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blogyanyunjin · 4 years
Text
没有一床被子能够真正捂住我|第七周
​2020-2-15 周六 芒忙人嗨
#送我一些观察材料
创作源于丰富的观察材料,丰富的观察材料源于充满矛盾冲突的生活。
如果把去年的自己拉到这一周去经历这些事情,我一定垮掉。
虽然很慢,但是确实是一点点在变得强大。加油吧,小芒果。
我们需要的不是「好的感受」而是「好好感受」
对付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面对它!
#今夜就上线一个诗人
《无题1》 恐惧的枝叶在将你包围 你正来回踱步 忧虑着不断恶化的现状 那就先去睡上一觉 你便会发现 曾经清晨那个为了温暖而拖赖不起的自己 甚至不再需要一个闹钟 你只要去认真睡上一觉 等待毛孔疯狂舒展 双眼自然睁开 没有一床被子可以真正捂住你 使劲闻 春天的气味已经开始弥漫
《无题2》 夜晚 用你为数不多的几缕干枯黄毛 架起高高的马尾 二十个碗叠成一幢高楼 水龙头拧往最右 打拳弄伤的膝盖仍能嗖的蹲倒 你翻转撑起一个圆碟 任由水花砸在盘底 脑中开始放映起画面 教授顶着蓝色塑料桶 在哗啦雨天采样哗哗作响 在南极雪地钓起汩汩流淌 我修修改改时常斟酌 这词太过皮毛随意 这句读起来没有增量 不愿看见被野心激励下的创作 盯着点赞数 脑补领奖台 未来的未来显得更为重要 不为了任何线性可视化的进步 立不起任何OKR 只求波涛汹涌的芒果海 在深夜获得舟自横般宁静 今天仍然是无意义小诗一首 #学会求助
之前一直拖着没去搞奈飞这个事情,昨晚在w的帮助下成功看上奈飞。幸好有他一直跟进这件事情,respect人家的执行力还有钻研精神,我也要慢慢养成这个习惯!今天早上因为ss两个包搞错了差点以为看不了。最后还是搞定了!虽然,过程好像一只无头苍蝇在一片大森林里瞎撞TAT.
Takeaway: 1. 不要害怕问问题!(有的问题你怕问出来很笨,说不定对方也tm不会,这个时候就tm不是你的问题)2. 精准描述自己的问题 -> 去网上搜搜看是不是有类似教程。3. 多一些耐心!相信你自己可以的。
最重要的三件事
上周回顾
第一项完成100%先存在Bear里啦,之后会拿出来修修改改。有什么用呢,估计也没啥用,就是无聊写着玩儿的!
第二项超额度完成100%已经接近把整本书过完啦。(虽然有好多情节没认真看)顺便在Listen Notes上找了一些和安·兰德,《源泉》相关主题的播客,之后见缝插针慢慢听起来。
第三项完成30%只读「一个游戏是如何被设计和开发出来的」读了一半。对其中提到的「世界架构师」「拟音师」的工作内容非常好奇感兴趣。
这项工作,主要是为游戏架构一个可信的世界。我们喜欢把负责这项工作的游戏设计师称作:世界架构师。世界架构师会考虑到游戏的特性、需求,以此为基础设计一个虚拟世界。完全的世界架构,以我的经验为参考,会从“世界法则”开始,然后设计出时间、空间,再之后是自然(以现实为模板就包括:星系、星球、地质、地理、动植物……),最后是文明和历史。当然,我们往往不会从零开始架构(即使是小说家们也不会),而是借鉴一个现成的世界,从中间的某一层切断,保留高层,自行设计低层。就像《阿凡达》从现实世界中的行星这一层进行了切断,自行设计了其下一层的卫星“潘多拉” 及之后的内容。
音效制作。包括开枪的声音、汽车的声音、脚踩在木板阁楼上的声音、释放技能的声音、点击游戏菜单的声音。最基本的制作方法是实录,比如《武装突袭》为了制作真实的枪声,去军营里实录了所有武器的声音。还有一种方法是拟音,这是更为经济实用的方案,用这两个视频来了解一下拟音艺术吧:拟音师忽悠女盆友、奇妙的工作:拟音师。
   本周安排
读完「一个游戏是如何被设计和开发出来的」写我最感兴趣的三个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如何和我自己的生命,世界观进行结合?
Netflix上Woody Allen的电影两天一部
STOREMAVEN上ASO的博客一天花一个小时阅读,输出Takeaway. 每天3个点就行,输出时间字数都没有要求。
长期项目
良好精气神的持续培养
适量饮水 ✅适量sku食材饮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开飞行模式✅运动✅抬头挺胸收腹沉肩提臀收紧核心✅
和创造者在一起
本人开始练习丰富我的词库。上周整理了小羊和清蒸鱼的访谈记录,还和小羊聊了疫情在家的一些真情实感。  不要只写“花”要写“紫罗兰”;不要只写“水果”,要写“榴莲”“芒果”。但是不要停笔,即便不记得那颗树的名字,也可以先拿“树”做代替,以后查到是“梧桐树”就好了。一直保持「在写」这个动作就对了,不需要责怪自己不知道那棵树的正确名称。对自己怀抱大量的善意,如此才会写出很多很多文字,到了一定程度,甚至有点收不住。俗称,写作禅。
提高表达爱的能力
这周和我妈因为「能不能让她拿着我没有密码的手机去领口罩」吵了一架。垃圾报名机制,需要手机扫药房的一个码才能领取口罩,而没有办法生成带着我报名信息的二维码。结果我们这边规定了只能两天出去一人。我妈就想着那你把你的微信开着,手机密码告诉我,我去帮你扫领取口罩。我这下就不乐意了,首先不说我已经有的那些和别人的聊天记录,一方面我不想删,但是留着我感觉有很大的几率会被她翻;另外还会有未知的新信息。我一想,就说算了,我自己下次去领或者要不就不去领了。然后我妈就大发雷霆,我感觉我好多年没看见她这样发脾气了。她说连我你亲生母亲都信任不过,你还有什么人可以相信?(此处用方言说出来,语气更加激烈与愤怒)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能让我知道?(说实话还真没什么不可以看的,但是我就是对这种观念非常不爽)
昨天又因为打不通房子管家的电话,我一下暴躁说了一句「哎呀,你别烦我」说完10s我就有点后悔了。但是好在这次我先二话不说将全过程叙述出来,并且因为有小稻田作我的智囊团,和妈妈关系马上回归正常(没有过夜)甚至感觉有些更为亲近。
Takeaway: 1. 允许情绪的爆发 2. 二话不说,不需要多想,先把全过程写下来,不要放在脑子里想,书面化。3. 找你的智囊团们。3.1 有时候你只是表达了一个自己的态度(结论:我自己去拿口罩)却没有和对方表达「自己得到这个结论的reasonale」这样会导致她觉得我是因为不信任她才这样决定,顺带因为这件事情联想到我什么事情都不信任她。而我其实想「保持距离边界和尊重」
写到这里,手机里刚好放到这首歌。昨天在朋友圈看见一段话,还蛮喜欢的, 送给自己,还有可能不存在的,看到这里的你。
通常人都需要某个或某些用来脱离已厌倦的规则/混乱的“基地”, 得以能量循环。这件物/地/人都是真正的Valentine.
