同人创作的形式回应同人社群内部的常见需求,包括社交需求和原文未能满足的阅读偏好需求等等。例如个人的一篇女性视角同人,情节上不但安排一位原文中失声的女性角色发出声音,还特意沉默了主角(奇妙的是,当时我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弥补性对抗的真正原因,这么做只是出于一种模糊的直觉)。又例如K创作的若干女性视角同人,同样展现了重构的叙事,令这些在原文中失声的边缘化女性角色获得了文中未能得到的主体性。又如Q的某篇同人,将视角平均分配到主角和一位配角上,尝试通过制造一个危机,重构叙事来为当时原文文本中未能得到解答、却又被同人社群共同注意到的主角和该配角的“冗余”细节提供一种解释。而有时,元文本理解则会以公开争议质疑的形式体现——例如发表于书评区或某论坛的东京使女章节、潘妃相关章节、石皋相关章节、乃至保全的讨论等等。
  有时,同人创作者的元文本理解还会以与作者互动,积极参与作者创作过程(如向作者提供素材、创意、剧情人物推演分析等)的形式体现——但可以观察到,这种积极参与在趣缘社群内部也富有争议。多数成员的观念相对传统,认为读者与作者在创作时的距离是有意义的,会更在意尽可能不干扰作者创作,较为难以接受作者与读者共同设计新章节。对于喜爱的连载作品,这部分人会更希望看见作者的独立原创,而不是作者为特定读者提供的脑洞创作特定情节。
  由此可见,这种对文本权威/作者权威的对抗性和屈从性,对文本的挪用与重构、对叙事重心和文本阐释权的大声争夺和协商实际上天然共存于同人创作者群体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同人社群和同人创作者只是深度读者群体的一个代表,事实上,上述结论同样可以放在任何一个深度读者社群,甚至极端一点,有组织的读者群体或者深度读者个体上。
  而亚文化同人趣缘社群的特殊性之一在于,亚文化同人创作者在大众读者——特别是主流男性读者面前暴露网络身份、作品甚至审美偏好时,极易将自己“变成俗世男性观众的色情化视觉奇观”(21),并因此遭受网络上的语言攻击侮辱。例如在M早期的论坛活动遭遇中,这种倾向已经微露端倪。而在章说中,也时而能够看到类似攻击性发言。而如果作者表明对亚文化同人,或者特定分级以上亚文化同人的明确反对,则更易导致主流读者对亚文化同人创作者和读者的群起围攻。这也是个人多次尝试确认作者态度——包括早期某次不说出言不逊也可称相当无礼的上盟评论和后来私下确认的原因之一。
  同人社群的另一特殊风险来自于潜在的版权与利益相关纷争。坦诚说,与其他一些起点作品相比,《绍宋》的同人圈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距离能够通过同人创作获得经济收益的地步很远,因此大部分趣缘社群成员对《绍宋》同人创作抱有一种传统的礼物经济态度:同人创作诞生于他人的知识资本,属于爱好者间的交流,是某种意义上的评论和社交货币,是一种交换的礼物,而同人创作者并不拥有版权且不应因此获得经济利益。(例如顺带提一句,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对X、Y在《绍宋》完结后约稿的某同人图反馈令约稿者郁闷的原因之一——对于接受传统礼物经济的同人社群成员来说,那是一份私人礼物,不是商品,并不适用商品逻辑(追求商品展示位置/时长))
  不过,依然有人选择开启lofter上的打赏功能,这引来了一些不满,以及我个人来源于过去在livejournal、fanfiction.net和AO3等平台上围观作者与同人创作者纷争冲突经历的风险担忧,也是我后来多次尝试确认作者对同人态度的另一个原因。
  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大部分群内成员满足于停留在亚文化趣缘社群和平台之内,通过简单粗暴的“圈地自萌”来避免纷争和恶意的窥视目光,但这也同时令亚文化同人创作者的影响力局限在亚文化社群和平台之内。不过,仍有人和其同人创作走向更主流的读者视线之中,其中代表便是《读书会》。
  对趣缘社群的内部成员而言,或由于同人创作需求,或通过日常群内讨论,相应历史人物的《宋史》传记已经成为某种“圈内”常识,但这对主流读者而言或许并不成立。而几乎不涉及亚文化的《读书会》恰好弥补了空白,成为了《绍宋》与史传间的桥梁,为希望进一步了解历史人物又不打算费心搜索的读者科普历史。从这个意义上,M的《读书会》为这样的读者群体提供了礼物,做出了贡献。此外,阅文通过打赏系统将消费行为嵌入个人对粉丝圈贡献,将读者卷入这套差异编码体系,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传统的同人礼物经济,同时也使得粉丝值头衔为代表的经济资本成为主流读者公认的重要粉丝贡献之一——在M的案例上,身为盟主,M进一步成为主流读者承认的深度读者。而作者文中为《读书会》的推广、梅学士龙套的出现和相应的大量作者读者互动,更为M赋予了来自作者的权威性。三重叠加之下,M和《读书会》很快成为了深度读者和同人创作的代表,而某论坛也为活跃其间的M提供了另外的社交价值。因此,保全时,M能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意见领袖也是并不令人意外的事情了。
  但在保全风波中,或许,M没有意识到她行为的潜在后果——由于年纪尚轻,未出校园,她可能尚未意识到这不仅是作者的作品,还是作者的全职工作,也没有完全意识到她自己作为朋友和读者的双重性。
  同时,以一位旁观者的视角,我同时在亚文化同人群里和私聊里见证并能理解M当天看到论坛回应的愤怒。如果不是对榴弹有所了解,旁人或可能感受到的是作者第一时间将一次大失水准——甚至在某些人心中可以映射人品——创作的责任推给一位同人作者和朋友。这令当事人感到承担了非她本人应承担的责任,也令她感受到并未被当作朋友对待。而能理解她的愤怒的,甚至不仅仅是熟人和朋友,在此仅举一例。
  由于石皋相关章节引发的政治理念讨论,亚文化向《绍宋》讨论群中爆发过激烈争论,其中一位同人创作者D由于与M观点不和,退群并和M双向互删,乃至事后在某论坛上继续批判乃至讥讽M的观点。当时我和Q都与D依然保持着私下沟通,也都见证了D与M的双向敌意。但在见到保全一章当天中午作者于某论坛发布回应后,D第一时间的反应是私聊Q,拜托Q向榴弹转达论坛表述中将剧情错误蔓及同人作者行为的不认同与不妥之处,以及该回应可能对M造成的伤害。
  当天中午我没有第一时间看到作者回应,见到后最吃惊的甚至不是回应本身,而是在榴弹当时活跃的读者群中,没有任何人公开为榴弹指出该段的不妥之处,指出它会在风口浪尖给不熟悉作者的旁观者留下怎样的印象。事后回想,或许出于对榴弹的了解、喜爱与崇拜,一部分人过于自然地认为榴弹的言行合乎榴弹的性格和行事逻辑,且没有恶意,因此下意识忽略了大众可能会做出怎样的解读,并认为该发言毫无问题。根据个人观察,这部分人一般更愿意公开发声捍卫这种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其欠妥的另一部分人可能就更倾向于保持沉默。说到底,进群的读者毕竟是因为喜爱作品、钦服作者而进群,当指出问题容易被激进的粉丝在不冷静的氛围里判定为刻意抹黑或吹毛求疵时,在作者和粉丝面前保持沉默或许是更安全的选项。
  又或许如一些人所言,榴弹的部分读者粉丝化并非毫无道理。
  至今仍记得当时作者的一位资深粉丝曾将文末风波完全归咎于同人作者——甚至不是具体的个人,而是广义的同人作者,而更有人将风波归咎于女性读者的存在。无论从普通读者角度,还是从第一时间深度旁观了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粉丝”角度,我都完全不能赞同上述两种观点。同人作者、女性读者并不能概括反对者的身份——其实更恰当的概括是并非作者本人粉丝的作品深度读者,而会存在反对者的根本原因是保全本身的巨大失误。但深度读者又时常与阅文所支持粉丝值体系下的高粉丝值用户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显然为作者带来了矛盾。
  不过,归咎某类读者虽易,想来却应无益于日后避免重蹈覆辙。但同样,这一切依然取决于作者取舍。作者支持哪一种态度观点,哪些读者/粉丝是作者真正希望留下的读者/粉丝是作者自身决定的事情。
  作为非理想读者,我想,我能理解每一种选择。
  但M的第二次某论坛发言后,我想我需要为将榴弹拖进私聊进行迟到的道歉。正如榴弹的第一次回应让我眼前一黑一样,M的第二次发言同样让我感觉难以置信。但由于榴弹的私人群内愤慨者大有人在,还有人在此前的线下交流中与M交换过现实地址,我当时非常担忧——过度担忧——会有人在为朋友与偶像满心愤怒,并不冷静的氛围中影响到M的现实生活,因此强行打断了榴弹的群中倾诉,将榴弹拖进私聊。现在想来,我很抱歉,这对同样受到伤害且需要倾诉的榴弹也是不公平的。而榴弹最终对此事的低调后续处理,以及在并非无理,能够反击并号召反击时选择克制的气度和理性确实令我钦佩。
  说来惭愧,毕竟起初是M通过我的一篇同人入坑,加入我创立的《绍宋》亚文化同人群,在群内鼓励和脑洞补充下开始了阅读体同人创作。而后又是我出于风险担忧,强烈劝说她在开打赏前向作者申请授权,以避免可能的纠纷,自此她与榴弹相识。保全一章的纷争后,我庆幸于当时的决定,又悲伤于当时的决定。之前一直担心去年四月的读者聚会让榴弹对一切现实社交产生更深的心理阴影——此前格外冒昧失礼的登门拜访也是想最后确认一下——真心高兴并非如此,那么也许,我能够被允许放下对前事的愧疚之心了。
  书后期的卡牌活动确实是难得的体验——这种活动对作者或只属于锦上添花,可有可无,并不放在心上。但对读者,能够参与这套卡牌的设计本身即是一种特权,而过程中确实与朋友进行了非常有意思的关于文字和画面的探讨。很高兴能有机会参与。
  说到同人亚文化,另外需要坦白的是作为有意识抵抗的活动参与意外的同人作品展示。如前文所述,一些观念较为传统的同人创作者只会在相应的趣缘社群和网站论坛讨论、发布同人,既通过所谓“圈地自萌”以避免纷争。例如我和Q会有意避开主体不能接受相应亚文化二次创作的《绍宋》起点书友圈,甚至避免在章说中提及相应的亚文化梗,主动保持沉默。但显而易见,我们的行为并不具有代表性,根据个人在《绍宋》亚文化同人读者群中一年的观察,有不少相对更年轻的女性读者会更加大胆积极,乐于活跃在章说中刷亚文化梗。
  然而到《绍宋》连载中后期,因多次在争议情节章说中见到各种以性别身份嘲讽否定女性读者的评论,我决定有意识地选一篇会更有可能令相应男性读者感到冒犯的亚文化同人提交参与活动,进行无声但有意识的抵抗——这抵抗仅限于此,对其期望也仅是以在活动中展示存在以证明女性读者的深度阅读及参与。而正因如此,这篇以马甲提交的同人活动参赛作品并没有指望真的会被展示。由于评委A的审美及趣味偏好,该活动文获得提名我并不意外(虽然A在那时还不知道该白银马甲的归属),但作者同意在主流读者所在之处展示一篇亚文化同人——文字微调后比lofter上的原文含蓄,但其亚文化指向还是明确的——确实令我感到意外。
  无论是出于对A选择的尊重,对白银盟马甲的宽容,还是如同不在意卡牌活动一样压根不在意同人活动本身,感谢作者,最终结果已然超出了事先目标。
  7.媒介、连载与传播
  “在一定意义上,听众是口传故事的合作者,扩展或限制了说书人能够精彩演绎的故事。叙述者与听众的交流是即时性,它至关重要,又变化无常。[…]他需要迎合的是口味反复无常、要求稀奇古怪、构成五花八门的听众。”(22)
  阿特伍德曾经谈论传统小说写作与其他形式如歌剧、芭蕾、戏剧等故事讲述的区别,她认为一出歌剧是即时性的表演,而其“故事讲述者”和观众处于同一时空,同在现场,而这意味着表演者在很多情况下能够且会随时根据观众反馈调整表演取悦观众。但一部小说则不然,作者完本定稿到读者拿到书开始阅读之间总会存在一个时间差,读者收到的是作者“向世界寄出的一封信”(23),并非同在同一时空。
  然而,“根据传播媒介的特征,某种媒介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而不是适合知识在空间中的横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重而耐久,不适合运输的时候;它也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空间中的横向传播,而不是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轻巧而便于运输的时候。”(24)显然,技术与媒介的变化动摇了传统的作者读者关系,使得网络连载小说在某种意义上向古老的口述文学传统回归。网络连载小说的读者不再仅仅是阿特伍德口中传统意义上与作者处于不同时空的读者,而是同时成为了以连载章节为虚拟现场的“说书人听众”。
  但与古代说书人不一样的是,传播媒介的变化同样极大削弱了空间对商业网络连载小说传播的限制——作者无需如同当地说书人一样为自己的故事创作地方变种,但时间依然对作者形成考验,令其需要在取悦“现场观众”的流行性和文本在时间上纵向传播的经典性间进行取舍,具体到《绍宋》中,一个代表便是书中各种各样的“梗”。仅列举其中极少部分,便有如外国历史典故(Et tu, Brute?)、古典文学(城中妓女、葡萄架)、时事政治(消毒水和推特治国、南方系)、影视作品(大决战系列、让子弹飞)、游戏(全战系列家族成就点数)、知乎(入关、枷号)、B站(通辽)、抖音(空虚公子)到对其他网络小说的致敬(《宰执天下》沙盘)等等,这些梗在与读者群体的文化知识结构进行互动的同时,也是对读者的多重考验与筛选。
  从个人感受来说,无论是诗词的借用,还是流行梗的数量,书后半部分的梗远多于前半部分——而且对历史轻佻打趣的程度也高于前半部分,作者似或为保证流行性和下沉用户的趣味性,或出于更新压力,在后期选择了梗应用的增多而减少了对文字克制与无冗余的追求——为此不惜对作品的经典性造成影响。作为一种商业选择,这或无可厚非,但对于期待这部作品成为经典的读者来说,依然是略有遗憾的。
  此外,虽然由于读者层次与分布的不同、个人审美趣味的不同,本身对梗的接受度就不一样。宽容度较高的读者会因为梗本身的巧妙幽默、被戳到笑点而接受,或者因为这些梗整体占比较低而忽视,而另外一些读者会对历史的轻佻打趣一向并不宽容。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随着梗的增多,客观上其遇到读者雷点的可能性越高——被举报的“掀锅盖”涉政梗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而那些不太典型的例子可能完全超出作者的想象——比如据个人所知,一位《绍宋》订阅读者出于对起点早期经典奇幻作品《暴风雨中的蝴蝶》的喜爱,十分厌恶与其多有相似之处的新作《钢铁、火药和施法者》,而当这位读者读至第五卷第六十三章南北并起时,立刻辨认出了该章节对《钢》的致敬,而这导致该读者直接弃文。
  另外一种值得提及的特殊分类是亚文化梗,即“CP发糖”与福利性写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个人充分相信作者对笔下文字的掌控力。因此到书中后期,对于特定人物,有时会猜测是否会存在迎合亚文化爱好者群体的福利性写作,而且并不确定是否愿意听到答案——当呈现在眼前的暧昧词句的多重解读足以让亚文化爱好者尖叫时,它们也足以让读者不安。但或许,这仍然是商业连载需要做出的流行性和经典性取舍。