Places We Won't Walk Bruno Major - Places We Won't Walk
0 notes
blogyanyunjin · 4 years
Text
要痛,要痛得彻底|第六周
​2020-2-8 周六 芒忙人嗨 #持续变动 这一周,我离开了微博,回到了即刻和Twitter。 仍旧是,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动,新的问题。如同《最小阻力之路》里验证性地说道,原文是怎么样提到已经不记得了,大意如下:摇摆不定的结构下,经历的生活也必然是起起伏伏。接踵而来的新问题,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从结构上进行颠覆/创造,靠着「出了A问题」->「解决A问题」-> 「A问题��消灭出现B问题」->「苦思冥想解决B问题」-> ......如此循环往复,彻底陷入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人生。个体如此,组织如此,家庭如此,社会如此,世界如此...... #一万种招式和一种招式 这个招式需要我克服「中短期看不到结果」的烦躁与迷惑,需要我动用brain hack去设计「最小启动路径」,需要我自己创造可视化的正向反馈...... 足够好的招式只练习1遍不够,练习1000遍不够,要练习100000000遍。 足够好的文本阅读1遍是不够的;足够好的音乐/播客听1遍是不够的;足够好的地方去1次是不够的。需要不断不断不断不断不断提醒自己,先花时间去筛选出良质,再沿着这条小溪流深入往下游,再沿着这个角度深入往下凿。 思考这一个招式如何套用到我的生活/人际关系/学习/创造/能量汲取等等各方面。 #主客体分离与可视化人生  两个问题 👇 「我的念头」和「我的情绪」是什么? 「我」是什么? A. 妈妈和孩子 我是妈妈,而那些喋喋不休,安静不下来,注意力不集中的想法是我的孩子Lily,她有一个学习成绩比她好,努力聪明好看家境又好的Jessie/Richard. 她经常会突然紧张,恐惧害怕,但是也很容易因为很小的事情感到愉悦和快乐。她喜欢瑜伽喜欢户外徒步喜欢打拳,她不擅长主动沟通,总是担心给别人带去麻烦。她有些着急,求快。那「我」作为妈妈,需要给她一些耐心、一些时间、一些科学的指导、一些坚定的信念去面对这些属于Lily的课题。 B. 疾驰的车辆和想要维持交通秩序的警察 三车道上川流不息,有的不缓不急,有的车速巨猛,也有狂按喇叭生怕行人没法留意到他的暴躁司机......正如「我头脑中的念头」「我当下经历的情绪」有的急切需要得到「我」的回应。「我」有时候是那个吹着哨子,着急想要干预一切的交通警察。站在路边,其实我完全不用去拦车,它来了,停了几十秒,它马上就开走了。 不用去拽着问,你为什么出现?为什么会来这里?你有什么目的?是什么原因? 无需追问就放它走吧。 C. 拔河比赛队员和裁判 念头knee jerk response 和自己的「拉回呼吸」就像是拔河比赛绳子两端,两个作用力,两股力量,而「我」不是任何一端,我不属于参与比赛的人,我只是那个旁观者,我是那个裁判,那个挥手吹哨子的人。我不需要为任何一方出力,我就只是看着。 还可能是什么? 念头是行李,贴着「焦虑」「紧张」「愉悦」「兴奋」「失落」「沮丧」「嫉妒」标签的行李箱;我是那个给行李贴完标签再往把行李抬起来放置在行李传送带上让它们进入后台的工作人员。 「我」是一个玩塞尔达的人,而不是在游戏画面里的那个人 「我」是一个带练发指令的瑜伽老师,而不是练瑜伽的人 持续探索发现中...... 我的情绪应该被看见,而不是被管理。尝试外在化/拟人化她,而不是让她住嘴。去关注去倾听。 最重要的三件事 上周回顾
第一项完成100%,把第二章节诶斯沃斯·托黑部分读完了。不小心又多出7天的假期,感觉可以继续往下读。 第二项完成1%,目前实在是没什么头绪,觉得还是放到真正开始工作之后去做好了。 第三项完成0%,不知道为啥就是一直没打开。可能是因为「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所以一直拖着。    本周安排 输出《审美干扰镜提案风波》关于「审美干扰镜是啥」「为什么会有这个提案」这两部分的文字介绍 继续看《源泉》第三部分 -> 盖尔·华纳德。每天2章即可🙆 研究并输出「一款游戏是如何设计生产的」的流程图 长期项目 1. 良好精气神的持续培养 适量饮水+适量sku食材饮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开飞行模式完成接近100分✔️ 另外,整理了一下Timing里面的数据,看看我的精力摄入和精力消耗都是在哪些模块上,之后便于根据我自己的情况来调整工作节奏。 【最活跃的那几天】-> 周一、周四、周五 根据我自己之前的工作经历看来,确实我周一的效率是高于平均值的。因为我周日通常开始有点焦虑下一周的工作安排,这一层自我警惕+周一通常事情多(开会/本周安排规划/周末闲杂事物堆积)反而周一会比较沉下心来提前划分事务优先级,以及专心投入做事情。周二周三事情一少,我就开始松懈,也没有优先级的概念,因为内心知道我怎么样浏览浏览网站/聊聊天都还是能把事情做完的。正常情况下,周五周六我的工作效率和干劲也很大。很享受那种大家都心不在焉想溜出去浪的时候我自己沉在事情里面的感觉。 【最高效的那几天】-> 周六、周日 这个可以理解。最近在家,我写作整理的任务都是安排在周末的,所以记录下来这两天效率最高。可以理解。 【最高效时间】 -> 上午9点-10点,下午3点-6点,晚上9点
2. 和创造者在一起 这周一直和安·兰德泡在一起哈哈哈。 3. 提高表达爱的能力 这周中有几天脾气不定,说不上来原因是什么。可能是长期呆在家里,对一个固定的路线,下楼吃饭喝水打拳 -> 楼上看书写字听歌睡觉瑜伽 -> 下楼这个枯燥且有点无趣的生活流程感到厌倦了。也不太想说话。 那天我爸调侃可能回不去杭州了。杭州公寓10号前确定是进不去,老家这边又突然被封城,高速高铁都不是选项,担心着公司那边又要去沟通,不确定性因素一下子又多了起来,心里可能有些烦躁。我爸有点生气地说为什么他问我的问题我都没有一点回应,比如公司那边公寓那边有确定消息吗?同事室友那边什么情况?我这才恍然意识到我在他试图和我沟通的过程之中都假装没听见,也没有回应。 而这一定不是第一次,这种回避沟通的情况一定已经非常频繁地发生,才会到了他需要特别指出来。在此之前,我是毫无意识的。我还总是冠冕堂皇地说着家人回避沟通,其实一直在回避的那个人是我。不擅长表达我的困难,不擅长求助,觉得示弱是一种失去自尊的行为。不过,仍旧是慢慢来吧,「意识到」是第一步。知道自己不知道,已经是跨度很大的第一步了!
0 notes
blogyanyunjin · 4 years
Text
良好的生活源于「带有创造力的工作和人际关系」|第五周
​2020-2-1 周六
芒忙人嗨
#Streamline My Workflow
上个星期重构了一些行为路径,这个星期开始刻意练习走这些路,慢慢激活,在逐渐形成无意识的习惯。
大概有以下这几条。
1. 学会先收集再处理
走路/吃饭/看书/看视频/工作等等各种场景下遇到的「闪念」-> 打开滴答清单 -> 打上weeklyreview的标签 -> 作为周记回顾的一部分。还没成熟的想法,就先放着,让它自己先酝酿。
原则是:任何闪念的出现,第一时间扔进这个系统。不分配心智带宽思考判断/分类/同类型合并/做决策/润色。第二步加工放到之后集中进行。同时,内心相信一件事情,足够重要的想法/文章/人/信息/书籍/景色会重复不断出现,它们不再出现,说明「可有可无」没那么重要;它们再度出现,我只需要重复扔进去就好。
2. 书影音的推荐统一先录入系统
这个时代有多少场景可以让你被安利呢?平台-> 微博微信公众号豆瓣知乎即刻推特b站油管。品类->影视/健身/美妆/穿搭/个人成长/阅读博主们。再加上你的好友/朋友圈/各种类型的群组/知识星球等等等,我们吸收作品/afford物品的速度和能力远远远远跟不上外界推荐/广告有意无意有形无形轰炸的速度.各行各业各种商家/意见领袖,不断告诉我你应该读什么应该用什么,这个作品/产品太好了,强烈推荐。
我自己与这种现象对抗了很久。最近开始实践的这个行为链是目前比较顺手且认同的。最开始实践起来确实有点麻烦,这个MVP也是我摸索测试了几次确定下来的。习惯了会觉得还行。
3. 没有手机小三我的日子简直太棒了
最近开始重度使用Mac里的Timing App和iOS里的飞行模式。Mac上正在逐渐积累我的使用数据,数据量大了之后应该能对自己「一周内哪几天」「一天内哪几个时间段」的效率有所了解;也会对自己「精力消耗」「精力补给」两个大项上分配的时间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除此之外,每天22:30-7:45我在手机上设置了,诸如IM/资讯类的APP都被禁用,只留下播客和一些明显我平时只有特殊情况才去用的App.
①吃饭/写作/走路/运动等集中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把手机调节为【飞行模式】
②开始记录注意力游离场景,发现自己注意力游离 Cue 看文章/写作/看视频等等时候突然想到一个点,且不受控地knee jerk response想先去处理这个信号signal时 -> 快捷键滴答清单 -> 创建新任务 -> 打标签🏷注意力游移
积累足够多的场景之后来整理一次。
4. 会休息才能跑得更远
短休息:使用Time Out这个软件,设置好了每20分钟休息20s。Cue: 提示休息 -> Response: 不管在做什么立刻停下 -> 闭上眼睛深呼吸4轮。
长休息:每隔65分钟一次10分钟的长休息,目前设想好的如下👇
Cue: 提示休息 -> ResponseA: 不管在做什么立刻停下,等电梯(呼吸呼吸呼吸) -> 下楼到10楼 -> 爬楼梯禅
Cue: 提示休息 -> ResponseB: 不管在做什么立刻停下,接水 -> 到楼下,认真喝完一杯水(切记不要带手机,否则它会毁掉我的整个设计)
5. 善用搜索
之前是记录某个任务的路径(xx文件夹 -> xxx清单名称),现在记关键词,通过搜索来定位,又快又节约心智资源。
#Chaos的美感
我以前觉得这个阶段(不特指,每个当下我所处于的阶段)我有好多事情理不清楚,我在一种chaos的状态,不完美。我曾经达到过那种很平静,一切井然有序的状态,我内心会希望能够再次甚至一直一直保持那样的状态。
现在我认识这件事情的角度变了,转变为整体的正念。
也就是说,这个阶段我没法达到平静,专注当下,也很ok. 我要做的是不断拉回,不断在混乱中回顾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三件事情,而不是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进入一个永远平衡,一直可以保持开悟和平静的生活状态。如同每天的正念练习一样,达到平衡放空从来不是目的,我们要的是「有观察材料」要的是「不断拉回」这个动作的反复练习。
我们要的从来不是「好的感受」,而应该是「好好感受」
同理延伸
过去的我非常执着于「某件事情」在整个游戏里我是什么水平我达到了怎么样的一个等级。最近我发现,我这件事情具体达到几分,什么程度的水平,其实根本就不重要,或者说绝对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最重要的是「我在投入这具体一件件事情」的状态。
#重复的美感
最近强烈发现,重复做一个事情充满美感。这一周我的生活是围绕「习惯的研究」「运动」「喝水」「复盘」展开的。当你知道有一些事情你长期会一直一直做下去时,你就是知道了。不需要理由。
#受激震荡/恐惧驱动/Tunnel Vision
一直以来我无意识会受到一个坚定信念的影响,那就是“别人能做到,为什么我做不到”,如果我做不到,那一定是我还不够努力;于是加倍努力之后我做到了,但与此同时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见识到了更多更牛的人;于是之前的“别人能做到,为什么我做不到”的循环再一次开始,我继续努力直到自己重新赶上周围的人。但这样的模式不可能无尽地持续下去,总有那么一个阶段我发现有些事情是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做到的。被恐惧驱动下的我导致了所害怕的事物不断的出现。
问题是解决不完的,被恐惧驱动下的目标实现是没完没了的。不同的身份引出不同的问题。Tunnel vision出现了,感到稀缺,永远觉得不够(时间/能量/爱/金钱),每个阶段在隧道下都有一个直接照到眼前的课题,等到这个课题被解决之后,聚光灯外一片漆黑下,曾经隐藏着的那些新的课题就按照优先级急迫性慢慢一一显露。
#一手实践的美感
我确实有一个倾向,比如会先去看《当下的力量》《Search Inside the brain》这类灵性的书籍,企图从中获取一些理性逻辑的方法论。近日频繁意识到理论确实很重要,别人禅修的体验心得很有价值,值得阅读,但是那些都是属于别人的东西。对于我这条修行路上,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我的实践。我自己第一手的资料才是最有价值的。读别人的东西不会变成我修行路上的加速器,反而更像是绊脚石,它们不断提醒我,为什么我还没达到这个状态。
#禅修营/习练前的平静/觉知的平等心
良好的前置条件带来的平静体验不属于我的习练成果。
企图通过去一个类似十日内观的止语营/禅修中心来获取内心的平静必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最近诸事顺利,头脑清晰因此带来的习练前平静也不真正属于「我这次练习的成果」
假如因为一次习练前的平静而感到开心,必然会在未来某次习练前的「思绪杂乱」「难以平静」「情绪迭起」的状态而焦躁不安。
冥想达到的平静状态真的是自己通过「习练拉回到呼吸上」这个动作达到的吗,还是借力于外界环境(禅修营/阳光明媚宜人/最近顺风风水所以习练前刚好比较平静),而不是自己通过扎实的练习达成。
愉悦的感官体验也不是习练冥想的最终目标。
缺失了平等心,就会被不那么愉悦的情绪(很多地方会用负面情绪这个表述,听起来还是有很强的分别心)给压倒。当暴风雨来袭时,当天气放晴时,都训练自己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平等地观察自己的情绪和念头。
当你察觉到了身体内在的感知以后,只是静静地去观察他。遇到了愉悦的感知,不企盼它会持续;遇到了不愉悦的感知,也不企盼它会消失。但是对于身体内在的感知保持平等心相对容易一些——无论是发冷的、发热的、麻木的、刺痛的、脉动的、振动的、跳动的、受压迫的、拉紧的、或者是任何语言无法描述的感知。
最重要的三件事
上周回顾
第一项完成1%,简直太难了。说明这个是个「伪任务」
第二项完成90%,列了几个任务和任务之间长休息的途径,就差实操检验了。
第三项完成50%,还在沉淀当中。直观感受,不同语言文化里对空间\时间的理解/做事情的态度/人生意义/生活哲学可以截然不同。也因此可以慢慢理解,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一直琢磨不透/想不通的点,在xx语系文化国家人民看来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比如丹麦文化中的Hygee.