  与古代说书人相似的是,传播媒介的改变令网络连载小说读者能够与作者进行即时性交流互动。在过去,淹没编辑部的愤怒或崇拜的读者来信也要受限于交通工具和通讯媒介的传输速度,对于商业网络连载小说,限制读者发表回应速度的只有光纤里光流动的速度——发布章节的下一秒,章说中可能就会出现读者打卡的身影。而参与文化的兴起,还使得作品边界愈发模糊。作品文本、章说、书友圈、趣缘社群、交流平台经历很有可能都被读者算进即时阅读体验的一部分里。
  由于前文的出色,很多热爱《绍宋》的读者会确实对其抱有超出一般起点历史作品的期待。例如我的一位朋友,由于对这部作品的喜爱,曾多次在网络上与现实中向他人推荐《绍宋》。但随着争议章节评价的飞速传播,她当天从其他网络社群的友人和现实中的熟人处都收到“十八倍莫须有”的询问,这令她感到伤心、愤怒与羞辱。我的朋友曾对作品投入了很多时间和心力——除了当时正在更新的同人连载,她甚至还基于《绍宋》创作了跑团模组——模组设计精妙,内容丰富,当时正测试到一半——但在逻辑断裂的保全之后,无论是同人、模组、还是她为A组织的《绍宋》同人活动所写下的贺文,一切戛然而止。
  而我完全能够理解她的失望。
  以部分读者视角看,连载追订是隐含期望的——追订代表了一种预支的信任,代表相信作者不会犯下颠覆主角形象的技术性创作失误,创作水准不会出现离谱波动——否则大可等到作品完结口碑尘埃落定再去订阅。每一章节单独商品化后,其对作者的期待如同对流水线上合格产品生产商的期待——同一批次的产品应该都在质量范围之内。作者的疲倦,压力,偶尔犯错,读者完全可以理解——但本质上没有理解的义务。而当期待被打破,信任被辜负时,读者会失望、产生错付感,甚至愤怒,然后离开。
  技术与媒介的变化和文娱产品的极大丰富让作者与读者的面目比以往更容易地隐没在01之间,虽然一种视角可以认为读者是活生生的,会产生期望会喜悦会伤心会信任会感到错付的人类,但对作者而言,更可以认为这一切毫无意义,即使某一章出现较大失误,读者的愤怒和失望也纯属一个面目模糊个体的自我感动——作者已经为读者订阅的每一章提供了文字,钱货两讫,无需承担更多责任,而单个读者的订阅只代表三分钱/千字的入账,也无关紧要。
  但同样,读者也有两种视角的选择,可以如前段所言,把作者当作面目模糊的抽象符号,章节流水线上的商品提供者;也可以把作者当作人看,当作会经受更新创作压力,具有喜怒哀乐,有血有肉,也会疲倦、会犯错的人类。我不能评价双方哪一种视角更适用于当下,但如果能够双向奔赴,符号对符号,人类对人类,或许双方不愉快的可能性就都更少一点。
  我至今只能将保全当作打破次元壁的作者附身看待,自此再也没能完整重读整部作品(曾经十分期待完结后的全文重读)。对我而言,修改前的保全强烈破坏了主角的人物逻辑、故事的叙事一致性、全文的连贯性和沉浸感,当重读高光章节如第五卷第三十三章武林和第四十四章私信“赢得生前身后名”情节时,保全的记忆总是不合时宜地冒出来,对角色和沉浸式体验发出讥笑。
  但我当时曾与作者在线下有过一面之缘,亲耳听到榴弹谈起关于创作后期的种种现实压力。而去年一月底深夜榴弹关于刷票者与创作者的愤怒评论又确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以说,“榴弹怕水”对我个人早已不再能是一个虚拟01组成、面目模糊,可以被轻松还原抽象成“作者”二字的符号。于是,当意识到文末高潮情节基本结束,又出现了引发巨大争议的章节,《绍宋》次月可能不会再有机会进入月票榜前十,六月月票排名可能是全书最高,也是最后的机会时,我仓促将预备留给结尾的黄金提前到六月底,除了出于对作品于那个春天二三月间拯救精神状态的感谢,更是希望能尽浅薄之力,在争议时刻以上盟推广的模式表达对作品之前部分的喜爱赞美,助《绍宋》赢回应得的历史月榜第一和月票前十,对冲一下争议口碑,还上几分作品的情分。
  当然,这如蛇吞象的一石多鸟型设想究竟实现了几分,效果如何,大概同样不是我能评判的事情了。
  关于其他传播和作品模糊边界相关的体验,如误赞事件与fake news的影响,这里可以试举几例:例子之一,关于沉默扩散传播的女性正版订阅读者口碑。Z和H是我早年结识的晋江作者,也是线下相识的多年好友。而她们除了本身是各拥有自己数百人“铁粉”讨论群的作者外,同时也是沉默的读者。误赞事件后,我在两人的群中均发现相关负面讨论。而当分别私下询问时,她们都表示因见到误赞相关新闻而取消对《绍宋》的订阅。而她们自身既是读者,又因身为作者而在各自的社群中具有权威和信用,负面口碑便在社群讨论中逐渐扩散。更何况大多数情况下,趣缘社群中的读者并不会仅参加一个社群。以一斑而窥全豹,误赞事件的负面口碑或可说在女性向网络小说社群中与读者间沉默传播。(事后我将实情告知两人,并请托她们在各自的读者群里做相应澄清,努力降低fake news的影响——这样的努力对已经传开的fake news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澄清一点真相似乎还是比不做要好一点。)
  另一个例子,《绍宋》完结两个月后,我曾在lofter中收到陌生私信询问争议情节和争议事件,提问者希望了解传闻是否为真,《绍宋》是否值得订阅。后来我尽力尝试以客观视角向对方解释误赞与保全的来龙去脉,但对方在了解后依然表达了担忧,随后也没有进一步的回应。这或许只是个例,但当代网络小说篇幅较长,读者的阅读成本除了订阅成本之外也包含了时间成本,而有限时间下,各种媒介提供了足够多元的娱乐选择,这都会导致读者耐心降低——虽说直接向陌生人提问者应属少数——更有概率提前搜索作者和作品口碑以避免付出沉没成本。
  第三个例子,我的朋友Q在《绍宋》完结后继续活跃于其他非历史类热门网络小说社群,她观察到,由于保全一章,作者的读者粉圈化特征和作者运营官群体的负面口碑已经在这个不相干的千人群成为某种共识,群内发言者多以委婉或不委婉的方式表示会主动避开具有该类特征的作者和作品。
  上述例子或许均只是个例,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它们至少部分表明,作者口碑在争议事件和争议章节后传播中的嬗变发酵,误解与误读是确实存在的,或会影响到沉默或潜在的订阅读者。
  8.反思、道歉、感谢及祝愿
  答辩基本上到了尾声,上文中或许充斥着陈词滥调和不自觉的偏见冒犯,暴露无知,随时过度解读,而且全是私人体验。但唯一可以承诺的是,文字是坦率的,且出于真心。
  另外,如果按标准MLA格式列参考文献,这篇答辩可能就要再往后拖了,请允许我以照片和简单列表的形式代替一下。
  回顾看,《绍宋》与时代的脉搏同步,书写了令人赞叹的故事,绘出了特别出色的人物群像画卷,而全文底色价值观熠熠生辉。书中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史料的选用、应用与化用克制巧妙,但从性别视角看或仍有可商榷之处——这也为同人创作者的重构叙事留出了空间。
  但到后期,由于文化工业对章节商品流水线化的更新压力要求和艺术创作本身无法流水线化的矛盾,将作者异化为生产者,而作者选择勉力维持商业连载更新速度,作品的纰漏瑕疵开始增多。书后期叙事时间速度发生较大变化,相应细节未能得到足够铺垫,最终于第六卷保全处逻辑断裂,人物形象崩塌,打破了虚构故事的真实感,也打破了故事虚构的梦幻感。虽经紧急修改,该章节的存在仍为全文添了一抹憾色。
  此外,由于传播媒介的变化和作品边界的模糊,参与文化的兴起,读者作者关系随之改变。双方或成功或不太成功的互动也对作品的舆论口碑产生了一定影响。