这个词代表丹麦人「舒适放松」的生活理念,可以是「心灵的舒适」,「没有烦心事」,甚至是有人解释成「在烛光旁享受热巧克力」 。一支蜡烛,一双羊毛袜,一个壁炉,落地灯散发出柔和的光,都属于Hygee。大到家居装修,小到日常生活的习惯。
在丹麦人眼里,街头偶遇一位老友把酒畅聊很 Hygge;跟孩子在公园草地上晒太阳很 Hygge;在深夜的卧室点一盏蜡烛很 Hygge;在宴会上,传来阵阵炙烤猪肉的味道,桌上散放着香肠、奶酪、面包卷......音乐响动,小孩乱跑,大人醉醺醺,这种场景也很 Hygge。Hygge 并不是难得的奢侈品,是每个丹麦人拥有的生活状态。
再比如在不同语言文化中,人们对「未来」是在「现在」的前方还是后方的认知可能完全相反......
PS: 这周输出了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个人简介」第一版,还把它更新到我Tinder的Profile上,我觉得我要是刷到这个简介的男生肯定想翻好几个白眼🙄
本周安排
1. 读完《源泉》的第二章节 -> 每天至少3章
2. 输出第一版Emergency 应对清单SOP
3. 输出第二版「工作心得整理」
长期项目
一. 良好精气神的持续培养
保持了20s休息的时候4轮深呼吸的习惯慢慢建立。每天打拳/阴瑜伽/徒步。喝水,吃sku多的蔬果食材等等,都有认真在实践。
另外,这周重新规划了Timing App的使用逻辑。基于「精力管理」和我自己的三大驱动力:爱(关系),良好的精神状态(能量)和创造(工作)围绕展开的。将生活工作中大大小小的活动先按照【精力补给】和【精力消耗】两个大项来划分。具体往下细分到【身体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意志精力】
除此之外我还统一规划了【精力补给】和【精力消耗】大类及其子项的颜色设置。【精力补给】统一设置为偏蓝绿色调,【精力消耗】偏红黄色调。尽可能在按照「时间块来分割我自己的精力使用」
二. 和创造者在一起
输出一篇Timing App使用推荐。
三. 提高表达爱的能力
有和喜欢的人表达想念,有去姥姥家拜年,洗碗包饺子啥的都参与了。因为疫情大家都乖乖没有出门拜年。
2月第一天,冲呀!
0 notes
blogyanyunjin · 4 years
Text
良好的生活源于「带有创造力的工作和人际关系」|第四周
2020-01-24 周六 ​
芒忙人嗨
#关于习惯 最近一周陆陆续续在看习惯的形成机制,与之相关的脑科学neuro science, psychology领域的知识。在喜马拉雅上找到一本Atomic Habit的有声书,朗读者的「场」很自然,就真的如同一个朋友在和你聊一本书的感觉那样。不像大多数上面的中文有声书配上奇怪的背景音+造作没有节奏的照着念。 之前在公司,零食架子上几十包的干脆面我一次都没碰过,因为我知道自己吃了那个嘴巴和胃都会很不舒服。但是中后期我吃了好多糕点,枣泥蛋糕/芝士蛋糕等加工食品,有的是无意识的习惯,有的时候是确实饿了。 我来分解一下这个习惯。每天到了那个点(通常是早上十点半到十一点,下午四点到五点半)我非常习惯地站起来 -> 走到零食架边 -> 拿一个蛋糕/小零食吃。吃完有时候就满足了,有时候还想继续吃。然后一天天重复这个循环理性上我也知道那个东西对身体不健康,但是习惯的力量是很强大的,特别是在一天精力支出额度很大,自己没有什么意志精力存余的情况下,能意识到自己的习惯并去抵抗都是及其困难的。 其实就是一个习惯性动作。也许我真的需求不是去吃,而是起来走走,因为大多数时候我是不饿的。很多次我很专注做一个事情的时候,我并没有这个起来拿零食这个动作。那真正的trigger可能是在于「我工作无聊了」需要找点其他事情做一下。所以如果我完全可以打破这个行为链路,重新形成一个neural pathway. 如,时间点到了Cue -> 起来走到自己挑选的一个私密花园 -> 坐在地上进行六分钟的呼吸冥想 Response -> 平静下来 Reward. 另外,我还在走路禅walking meditation中发现,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生活健身派,生活正念派。什么意思?总体来说,我是不排斥去健身房和禅修营的,但是经过入门健身这么多年(2016起)去过学校的健身房,也在美国的健身房待过3个月,我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还是把一些基础的健身动作(发力模式)融入生活之中。比如蹲下来系鞋带,接开水,下蹲洗碗,拖地等等场景下,先慢慢去熟悉自己的发力方式,然后再尝试根据想训练的肌群把动作融入生活里这些无意识高频行为。Tailor your own workout method in your daily life, form a new neural pathway, let it become unconscious but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同理,我更喜欢在生活中(走路,吃饭,刷牙,洗澡)工作(沟通,写文档,各种场景下)进行meditation. 在听Atomic Habit这种有声书时,很印象深刻的一章,聊到了身份/特性Identity和行为behavior之间的联系。新年了,大概率每个人都会有想建立的新习惯,但是为什么大多数时候习惯建立不起来。一方面,新年是多数人「意志精力」的峰值期。因为有社媒,广告,KOL各方面的激励, 有新年这个一切可以重来的心理暗示加持。但是,意志精力有限,用完了就没了,到了二月三月,该颓颓。通常,我们会等下一波意志精力的积累,再尝试重新欺骗自己,我要培养xxx习惯,我要达成xxx目标。另一方面,我们表面上说自己想养成xx习惯,其实这个"努力培养习惯的我"和"拥有这个习惯的人"还是分离开的。也就是书中提到的identity. 我们不是要先培养起每天规律摄入蔬菜,规律运动这个习惯,才叫瘦子,而是,先从identity上入手,我先是一个瘦子,然后自然而然是用「规律饮食运动」这种行为behavior来生活的。 类似还有,我先是一个「热爱输出创造的人」identity -> behavior习惯性每天打开文档 -> 输出或多或少的内容。我先是一个「专注研究正念的人」identity -> behavior习惯性每天早上/中午/任何适合你自己的时间段 -> 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冥想。 减肥是同一个道理。「我这段时间在减肥,所以不能吃xxx」这种表达的背后,传达的是「减肥后的阶段,我就可以吃xxx」残酷的真相是,说这话的人还是没从根基把identity摆正,才会有「减肥阶段」「减肥完的阶段」的分离。瘦子不减肥不只是因为他们瘦,而是他们从来就是用「形成一枚瘦子的行为习惯」在生活,所以他们的语言系统里,根本没有减肥期这个概念。 扯远了扯远了。 #关于MVP A 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is a version of a product with just enough features to satisfy early customers and provide feedback for future product. 最近开始在生活中实践MVP. 写周记/使用Timing/冥想等等。这个点确实又和培养习惯中「最初两分钟法则」联系起来了。2分钟法则,通过建立一个简单易行的习惯(切记,这个习惯不能消耗你的意志精力)来慢慢增加量。 比如每天一个俯卧撑,荒谬吧,但是就是特别管用。通过建立习惯的MVP, 来保证「每天在做这个动作的连续性」至于,真的做多少,前期完全可以按最小化来执行,相信自己,做到能把MVP维持下去,整体的质量和数量都会慢慢提升。拿我写周记举例子,这个公众号其实已经申请了第四年了,以前有过很多雄心壮志,最后都是无疾而终。现在看来,是方法没用对。现在能够维持着,也是因为我有个MVP(模板)也就是我再不想写什么东西也没啥,只要保证,我这个模板上有字,基础版块的内容(哪怕毫不动脑)往上填充。都OK! 保持在做这个动作就行。 #书影音模板沉淀 毕竟现在谁都会推荐。到处卖安利,免不了脑子热就去看了。特设此模板,SOP 如下:收到安利(社媒/朋友聊天/KOL推荐/播客等)-> 打开滴答清单 -> 模板(书影音推荐)-> 填入推荐渠道+自己想看程度+为什么想看。这是目前能持续下去的MVP. 其实蛮接近豆瓣影音的功能了。只是我喜欢把所有东西放到一个base里不用切换来切换去。至今还没深度使用豆瓣哈哈哈,虽然注册了这么些年,一大原因可能是我倾向于把它当做一个搜索工具,而不是漫无目的时候打发时间的工具。 #关于Nuance
Nuance的英文解释是a subtle difference in meaning or opinion or attitude. 附上几个我喜欢的例句。 Some language nuance is not interpretable. It is difficult for a non-Italian to grasp all the nuances of meaning. As a child we couldn’t nuance the messages we wanted to send out. Now imagine that you’re trying to communicate far more complicated and nuanced experiences and emotions. I think you'll be able to taste more of the nuances in it. 我特别喜欢这个词,也喜欢带这个特质的人/公司/产品。滴答清单是,轻芒也是。最近参加轻芒播客马克版的内测,收到两次邮件都让我觉得及其舒适。 我自己每天浏览群内的反馈,有时候会洋洋得意于我们设计的大功能、小功能会给你们带来惊喜,有时候也会懊恼于为什么你们讲到的某个角度之前真的没有考虑到,等等。我们需要你做什么,最明显的是告诉我你遇到的bug和「感觉哪里不太对的地方」只要你感觉不太对,一定是我们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告诉我们。
国内类似石墨文档,轻芒杂志,滴答清单这样的公司吸引我的点正在于他们对细节,对nuance的在意。非常感恩与珍惜可以近距离接触这些团队的做事方式,是非常良好的学习榜样。感谢。 最重要的三件事 上周回顾
上海玩耍。在襄阳南路/陕西南路/建国路狂走,见想要长期维持关系的好朋友们,晚上去bar喝酒聊天也超级放松。之后还会租在这个房子里retreat. 不多说了。
建立「每天看3个App Store软件+输出」的习惯  没做到,一天也没做,主要原因是启动成本太高,我还没琢磨出MVP. 还有就是,我在这边写完本周安排之后并不会重视awwww.
研究一下为什么「想写东西」到「打开文档」这一步如此艰难,以及类似场景。 主要是因为MVP没搞好。
    本周安排
输出「每天看App Store软件+输出」的MVP
输出「生产力任务切换出来进行精力补充」的MVP
研究「How Language Shapes our Mind」输出三个关键词+实际案例的文档笔记
长期项目
良好精气神的持续培养
已经可以做到20s休息的时候4轮深呼吸的习惯慢慢建立+Timing的ritual建立+每天 20个sku的食材+下午到点云打拳+天气好有机会去爬山。
和创造者在一起
任何工作,只要你肯发现,都有发挥你创造力的空间。
提高表达爱的能力
写邮件(我目前希望是一个月一次)+ TG表达想念嘻嘻嘻(也是一个月一次)剩余时间,想要感受晚风说最新一期shownotes里提到的「克制」的美感。互相见证彼此的成长,偶尔不小心影响对方的人生轨迹。偶尔叙旧,是因为对彼此的变化感到好奇,既不想打扰对方的生活,又不想被「我好像必须对你有所回应」给牵制。
最后,祝自己新年,继续乘风破浪,看宇宙如何安排。
0 notes
blogyanyunjin · 4 years
Text
爱和创造驱动的长久生活|第三周
2020-01-18 周六 芒忙人嗨 ​#焦虑紧张 1. 所有需要刻意努力/坚持的方向都是错误的。当你知道你要去做一件对的事情的时候,你一定是不慌不忙的。 2. When I know, I know. #提问即表达 当我开始好奇,开始有疑问,开始问问题的时候,才是思考的起点。有了思考,才有态度。提问即表达。 而当我能够试着清晰地描述问题时,已经完成解决问题的60%的工作了。 小目标:学会「识别关键问题」+「清晰明了地描述问题」 #学会求助 遇到问题直接在朋友圈喊一嘴确实很快捷迅速,但是之前自己就跟那儿磨磨蹭蹭很久,还有很多自我内部的消耗。 #Sleep Over it 1月14号晚上十点半就入睡了,结果一觉睡到第二天11点。这应该是我活到现在,第一次(我不希望这是唯一一次)这么连续地不带任何评价/判断/预估的睡死过去。就是那种全身都放松下来,舒畅地躺着,与整个世界都脱掉联系。一醒来原来已经这么晚了。奇妙呀。 是呀,还有什么事情是睡一觉解决不了的呢?如果有,那就去爬山吧~ #一辈子的功课 我承认我很急于求成,骨子里还摆脱不了和别人的比较。恰恰这个「别人」反而又不是身边的「别人」。我太喜欢给自己设置那些假想敌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实体甚至永远见不到一面的「优秀的朋友」 回顾2019年,我其实已经实现了自认为在我这个default下能调配的人/时间/精力/金钱各方面的资源最大化。但是爬山爬到这一阶,发现有的人几年前就达成了,有的人出生就注定拥有比自己更好的资源,心态就崩了。然后自己需要消耗很多精力来说服自己。It is OK, you already did a good job. Take your time and do not go rush. 在这一方面我实在是无解。但是我既然都能在「变瘦」这个命题上找到自己的哲学观,定住,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那在这些剩余的命题上,也一定会慢慢找到自己的答案的。我有这一份信心和勇气。嘿嘿,小芒果,也许会花比你预期多一些的时间,但是你的需求我都有放在心上哟。 #清单 粗略地过了下“清单革命”这本书。简单罗列下自己的收获。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清单? 1. 防范错误,能够保证自己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 2. 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下,突破自身的局限,解放脑力。 二、我们常会犯错的两种类型  1. 无知之错 -> 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知识。无知之错,在无知的状态下,无法避免,可以被原谅。  2. 无能之错 -> 掌握了正确的知识,但是犯错的原因是没有正确使用这些知识。无能之错,可以避免,无法被原谅。而清单,就可以作为避免“无能之错”的解决方案。
三、是什么造成了无能之错?