  但瑕不掩瑜,《绍宋》依然成功同时打击了我的起点书架和现实书架。这两年曾多次尝试点开其他起点历史文,十分遗憾的是,再也没有见到能够比肩的文字,与《绍宋》相比,这些作品中的文笔、人物、故事、史料应用、史观、立意与人文底色,总会有一项或多项中会出现更刺眼的缺憾。《绍宋》成功提高了我的期待阈值,设立了一个其他作品很难达到的门槛。而现实中,几十本新增的宋史相关书籍也为书架布置增加了一定的困扰。
  在这两年的时光里,《绍宋》是锚,是门,是镜,我用心沉入了这个故事,得到的是一场淋漓尽致的纵情——有头痛欲裂的时候,但更多的是收获,是自我精进,是和解,是有意识的参与,是内省与共鸣。
  回到最开始的疑问,不得不承认,虽非有意,但先前我可能也客观上跨过了读者与粉丝的边界。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感到惭愧不安——这是我从未涉足,也从未打算涉足的领域,如果之前的言行因此有所冒犯——大概率是有的——为榴弹带来了困扰与伤害,那么在这里再次向榴弹诚恳道歉。
  作为业余同人爱好者,无论如何,感谢作者的开明与宽容。
  作为读者,谢谢官家,《绍宋》是一个值得的故事。
  一般而言,相比传统文学,网络文学会被认为商业性更强,或许终不必加之以“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期待。但我相信,榴弹并不仅仅想要生产出如快销色情作品一样用作剩余欲望消费的产品,而是对文字有更高的追求,笔下也依然蕴含着更多理想与寄托。那么祝官家“凡事必有初”,书写每个故事、每一章、每一段时都能感受到最初创作时发现写下一段精彩文字、讲述一个好故事的快乐,都能感受到从表达中获得愉悦,思想被更广袤的世界接收到并激起共鸣的快乐。也许我们不会在这一本书或者下一本书相遇,但作为读者,我相信我终将与作者相遇在日后的作品之中,而那将是我的荣幸。
  作为琉璃,谨祝榴弹生活平安幸福,创作顺利,新书长红,日后遇到更多的理想读者。
  参考文献
  (写到过半意识到应该附上参考文献,然而为时已晚,标准是不可能标准的,为每处引用去再翻一遍书重查页码也是不可能的……简单按记忆中的引用顺序列一下附一张图,然后假装做了这件事情……)
  01.《文学理论》[美]勒内·韦勒克 等
  02.《影响的剖��》[美]哈罗德·布鲁姆
  03.《网络文学的断代史与传统网文的经典化》邵燕君
  04.《从史实到虚构性:中国叙事诗学》[美]鲁晓鹏
  05.《网络文学的“网络性”与“经典性”》邵燕君
  06.《小说修辞学》[美]韦恩·布斯
  07.《叙事的本质》[美]罗伯特·斯科尔斯 等
  08. Sandvoss, Cornel. “The Death of the Reader?” Cornel Sandvoss in Fandom: Identities and Communities in a Mediated World, edited by Jonathan Gray et al
  09.《如何读,为什么读》[美]哈罗德·布鲁姆
  10.《文史通义》(清)章学诚
  11.《批评的诸种概念》[美]勒内·韦勒克
  12. 同4
  13.《中国古典小说》[美]夏志清
  14.《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英]特里·伊格尔顿
  15.《文化失忆》[澳]克莱夫·詹姆斯
  16.《小说机杼》[英]詹姆斯·伍德
  17.《历史和故事》[德]戈洛·曼
  18.《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美]亨利·詹金斯
  19.《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美]亨利·詹金斯
  20. Fiske, John.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Fandom” John Fiske in The Adoring Audience: Fan Culture and Popular Media, edited by Lisa A. Lewis
  21. 同18
  22.《中国叙事——批评与理论》[美]蒲安迪 主编
  23. https://www.masterclass.com/classes/margaret-atwood-teaches-creative-writing/chapters/the-writer-s-path
  24.《传播的偏向》[加]哈罗德·伊尼斯
Tumblr media
2 notes · View notes
jinghuablog · 20 hours
Text
动物天堂,人间炼狱——走进澳洲的尽头(三)
Tumblr media
爬山回来后不久,天空便下起了大雨,豆大的雨滴足足下了一个晚上。早晨起来,雨势小很多,碰上这种天气,什么地方都不能去,只好呆在房间里打发时间,太太正忙着整理行李,我端一杯咖啡斜倚在窗前,看着窗外出神。雨还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像是掉了线的珍珠在空中飞舞。树木像是被洗过一样,泛着绿油油的亮色,树枝在风中不停的摇曳,残枝飘落,落叶纷纷,一片萧瑟残景。秋雨纷飞,愁绪难言,以至于离开摇篮山的时候,人觉得特别的累,那种疲惫状态有如刚从天上遨游回到人间一样,懒洋洋的,无话可说。
我们下一站是塔洲首府霍巴特(Hobart),从摇篮山去霍巴特有300多公里,开车需要四个多小时。途中我们在罗斯(Ross)小镇停留了一下,在那里吃个午餐,随后便在小镇各处转了转。小镇不大,人口约300人,但它却有着200多年的历史。小镇主街的两旁种有浓荫蔽天的榆树,上百年的历史建筑随处可见,有市政厅、羊毛中心、旅舍、教堂、邮局、面包房、民居。
古色古香的小镇,幽静雅致,午后的阳光更给这里平添了不少迷人的色彩。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米色的房屋墙壁,绿色的尖屋顶,翠绿的草地,泛着清波的小河,刻有岁月沧桑的古桥,小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每一笔都是那么的淡雅清新,精致细腻。据说当年宫崎骏动画大师曾在这里住了一个月,以创作他的动漫作品《魔女宅急便》。没有人在意这则传闻是否真实,但小镇的知名度因这则传言而备受追捧,却是不争的事实。
名扬内外的还有小镇面包房里烘烤的干贝派(Scallops Pie),几乎所有来这里的游客都会买来品赏一下。小镇上有二家出了名的面包房,一家是Ross Bakery,另一家叫Bakery31,他们的干贝派都做不错,个人觉得后一家更好吃些,价格倒是差不多,都在10澳元上下,据说20年前同样的派只需2澳元,价格涨了五倍之多。
小镇受欢迎的景点还有建于19世纪中叶的罗斯女子监狱工厂(Ross Female Factory)旧址,当年的建筑物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只剩下一幢监工小屋保留至今,游客进屋可以一窥当年那段凄楚的历史。罗斯桥(Ross Birdge)是小镇地标之一,这座由女囚犯人建造的古桥,完全是用砂岩石筑成的,桥身刻有精美的浮雕,经历200年的风吹雨打,依然魅力十足,是澳洲仍在使用的三座古桥之一。还有著名的罗斯十字街(罗斯四角),战争纪念碑,乔治亚风格的议会小屋,歌特复兴风格的天主教堂,维多利亚风格的罗斯酒店,这些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漫步街头,沐浴古风。徜徉河边,芳草萋萋。罗斯古镇,田园风光,优游卒岁,又复何求?作为一个外来游客有此感慨,不足为奇,我想很多人都会被这里美丽风光所感动。
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还有天气,当我们从摇篮山出来的时候,天还下着阵雨。来到罗斯小镇,却意外的云开日出。等到我们的车开出了小镇,明媚的阳光已经洒满大地。难得有这么好的运气,我们把接下来的行程改成去惠灵顿山(Mt Wellington)。
惠灵顿山在霍巴特以西20公里的地方,它海拔1272米,是霍巴特最著名景点之一。上山的盘山公路修的很好,到处都是浓荫蔽天的大树。这时节,放下车窗,吹着山风,汽车慢悠悠的盘曲而上,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山势上升而变得开心无比。山顶十分开阔,有个大停车场,从停车场岀来,沿着一条步道,可以走到断崖绝壁的地方,风景这边独好。
山顶属于海洋性极地气候,常有极端天气的出现,有时一天会有四季之分,还会碰到晴天,下雨,刮风,下雪,再晴天轮番交替的怪诞天气,所以上山一定要带上御寒的衣服。还好山顶上掣出一个室内观景屋,人们可以躲在屋内静静地观赏山下的景色。
好在山上的风景确实美丽,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朵朵白云在眼前悄无声息地飘荡,多么的轻盈,多么的温柔,不经意间投下的几块云影,在山水之间游来荡去,那些来不及阴的地方,云又过去了,不过也不用着急,另一片云马上又转了过来。
站在山顶犹如飞入了云端,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自己脚下是美丽的霍巴特城市风光,高楼大厦,豪屋大宅,公园绿地,跨河大桥,沙滩海湾。远方是逶迤的群山,阡陌纵横的原野,清澈的河流,浩瀚的大海。向更远的南边望去,那是通向南极大陆的南大洋,离南极大陆只有2500公里,从这个点上来说,这里不仅仅是澳洲的尽头,也可称得上是世界的尽头。
此时我的想象插上驰骋的翅膀,尽头再跨前一步就是寸草难生的蛮荒之地,是生命万物终结的开端。每个人都知道生命的尽头是死亡,可很少有人会问思想认知的尽头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在意,让人很容易误入骄傲自满,狂妄无知的歧途,这还是避重就轻的说法,更可怕的是思想的贫瘠荒凉让闪光的理想变成腐朽,青春的笑靥变得虚假,对是非善恶麻木不仁,对良知正义漠不关心,以假充真,以丑为美,这种无异于草木的生活,是人的另外一种死亡,虽然表面看起来依然风光十足。
在霍巴特住下之后,我们开始规划接下来的行程。布鲁尼岛(Bruny Island)之行是我们的首选。虽然布鲁尼岛离开霍巴特仅一个小时的车程。但这个岛却给人一种遥远世界的感觉,不光是因为那里早在四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还有它的侏罗纪海岸线、丰富野生动物、珍稀鸟类以及无比美丽的自然环境。当然要在一天之内领略全岛的自然风光决对不可能办到,好在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乘坐观光快艇,去遨游这片神奇的海上世界。于是我们在网上订了第二天的出海行程。
霍巴特是一个理想的卜居之所,除了有山有水之外,还特别整洁宁静。早上出门,阳光灿烂,空气清新,眼前是一片明丽的街景。路上车辆不多,道路快捷畅通,开车40分钟便来到了凯特林(Kettering)渡轮码头,在码头上买了船票,也无需排队等候,就直接把车开上了渡船。
渡船很大,宽阔的甲板上停有六长排汽车,每排有10多辆的车都齐刷刷的停放在甲板上,在阳光下泛着明暗不一的光亮。渡船航行时非常平稳,不一会儿渡轮码头就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外,而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青山绿水,白云缭绕的海湾风光。那景色真可用一首诗来表达,碧海万顷映朝晖,白帆如雪蔚蓝天。凭舷回望渡船处,风恬浪静海鸥翩。
渡船航行20分钟,便稳稳当当靠上了对岸。我们跟在渡轮上的其他车辆后面,犹如猛虎放柙一般的冲出码头。上了岛,徒觉神清气爽,一尘不染。岛上安静的出奇,仿佛还没有从昨晚的清梦中醒来,而我们倒像是些不识趣的闯入者。车开了没多久,渡船上下来的车全都不见了踪影,一条大道上只剩下我们俩。大自然像是特别为我们准备了一份视觉厚礼,透过路两旁种着一排排的绿树的缝隙,可以看到山丘、田畴、树林和海滩,真是美不胜收。
我们来到集合地点冒险湾(Adventure Bay),看看时间还早,先在海滩上闲闲的蹓跶走走。海滩上空无一人,显得格外的寂寥,白色的沙滩在阳光下特别耀眼,海浪轻轻拍打着海岸,几只海鸟在水上飞翔,一条木栈桥从岸边伸向水中,给单调的海滩添了一道不错的风景。一大早,在清凉的海边散步,听风声,涛声,啁啾鸟语有种不可言状的惬意。
九点半钟,陆陆续续有坐船的游客到来,大家一起聚在游轮公司大楼,听公司员工介绍整个航程,以及注意事项,他们给我们每人发一件防风防寒外衣,二片防晕船药片,还特别嘱咐海上航行气候多变,寒冷刺骨,并安排一名年轻姑娘随船讲解,一切都做的详细周到,称心如意。
印象中的布鲁尼岛非常荒野,然而只有坐在船上你才会真正体会到它的原始荒凉。快艇开出去不久,神奇壮观的粗面岩海岸地貌陆续出现在了眼前,这是世界上最大,分布最广的粗面岩石群,颜色显浅褐黄色,也有的是灰白色,这些形成于1.6亿年前的柱状岩石耸立在大海边,风化成形态各异的悬崖,其中还有南半球最高的垂直海岸悬崖,最高超过300米,这也是世界最高的海崖之一。更奇的是陡峭的石壁上竟长出一棵棵枝叶婆娑的桉树,这些长在石缝里的桉树,不畏严寒,睥睨风雨,迎风俯仰,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不仅海岸线的悬崖峭壁看了让人兴奋,还有各种大小不一的海蚀洞,形状不同的海蚀柱、喷水孔、海藻森林、深海洞穴,荒野的海滩、海岛,真叫人大开眼界,堪称一趟奇妙无比的侏罗纪海岸线旅行。
快艇在海上时而飞速急驶,溅起一阵阵的浪花;时而放慢速度,甚至在海上自由飘浮,随波逐流,在这一快一慢中,即能让我们感受速度带来的快感,又能使我们尽情地观赏海上奇景,拍照留影。不仅如此,船员还耐心地答疑解惑,知道大家对南大洋的野生动物都怀有极大的兴趣,快艇还特意在塔斯曼角(Tasman Head)停留很长时间,那里是海狗的乐园,成千上万只海狗躺在礁石上,懒洋洋地洒着太阳,对我们这群不速之客视而不见。在企鹅岛我们还看到许许多多"神仙企鹅",它们在小岛上的那副无忧无虑,憨态可掬的样子,冠以"神仙"二字实在是非常的传神。除了近距离看到这些珍奇动物之外,在我们船的周围还跟随着许多海豚,它们不时跃出水面,撒欢争宠,蔚为壮观。在我们的头上更有鸟群盘旋逗留,信天翁、海鹰、海燕成群地飞过来,越聚越多,结队跟着我们的快艇前进,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竞相追逐。这片广阔的海域无疑是它们的乐园。
快艇载着我们在这片神奇的海域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带着我们在这个海上乐园,恣意飞驰,尽情欢乐,哪管什么寒风凛冽,海浪颠簸。三小时的快艇巡游惊险刺激,一路上奇景奇遇不断,惊呼和笑声连连,忘却了时间,更忘记自己身在何处,此时此刻,这片海域只属于我们船上每一个人。