1. 大脑的缺陷,无法记住所以事情。在信息过载的现代,大脑显然无法承载所有输入内容的记忆功能,因此我们会鼓励把大脑「记忆」这部分的需求外包给「清单」。 2. 人对于经验和自己信息摄入的记忆会有不稳定性,我们不能高估其可靠程度。用清单可以保证任何时候重要的环节尽可能不被遗漏,提高绩效表现的可靠性,降低出错概率。
其中文章提到的将问题分为三类然后进行不同类型清单的建立,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
1.简单问题:如简单的算术和蛋糕烘焙 -> 执行清单
核心:避免忘记,执行清单有明确的步骤,照着执行就ok。
2.复杂问题:如手术、开飞机、发射火箭  -> 核查清单
核心:避免遗漏重要环节。核查清单,能确保每个基础而重要的环节不被遗漏。芒格就非常推崇在金融投资过程中使用核查清单。
3.不确定的极端复杂问题:如抚养子女 -> 核查清单+沟通清单
核查清单,确保极端复杂问题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完成。
沟通清单,确保极端复杂问题的隐患能够及时的发现和排除。
四、制定清单的原则
1. 简洁高效可测 -> ”关键点“比“大而全”更重要 2. 有明确的检查点 3. 持续的更新优化 -> 不是机械死板地执行,而是在实践中获取场景信息,优化更新。
最重要的三件事 上周回顾    1.回家。
   2. 建立「做哪些事情的时候把手机调节成飞行模式或者关机」的行为路径。
睡觉前30分钟开始(要听播客就提前下载好)
坐高铁/飞机
看书(不关机就别看书)(要听播客就提前下载好)
不听播客或者音乐的时候,坐地铁出来到公司的路上全程(飞行模式)
坐地铁出来到公司的路上全程(要听播客就提前下载好)
和爸妈出去散步的时候(不带手机)
逛街(因为需要进行支付交通费用/必要采购物品不得不带上手机,那就调成飞行模式)
   3. 稳定自己的「能量清单」
   #能量消耗
参加超过两个人的聚会(不管聊啥)
晚上睡觉超过八小时(今天例外哈哈哈)
躺着超过两小时
下午睡觉超过25分钟
连续看剧/电影超过2小时
逛任何购物app/网站
Telegram/微信/SNS无目的chitchat(小稻田和小稻田的朋友们还是例外你们总能莫名其妙给我能量)
漫无目的地看文章,浏览器上开超过三个的tab
充满knee jerk response/需要stand by的工作
持续补充......
   #能量补给
喝一大杯热水
专注四轮呼吸
跑步/打拳/爬山/徒步/拉伸/阴瑜伽/任何与身体感知有关的运动 -> 把我拉进这个场子是活过来的关键
拥有整块的专注的时间
1v1的对话
Sound Reading一段文字
认真地洗衣服/洗完/打扫房间/整理衣橱
逛实体超市/菜市场,洗菜,切菜,选调料,做饭
中午小睡25-30分钟,睡醒起来走一走,喝一大杯温开水
散步+自言自语
关机,有n个番茄钟时间块来输出,通过「���求输出」来「限制无目的的输入」
看日出/日落/峡谷/海洋任何壮丽的景观
写邮件的交流方式(主题式)
带着提问进行聊天
持续补充......
   本周安排
18-22号在上海,就尽情玩耍
建立「每天看3个App Store软件+输出」的习惯
研究一下为什么「想写东西」到「打开文档」这一步如此艰难,以及类似      场景。
长期项目 良好精气神的持续培养
  本周会对杭州周边Hiking Trail/爬山,hiking和爬山新手入门的一些注意事项     做一个简单的research. 争取2020的2月份可以从周边比较简单的山/古道入手     去,完成2-3次吧!另外,每天20个sku的食材正在努力ing基本上每天都可       以完成的! 最近几天也开始打拳了,感觉活力正在慢慢找回。
和创造者在一起
  最近在内测「轻芒播客的草稿版」有机会反馈一些产品上的细节,很美妙~
  想学习“饿了么UED”那样的形式,定期输出一些优秀译文概要+国外xx方面       的动态。探索中。
提高表达爱的能力
  洗碗!我怎么能就懒得洗碗呢?阻碍我去洗碗的原因,大概是「我穿的太臃     肿」导致我担心会弄湿我的衣服?那就吃饭之前把睡衣拿下楼,洗碗的时候     穿睡衣!
0 notes
blogyanyunjin · 4 years
Text
提问即表达|第二周
​2020-01-11 周六 【芒忙人嗨】 今天读了Athena的文章,对「高强度工作下精力管理」「比较」「标签」有了一些收获。 #关于高强度工作下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可以分为「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意志精力」四个方面。
「体能精力」刚好和我2020年以及未来10年的规划相契合了。想尝试的是【晚上吃沙拉】这个习惯。我以前对「休息」的认知是误的,睡觉不等于休息,不想工作也不等于休息,看剧也不等于休息。为此,列了一个自己的【能量补给清单】和一个【能量消耗清单】未来会更加科学地实践,来实现精力资源的效用最大化。
「情感精力」和「思维精力」部分,提到的二八原则。找到自己人际关系中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20%, 最为核心的那百分之二十。他们是最值得花时间与精力的关系。对我来说,Sally, 赵琳,老爸老妈,四维这几个人是我的情感支持系统的主力,也是我非常愿意花时间精力去认真维系关系的朋友与家人。 最后,感谢比特告诉我这个optima regular的字体,真的好看!看起来非常舒服。也感谢迈出这一步直接问出问题的自己。 「思维精力」未来更多会和我的工作相关。以下两个问题每接到一项工作/一个任务请问自己三遍以上两个问题,然后认真按照“80-20法则” 分工和安排自己的工作计划。 1. 这项工作/这个任务中哪些事情做完可实现80%的主要效益?