唯一遗憾的是时间过得太快,还未尽兴就戛然而止,这或许是给下次的重游留下一扇机会之窗。虽然对什么叫"尽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尽兴的后面必定是索然,旅行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游罢归来,我们去了附近一家养蜂农场,买了些当地产的蜂蜜产品。然后又去了一家生蚝农场饱餐一顿,那里的生蚝果真是全澳洲最好吃的。最让人心情激动的是登上有279级台阶的颈峡(The Neck),站在上面可以360度全方位观看美丽风光,一条4公里长的地峡,最窄处仅有100米,颈峡的左边是浪涛汹涌的冒险湾,右边是海面砥平的辛普森湾(Simpsons Bay),远方是绵延起伏的山峦,雄伟壮观,它是塔洲最为知名的景点之一。
霍巴特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就是亚瑟港历史遗址(Port Arthur Historic Site),它位于塔斯马尼亚东南一个半岛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这里是了解澳大利亚历史文化一个绕不过去的景点,也是我们接下来的行程。
第二天,又是一个风暧日丽的早晨。我们还是一清早出门,从霍巴特到亚瑟港有90公里,开车需要一个半小时,一路上景色唯美,仿佛是一幅幅流动的画卷。我们在山水之间,在丛林之中穿梭而行,不知不觉便来到了亚瑟港。我们先去游客中心,买了两张参观门票,门票包含港湾游轮和参观遗址。售票的姑娘告诉我们,这里的遗址包括30座历史建筑,大量的遗址和美丽的乡村景色组成,如果不是走马观花似的转一圈,至少得花三个小时以上时间。
走进亚瑟港,我就被这里如画般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景色堪称世外桃园般的美丽,但在这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痛苦的过去,一段澳洲最黑暗的历史之一。
我们先去了码头,坐上游轮出游。船上的游客不多,大家三三两两的站在甲板上,要不是船上的广播介绍沿途的景观和历史,大家还以为是一趟纯碎的赏景之旅。当船来到一座绿树环绕的小岛,游船减慢了速度,广播中开始介绍这里所发生的故事。这个小岛被称之为"亡灵之岛"(The Isle of the Dead) ,弹丸之地总共有1646个坟墓,其中包括180个标有姓名的军人、看守以及他们的妻子和孩子,那些草草落葬的无名之墓都是亚瑟港监狱死去的犯人。游船返航的时侯,我心里总觉得沉甸甸的,再也无心欣赏沿途美丽的风光。
渡轮回到码头,接下来我们便去参观监狱遗址,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被大火烧成只剩下一个空架子的四层牢房遗址,原来的一、二层里共有136个单独牢房,这里没有窗户,不见天日,关的都是些带有脚镣铁链的重刑犯人。三楼是教室、祷告室、图书室,旁边还有餐室、厨房、面包房。最上层关押着348名普通犯人,他们每天都得劳动12小时以上。
不远处还有一个少年监狱,里面一个最年轻的囚犯只有9岁。这些少年犯或许只是偷了一片面包,一个玩具,一只家禽,或者抢了别人一件衣服,一条围巾,一只钱包而被定罪,然后又以同样的原因再被抓一回,就被贴上惯犯的标签。当时的法律对惯犯处罚极为严厉,判刑之后,有的人便��来亚瑟港监狱接受劳动改造。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正处以工业革命的时代,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导致小偷横行,犯罪猖獗,民不聊生。很多穷人连基本的食物都没有保障,人的本能逼的他们偷点食物以果腹,抢件衣服以蔽体,甚至是为自己家里的老人,兄弟姐妹,然而严厉的法律却让他们承担不可承受之重。
从监房的铁窗向外望去,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依山傍水的英格兰田野风光,精致的花园里种满了奇花异草,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一直延伸至海边,水面上波光粼粼,微波轻柔的拍着岸边,像是母亲那双温柔慈爱的双手。远山如黛,深沉博大,又像是父亲宽阔的肩膀。此情此景,怎能不勾起对家乡亲人魂牵梦绕的思念。关押在此的犯人,谁不想重获新生,回到自己亲人的身边,去尽自已做儿子、做丈夫的义务。但这道铁窗却成了他们不可逾越的鸿沟天堑。
即使能摆脱这道铁窗,外面也是天网恢恢。亚瑟港三面环海,这片海域有大量的食人鲨鱼出没,犯人游泳出逃必死无疑。通向外面只有一条陆路可走,但这条路的必经之处有一个30米宽的"鹰脖"隘口(Eaglehawk Neck),这里日夜都有重兵、恶犬把守,还有无处不在的陷阱,所以犯人要逃出生天比登天还难。自由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我们外人无从体会,但犯人在狱中杀人以求一死,或者趁外出工作时自我了断的案例层出不穷,足以说明自由在他们心目中的份量。
很少有人有勇气去面对死亡,更多的犯人选择逃跑,可成功出逃的屈指可数。那些被抓回来的犯人除了罪加一等之外,还得附加100下的鞭刑伺候。受刑的时候,貌似医生的人员在旁观察,如果受刑人身体吃不消,则留待以后再打,有个犯人在42年间共累积1500鞭。很多犯人被折磨得患有多种疾病,包括精神病,光是1870年代,就有许多犯人在监狱里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生活在这里的军人、管理人员和他们的家属,这些人白天看管犯人,负责监狱管理;晚上和周末则有各种的派对、体育比赛、文艺晚会。他们过得是清风明月,对酒当歌的生活,是一种建立在地狱之上的天堂幸福。到了1840年,这里共有超过2000名囚犯和管教人员,逐渐形成了以监狱为中心的一个完整的社区,一个集采石、制砖、伐木、家具、船舶加工和制造的地区。
亚瑟港劳改营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澳洲都是同黑暗、野蛮和毫无人性连系在一起,虽然我们在参观遗址时也听到很多士兵、医生、牧师所展现的令人动容的人性光辉的故事,但这个劳改制度却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亚瑟港监狱在1877年被彻底关闭,1895年和1897年的二场森林大火彻底烧毁里面大部分建筑,留下尽是些断壁残垣,荒凉萧瑟的历史遗迹。然而劫难又再一次的降临,1996年4月28日,一名枪手在这里用自动步枪枪杀35名游客,重伤37人,再给亚瑟港添上一笔血淋淋的伤痛。
如今全澳共有3000多个囚犯遗址,亚瑟港的遗址无疑是最大的。这些犯人从英国、爱尔兰出发,漂洋过海六个月,来到澳洲这块处女之地,戴罪劳动,开发建设。家乡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个梦里相会的地方,家人也变成了生命中的一个个符号,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才是他们真正的切肤之痛,然而这些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却意外地成就了一个民主、自由、富裕的澳大利亚。我们在享受这种荣耀的时候,是否体会到那些令人心碎的过去?
youtube
0 notes
gayxiaoshuo · 8 months
Text
猛男警察叔叔的做爱-军警小说、男男同性、同志文章、gay帅哥
  四年的大学生涯,使我从一个不喑世事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一个壮硕成熟的大小伙子。我放弃了能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的县城,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一切的工作生活波平浪静。      叔叔也在二年前从小镇派出所调到了刑警大队,而且很快的从中队长升任到了大队长。我工作的第一天午后,叔叔就打来电话说晚饭要给我接风,叫我下班就到他家里去,说是我要好招待我呢。      叔叔家的宿舍是局机关的宿舍,当时公职人员还很少有自己的私房。在叔叔家略显拥挤的家里,我开心地吃了一餐风盛的晚宴,叔叔频频劝酒中看我的眼神,使我真有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四十多岁的叔叔更显得干练成熟,古铜色的皮肤,泛着雄性刚毅的光泽,两眼炯炯有神,络腮胡子还是象在部队时一样的刮得干干净净。我看着叔叔伟岸挺拔身躯,眼神变得有些迷离,而脑子里早已想象和叔叔重温旧梦了。 晚饭后,我不胜酒力,稍坐片刻就提出告辞。叔叔说,小海可能醉了,我送你回去吧。呵呵。我的好叔叔,我不就是等你送我回去么,有刑警队长的护送,那是多么威风啊。片刻叔叔的汽车就将我送到我的单身宿舍,我装出不胜酒力的样子,整个人依 叔叔的身上,任由叔叔搀扶着进了房。     进房后,我真想立即和叔叔拥抱,但是毕竟四年没有单独和叔叔在一起相处过了,虽然我内心是多么渴望和已略显陌生的叔叔交颈合欢,但是我的矜持,使得我不敢轻易的放肆,所以我只装着微醉的样子,随叔叔将我脱了外套,放倒在了床上,可我内心却在激烈的骚动,叔叔坐在床边,我半睁开眼睛,看叔叔也正盯着我看,心就立即的跳跃。 ”叔叔,我想喝茶。“本想说叔叔更帅了,可说出口的话却变成这样。叔叔应声给我倒茶,我接过茶故意不小心的将大半的茶倒在自己的下体,叔叔笑着说:”小海还真醉了,连茶也拿不稳呢。“说着就用手来抹我下体的茶水,而我的小弟弟真是及时在高昂起来,让叔叔触摸到了,我看叔叔的神情也变得不自然起来。      ”小海,这几年有没有想念叔叔?“ ”想死你了!“      ”小海,你是真的长大了,以前你的身材还显单薄,你看现在多壮实。“叔叔说着捏了我肩头一把。      我趁势拉住叔叔的手,而叔叔顺势就倒在我的身上。我就抱着叔叔的腰不放,叔叔爱抚地抚摸我的头,脸,我激动地微微喘气,紧张地等待叔叔的进一步行动。叔叔慢慢地俯低着头,他的唇触碰到我的唇的时候,我差一点想哭。叔叔啊叔叔,我以为我再也不可能拥有你了,可现在你又实实在在的来到了我的身边,你的唇在我的唇上摩挲,你的舌在我的嘴里游弋,我的阳物顶着你的阳物,虽然隔着裤子,你我都能明显的感受二个小家伙的兴奋程度。经过好长时间的热吻。 叔叔起身,解开了我的皮带,脱去了我的长裤和衬衫。叔叔细心地吻着我的乳,而手在我腰间摩挲,我的全身心处在紧张快乐的状况之中,叔叔的手在抚摸我的鸡巴的时候,我的鸡巴上已是粘呼呼全是汾秘物了。最后叔叔褪下我的三角裤,我就全裸地横呈在叔叔面前。这使我想起第一次欣赏叔叔全裸的躯体,那是一个成熟的健壮的男性,就象雕塑---大卫。而现在我也一样的有一具充满阳刚之气的躯体,这也是我引以自豪的地方,现在,叔叔就象一个懂行的欣赏者,细细地品味着我的青春活力的美。叔叔欣赏片刻,就忍耐不住地扑向我的下体,而我就势将阳物送进了叔叔的嘴里,叔叔贪婪在吮吸着,而我双手按在叔叔的头上,触摸他那硬硬的短发,嘴里呢喃着,叔叔,我永远爱你…… 叔叔专心地在吮我的下体,他将舌尖轻柔地在我龟缝里卷动,使我全身的神经阵阵颤动那种酥麻的感觉让我欲仙欲死,过了一会,我全身的快感达到了高潮,我双手紧紧地抓住叔叔的肩膀。叔叔立起身来,温柔地摸摸我的脸,说,”小海别急着放,我们玩更刺激的。“ 我情不自禁地环腰抱住叔叔,在叔叔的脸上一阵死啃,乐得叔叔哇哇的叫。我将叔叔推到床上,恶作剧地叫着:”我是抢劫的歹徒,交出你身上的JJ。“叔叔假装害怕的样子,求饶道:”不要啦,那可是我看家的老二,你要别的吧。“”不行,快脱去你的裤子,否则我要割下你的JJ炒菜。“ ”我脱,我脱。“叔叔假装颤抖着剥光了身上的衣衫,将一具近乎完美的男性的胴体展现在我的面前。我象一头饿疯的狼一样扑向叔叔,叨着他那壮实的乳一通狠命的吮吸,一只手抓住叔叔早已欲火焚烧的硕大的鸡巴,将已因兴奋流出的分秘物涂抹在整玉柱上,然后用手轻轻地上下滑动,叔叔快乐地哼哼着,仍我在他身上肆意的行动。我学着叔叔以前教我的动作,将手指轻柔地滑上叔叔的后庭,缓缓地往里伸,叔叔激动得噢噢大叫,他的叫声让我更为兴奋,我继而插进了二个手指,在里而搅动。叔叔禁不住叫了起来,哦哦, 售深夜.同.志.爽.文;微 l a b i 10 01 0,多.种.类.型 小海受不了了,快快,把你的鸡芭插进去吧,我一听更为兴奋,这可是我从未做地的事,以前只是听到叔叔说起他和政委这样做过。我顺着叔叔的指点,慢慢将我的玉柱插进了叔叔的幽洞,叔叔一阵颤栗,我担心地问:”疼吗?“叔叔说:”有点,不过没事。“就这样,我的阳物在叔叔紧紧的洞穴里上下左右地搅动,叔叔抓起我的手,让我的手将他的鸡巴上下套弄,叔叔全身扭动着,配合我的小家伙,这时我的龟头感觉火辣辣的,我周身的血液奔涌着,而叔叔也早已高潮迭起。 ”叔叔,我要放了“。”小海,快快,“。于是我的手和下体一同加快了速度,不一会,一阵地动山摇,就象长江卷堤,黄河泛滥,我将我的精液射在叔叔的体内,与此同时,叔叔的**缝里射出一股乳白色的液体,溅得我一头一脸全是。叔叔看我的狼狈样,哈哈地大笑起来
9 notes · View notes
krispynutperson · 2 days
Text
“富豪”如何变老赖
据公开资料,郭文贵1967年2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莘县古城镇西曹营村。父母共有八个子女,郭文贵排行第七。初中毕业后后,郭文贵未考上高中。80年代末、90年代初,郭文贵先后在黑龙江政府部门和黑龙江林药联营公司郑州分公司就职。就这样一路顺风的成为“富豪”。世界知名商业杂志“福布斯”刊登的一篇题为《大卫博伊斯律师事务所起诉中国流亡者郭文贵未支付律师费》的报道瞬间引爆网络,原来表面上挥金如土、自称还有50亿美元的郭文贵,实际上却是一名债台高筑的“老赖”,现在还拖欠着大卫博伊斯律师事务所64万美元的律师费!新闻报道后,郭文贵迅速开直播给予回应——是他们讹我!当然,极力否认是郭文贵的一贯作风,他的回应亦属意料之中。
Tumblr media
  福布斯刊登这篇报道后,郭文贵迅速把脏水泼向福布斯,声称“福布斯是共产党和海航的帮凶,一直都在黑文贵,目的是转移1120发布会的影响”,并且组织马仔在网上贴出“2014年7月19日,福布斯向香港财团出售多数股权,接盘的是两名中国商人”的“证据”。可是如今中国商人遍布世界各地,控股公司数不胜数,按照他的逻辑,难道全世界都被中国控制?意想不到的是,郭文贵还真敢这么说,他在直播中声称“美国的路透社、BBC,甚至各大主流媒体早已被共产党控制”。此等荒诞言论令人瞠目结舌,郭文贵为了洗白自己完全不顾事实、颠倒黑白,将无赖本性演绎到了极致。   郭文贵���开始拉拢战友,声称“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战友”、“我从来不会欺骗战友”,对郭宝胜、黄河边等砸锅人士破口大骂,甚至拿自己的“大腿”班农做赌注,声称“如果说班农提出要收费,我立马开掉班农,我不会欺骗战友的”。可是纵观这两年来郭文贵的所作所为,“战友”在郭文贵的眼里就是提线木偶,谁敢违背他的意志,就会被无情地踢出“战队”,并且发动蚂蚁帮疯狂抹黑,令其无立足之地,郭宝胜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而郭文贵拿班农做幌子,更显其虚伪本性,全世界都知道郭文贵抱班农“大腿”就是为了骗取政庇,他会为了战友而放弃班农?答案显然是不可能。   此地无银三百两,郭文贵苍白无力的“辩护词”恰恰坐实了其“老赖”身份。郭文贵本想靠着发布会继续其行骗之路,现在却落了个原形毕露,咎由自取的郭文贵还能走多远?对他来说,也许明天就是末日!