2. 要完成一项任务的关键步骤中,哪些是只有我能做的?哪些是我最擅长的?哪些是别人可以帮我做的且可能比我做的更好的?
思考完之后,我要做的就是:
1. 优先做那些能实现80%主要效益的事情。
2. 尽量只做只有自己能做和自己最擅长做的事,然后找到最适合的人来做其余的工作。
看完这几篇文章之后,拿唇釉在小老鼠日历的背面写了「爱」「创造」「能量」贴在我房间的墙上。这个行为在宣告:
1. 我想在这个房间呆很久很久很久
2. 这是我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
#关于标签
我最近三天,猛然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三分钟热度」。
无论是工作,人际关系,还是迈入新领域,新的兴趣爱好的尝试,经常出现前期fanatical, 全然投入,后期觉得使不上力的感觉,更多原因是,在一些trial and error之后,对自己的局限性有了了解,脑子里人为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障碍。这些障碍有它积极的意义,因为能够帮助我们在有限的资源下找到最大化利用途径。
消极面在于,很多不合理的信念阻断了我继续无知无畏地投入尝试。
对未来的自己说,希望从此刻开始,无论是和人交往还是工作/生活,都能保持「初识」的那种真诚,不设限,不贴标签,勇敢,质疑与天然的好奇心。
#关于保持自我和比较
在这长达九个月的关系之中,经历了无所期待 -> 欣喜投入当下 -> 有所期待 -> 失落与自我说服 -> 重新探索 -> 逐渐有些丢失自我 -> 产生分别心/自卑感/恐惧/不安全/紧迫感 -> 如今重新打心底意识到需要再次探索启航。
Jason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曾经我们的相处模式很稳定,但是最近三个月I am suffering and encountering a turbulence. 被许多负面/消极的不合理信念给裹挟下的我,觉得自己必须做到top, 进top的公司,用top的产品,结识top的朋友,去top漂亮的国家旅游等等等等,我才deserve to be with him.
2019年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收获很多的我反而居然一点也不快乐。
我明明有自己的节奏,有长期来看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节奏,作息模式,却被别人不断在影响。我居然反而觉得我也需要加班才能证明我是年轻人,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上进青年。休息,放松,unplug反而成为一种罪恶。近三个月,我不断在被这种无法放松却不想工作的心态给折磨着。这个问题表面上是,Jason他带给我的。但是,究其根本,即便没有他的出现,我仍旧会遇到,所以这其实是一个需要我花耐心和时间去面对的命题。对,它就不是一个问题。
#关于快乐
听Jade和Richard那期播客聊到,R作为投资人,接触了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家,发现他们即便取得许多我们普通人看起来的成功/财富/权利/社会地位也好,却仍旧是不快乐的。曾经我也听张潇雨聊到过这个观察,那时候的我想的是,看来我也不用追求什么了,反正到最终也不快乐的。
而放在今天的我来看这个事情,我会发现,追求快乐也许本身就不是终极目的,我们有「此刻的快乐」,但是没有「永恒的快乐」
【最重要的三件事】 上周回顾 稳定工作流。每天花20分钟过Today的Log, 这个基本上稳定下来了。
Best Plan is no plan at all. 1)本周日突然接到InShot的面试邀请,算是经历了一波roller coaster.三轮面试下来,拿到了offer. 不过内心很平静。对大起大落已经免疫,也自以为算勉强悟到一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内涵了。2)在去苏州的路上,把手机关掉。居然看完了一本书。那本书叫啥我没留意,是老家的一个教育学博士写的,主要聊以色列教育。其中提到犹太人有个balagan理论让我很受启发。balagan一词被犹太人用来描述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混乱,包括他们的日常交通,政治紊乱,股票市场波动等等。以色列的课堂规则从来就是用来被打破,被质疑的。伴随大量的质疑,协商提问和讨论。课堂很容易人声鼎沸,喧闹不堪。小孩子们被推着去问问题,在人生很早期就潜移默化开始了解和熟悉怎么样处理balagan. 表面上的这种混乱,其实是学生在自己大脑中建立秩序的重要表现。这点让我联想到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联想到从小待过的班级,那些“活跃”“吵闹”的班级,虽然常常被扣上不守纪律的帽子,现在回头看,恰是很符合balagan, 打破固有课堂规则,鼓励孩子自主思考创造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周安排
回家 拿了快递,取了体检报告就走吧。
建立「做哪些事情的时候把手机调节成飞行模式或者关机」的行为路径。 本周以收集场景为主。
稳定自己的「能量清单」即,继续观察和收集哪些场景/行为是带给我能量的,哪些是无形之中消耗我的能量的。
【长期项目】 良好精气神的持续培养
这一周,能量这个词深深触动到我了。后续开始建立自己的「能量清单」也会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能量」这个神秘又无处不在的物质。
和创造者在一起
做饭也算是一种创造吧!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对食材/调味品进行全新的组合搭配。唔哈哈哈,勉强这样说服自己咯。
提高表达爱的能力
我一直还没回家,也是因为还没想好,回家这几天该怎么过。该进行些什么交流。
今天晚上听Lalaland的音乐演奏,想到,我们会为大自然/音乐/优秀的书籍影视作品所打动,是因为,在它们面前,可以直接感受到的那种小我ego的自动隐去。这种渺小却不再自卑的感觉,真的很妙,它让我感觉到「我需要去投入做事情」
0 notes
blogyanyunjin · 4 years
Text
在别处|第一周
​2020-01-05 周日
【芒忙人嗨】
这周过的无比漫长。
前两天是在公司的最后两天。业务上已经全部移交给同事,自己主要负责维护一下以前写的文章。状态交织复杂。因为已经不真正处在「做事情」的状态里了,所以会显得格外「在别处」12月31日那天晚上工作到了8点半,那是我离开公司的日子。没有什么特殊的。反正也没有人约。
下班之后登登陪着我走到了地铁站。这是我俩第一次单独相处,不过大概也是最后一次了。晚上早上睡下,半夜醒来看见Jason给我发了他的年终回顾。第二天这文章阅读量和在看数都令人羡慕。我于是又生起了想逃离他的感觉。
觉得他要做大事情,思路清晰,有目标,意志力和resilience在他身上俱全。除此之外,他又不是一个典型的布尔乔亚,他有创意,有爱和同理心,he is way too perfect to make me feel like I do not deserve it.签了一家公司。可能是刚刚从一家很有品味的公司离开,对一切接地气的东西都略微水土不服。不过还是要慢慢适应啊,总算是自己push了自己一把,把一个在舒适区里待得优哉游哉出傲慢和优越感的我,狠狠拽出来了。办成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悲观往往正确,但是乐观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感谢Jason和王逅逅老师的教导,学到了。
【最重要的三件事】
稳定workflow. 