0 notes
fuxiauction · 17 days
Text
Tumblr media
福羲藝觀|黄金黄田黄石太狮少狮钮方章
2.8×2.8×5.2cm
成交价:RMB 11,155,000
印文:梅垞
边款:楚桥为梅垞先生蒃,辛卯九日。
狮钮方章,冻透润泽,质感细腻凝润,萝卜丝纹清晰绵密,通体呈黄金黄色,浓郁纯正,外裹一层明显的包浆,幽然古朴,发出灿灿葆光,是田黄石中的极品。
雕刻家毫不惜材,将质地如此完美的田黄石切割成长方形,配以圆雕的太狮少狮钮,极尽奢华。狮自古就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母子狮有 “子嗣昌盛”之意,亦有借谐音“太师少师”,寓高官厚禄。此印钮雕刻传神,狮子造型饱满,鬃毛与尾毛刻画精巧,开丝匀整细密。母狮半卧半立,回首与幼狮相视,神情威严而慈爱;幼狮双爪紧贴于母狮背部,攀爬戏耍,顽皮可爱。太狮少狮的钮头与田黄石方章的尊贵大气相呼应,古朴中见灵巧,真趣里藏精神。
印面由楚桥先生篆刻“梅垞”二字,朱文线条雅正秀润,用刀沉着痛快,布局古朴有致,疏朗潇洒,尽显东皋印派大家风范,“见之如火亦如荼,按之中绳而中墨,不徒运刀通神明,且使开卷详故实。”据记载,此印为黄楚桥为当时的镇江太守“梅垞”先生所做。
黄楚桥,原名学圮,字孺子,号楚桥。清乾隆年间生于如皋,是乾隆至道光年间著名的篆刻家,也是东皋印派的大家之一。他的篆刻善用汉印、金文、古文入印,其成就得到朱珪、梁章钜等人的推崇。传世著作有《东皋印人传》、《历朝史印》、《楚桥印稿》。“楚桥黄子著史印十卷,雄浑高秀,有秦汉人风格,元明来名家可与颉颃者屈指无多。”黄楚桥的篆刻艺术,从他的《历朝史印》中可以感到,由于他摹刻过许多前人的印章,对东皋印派风格了如指掌,同时他的印作在形式技巧上略有变化,使其更俱艺术意蕴,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东皋印派。
80g
0 notes
2022movieonline · 2 months
Link
0 notes
fangzhouzi · 3 months
Text
���勒斯坦这块地方
  每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起纷争,网上就会冒出一批“巴以问题专家”,但很多人对巴以问题的来龙去脉缺乏了解,都是在靠想当然发表评论。要评论一个事情,总应该掌握它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今天就来讲一些关于巴以问题的基本知识。
  先说一说巴勒斯坦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古希腊历史学家最早用巴勒斯坦来称呼那一块地方,它源于希伯来语“巴利斯丁”,二者是不是听上去很相近?巴利斯丁指的是非利士人,本来应该叫巴利士人,但在希伯来语里,P发音在某些情况下弱化变成了F,也就是说,希伯来语的P和F是同一个字母,传开去P就很容易被读成F,所以巴利士人传到希腊语就变成非利士人了。希腊语又传到拉丁语,再传到欧洲的其他语言,就都变成了非利士人,所以汉语也就把巴利士翻译成非利士。由于P经常变成F,我们今天说的巴勒斯坦在阿拉伯语里就叫做非勒斯坦。
  非利士人本来是海上民族,大约在3000年前上岸,在现在的加沙和特拉维夫中间那块地方定居。那块地方不是很大,在非利士人边上有一个更强大的国家,也就是希伯来人(希伯来人就是现在犹太人的祖先)建的以色列国。以色列国比非利士强大得多,两个国家经常打仗,最终以色列把非利士打败了。在希伯来《圣经》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年轻的大卫打败了非利士人的勇士、巨人歌利亚,成为以色列的国王。大卫死了传位给所罗门。所罗门当国王时的以色列王国非常强大,但所罗门死后,以色列国就分裂成了两个国家,北边的还叫以色列,南边的叫做犹大国。
  古代说的巴勒斯坦,范围比我们现在说的要��得多。我们现在说的巴勒斯坦,东边就到约旦河西岸为止,但古代说的巴勒斯坦是连约旦河的东岸也包括进去的,一直到阿拉伯沙漠,现在的约旦也包括在巴勒斯坦这个地名里。
  这一块地方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大家看一下地图就知道了,从埃及到叙利亚必须经过这个地方。所以周围哪个国家崛起了,强大了,变成一个帝国,就都会跑来占领巴勒斯坦。以色列国衰落之后,周围的王国就过来把它吞并了。亚述、巴比伦、波斯帝国都吞并过它。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打到了巴勒斯坦,也把它吞并了。亚历山大死后,他的两个将军建的托勒密帝国和塞琉古帝国也先后吞并过巴勒斯坦。再后来,罗马帝国来了,当然也把那一块地方吞并了。
  在古罗马时代,犹太人还有一个王国,那就是犹大国。一开始,罗马还让犹大国保留着,只不过把它变成了一个附属国。后来就把犹大国取消,变成了犹大省,由罗马直接管。再后来又把它变成了叙利亚省。罗马帝国把这块地完全吞并了以后,当时还生活在那里的很多犹太人不服,经常起来反抗。其中发生过两次大的起义,每一次起义都被罗马残酷地镇压下去,每一次都杀死几十万人。特别是第二次起义,那时是哈德良当罗马皇帝,他的镇压更为残忍,有一百万左右的犹太人或者被杀,或者被俘虏,或者当奴隶。还有一些犹太人逃到了世界各地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这块地方变成了少数民族,人数很少,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加利利那一块地方。古罗马帝国从那时起禁止犹太人进入耶路撒冷。那个时候开始,巴勒斯坦之外的犹太人慢慢地越来越多,比留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多得多。
  到了七世纪,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人就把巴勒斯坦这块地占了。这中间还发生过十字军东征,想把耶路撒冷圣城夺过来,但是时间很短,长期占领那块地的是阿拉伯人。一直到了16世纪初,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兴起,巴勒斯坦就被纳入了奥斯曼帝国的版图。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从埃及打过去(当时埃及是英国的殖民地),占领了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当时类似联合国的组织“国联”委托英国代管巴勒斯坦这块地方。
  犹太人流亡到世界各地之后,他们在欧洲很受歧视,他们的权利被各种各样的规定限制。例如犹太人不能拥有土地,只好去做生意。到19世纪,欧洲对犹太人的歧视越来越严重。特别是19世纪末,反犹主义盛行,有一些犹太精英认为,要避免这种情况,犹太人应该有自己的国家,否则就一直寄人篱下。那时开始出现一种思潮,叫做锡安主义。锡安是耶路撒冷边上的一座山,锡安就指代耶路撒冷。锡安主义的意思就是犹太要复国,所以在中文里也把它叫做犹太复国主义。
  犹太复国主义者搞了一个世界性的组织,开世界性的大会来表决一些重要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要到哪里复国。当时有各种各样的方案提出来,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到去巴勒斯坦复国,当然那也是方案之一。有一个方案是去非洲乌干达建立国家,也有人提出去南美的阿根廷。乌干达这个方案一度还占了上风,因为英国当时的殖民大臣邀请他们到做为英国殖民地的乌干达去建犹太人的国家。1903年,锡安主义者去乌干达考察,发现那里不适合复国,因为当地人不欢迎移民,移民过去可能跟当地人的关系搞不好。另外,他们发现那里狮子等野兽很多,不习惯。考察完了开大会表决,决定婉拒英国政府的邀请,不去乌干达复国,而是去巴勒斯坦复国。因为巴勒斯坦2000年前曾经有过犹太人的国家,耶路撒冷被犹太人当成圣城,如果到那里复国,对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就很有吸引力。
  于是从20世纪早期开始,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开始大量往巴勒斯坦移民。有钱的犹太人出经费让犹太人搬到巴勒斯坦定居,其中出钱最多的是一个著名的犹太富豪,说起来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那就是罗斯查尔德,一些阴谋论都会把他扯上。犹太移民大部分是罗斯查尔德出钱,让他们到巴勒斯坦买地建农庄。
  巴以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犹太复国主义,以后我们再讲巴以问题的根源。
  2023.10.17录制
  2023.11.17整理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