每天第一件事情,分配15-20分钟记录Today清单里的东西
这一周会去苏州,南京玩耍。希望路上少用手机甚至不用手机,能够有多一点的时间,沉浸下来做一件事情。
想做以下几件事:1)定一下关于「每天晨读练课的习惯培养」计划  2)把我的「工作心得」整理出来。
周一和周日分别有一场比较重要的面试,如果能够通过周日那场面试,那之前签的那家公司就不去了。
原因如下:
公司的官方网站+硬件设备 -> 公司大概的实力和品味
地理位置 -> 比起乐天城,我可能更偏好西溪银泰?
周一那一家我也蛮心动的,因为很有可能我就不需要去搬家了。也许挑一家不是太差的先进入这个行业,等到自己有精力换房子跳走也行。毕竟,自己的口语水平在这里。
【长期项目】
1. 良好精气神的持续培养这周做的不是很好,虽然买了一些食材,想自己做饭,但是还是有点不想动。没有吃足够多的sku. 不过有认认真真在喝很多水!
这周也没有练习瑜伽。自从108个拜日式做完之后,大小腿就很僵硬,上半身也因为个人压力情况比较紧绷。但是最近就是不太想动,可能之后会慢慢找到感觉。2. 和创作者在一起
这周写了一篇年终回顾。坏习惯是,一开始投入写作,就会一直拔不出来。写完又反复查看,搞得最近眼睛脖子脑子都不舒服。
未来开始写教案了,应该会拥有很多创造的空间吧!
3. 提高表达爱的能力
这周和爸妈直接说了我入局英语口语行业,他们也表示了支持。还给家里买了两盒零食。算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吧。
0 notes
blogyanyunjin · 4 years
Text
有好听的音乐,芒果就更好吃了
这一个月在网上看了好多朋友的年终总结,然后手痒也想写一篇。但是由于我12月31号能量槽空了,就等到了今天。
Daily Streamlined Workflow
19年在日常生活里沉淀下几条行为链,尽量做到了不需要多思考或者消耗意志力就能去做。
【起床至开始工作前】
1. 听到闹钟(冬天基本上是6点夏天可能会再早些) -> 坐起来 -> 穿好瑜伽服 -> 烧水 -> 去卫生间 -> 回房间铺好瑜伽垫 -> 先坐一会冥想+喝已经烧好一会儿温度适中的开水 -> 打开iPad挑自己比较喜欢的博主练30分钟左右的瑜伽。个人比较喜欢阴瑜伽,对呼吸和能量的把握更到位。
2. 打开一集播客 -> 洗漱 -> 换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衣服 -> 出门坐地铁。出门之后我就尽可能什么都不听,进入一种与周围环境相融的正念状态。
3. 公司和我家大概5站地铁,下了地铁站,我每天都会去特定的一家早餐店,为此特地氪金哈哈哈哈。喜欢去这家早餐店是因为他们的早餐特别丰富,光是粥,就有黑米粥,小米粥,绿豆粥,白粥,皮蛋瘦肉粥这么多种,另外还有玉米,鸡蛋,荷包蛋,蛋卷,烤红薯等等等等,各种营养素对应的食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3. 地铁站到我公司有大约1.2公里的路程,我可以选择骑单车,但是我百分之99的情况下选择走路。
古翠路伴着京杭运河,河两边长满了柳树,春天就是樱花,桃花,玉兰花的比美季。早晨阳光洒下来打在脸上,有叽叽喳喳的鸟叫和早起划着小舟清理河道垃圾的老爷爷们,听着歌,走在路上,简直太幸福了。我手机里大概有几百张这条路的图片。一度都是蹦蹦跳跳去上班的,怎么可以骑单车!不过到了11月底,叶子落光了,树都光秃秃的,杭州也开始被厚重的雾霾笼罩,连着十几日阴沉沉看不见阳光,这条路走起来就没有以前那么有意思了,难怪我要离职。呵。
5.到了公司,第一件事情,接一杯热水。
6.打开我的滴答清单,打开【Streamlined Workflow】我每天会记录以下两件事。
1)x月运动日志
<锻炼了>格式:日期+练了什么部位
最喜欢的动作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整体的感觉-> 大脑和身体
<没锻炼>格式:日期+没练
为什么没练:身体和心理的感受都可以谈一谈
没练也可以继续呀!
2)x月饮食记录
格式:日期 + 最印象深刻的食物 + 什么感受
每个月月底把这一条任务转到我的另一个清单【良好精气神】作为存档。
每一天最清醒的时间大概就到此结束了,剩下的时间我都过得很混乱:-)
混乱成什么样子?
可能比我的排版要更乱那么一些。
我曾经偷偷观察过我注意力游离的全过程。
在某一个本该用来认真工作的早晨。我在刷推的时候看到竞品的主设计师(长得蛮帅的,而且好多观点我都喜欢,所以悄悄关注了很久)在征集widget设计样式,当时有用户在他的thread下面提到我们的产品,我就去瞄了一眼儿���然后我开始神游
我打开了Android开发文档,找到了widget开发设计那一章节开始看,之前看过一遍,虽然我不做产品也不做设计,有空还是会看一下,因为负责UX Writing, 怕自己搞出很可笑的文案。
待我看完一遍之后,我已经忘记了我为什么此刻在这个文档里面,我花了十几秒反应过来之后,回到了这个设计师Twitter的主页。
我继续开始看他的另外一个 thread, 关于设计师在制作 Portfolio 方面他给的一些建议,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看这个,反正我就是按捺不住我的手点开了。
类似的开小差场景贯彻落实在我工作的方方面面。
最近才开始实践【番茄钟工作法】
认知上,早就知道「专注」的重要性,但是行为层面,还远远跟不上。在效率类产品公司工作,有这样的表现,感觉很丢人☹️
长期项目
一直以来都不太列新年计划。主要原因是,我的身体精力有极强的季节性,也许是因为年底杭州天气差,运动量减少,睡眠时间变长,进入无心工作,不想见人的模式。我很清楚1月初这个时候列计划对我来说没太多意义。所以,其实在11月份,就列好了2020 OKR 且已经实践了两个月。
我把滴答清单其中一个文件夹,命名为【长期项目】在里面放了我想以「年」「decade」为周期的事项。
目前有四条清单,分别是「精气神的持续培养」「我的小金库管理」「内容输入」「个人输出」这是我未来10年想专注投入的四个方面。自从把它们文字化,我自己好像变得平和淡定,没有以前那么急躁了些。
精气神的持续培养
所有有助于我做精力管理的方法论收集,个人实践过程,实践反馈都放在这个栏目里。大概包括但不限于:
1. 冥想+运动+觉知的持续练习
感谢Jade, 今年对正念有了新的理解。
2. 营养均衡的饮食
我自己的目标是每天至少20个sku的食材摄入以及合适的饮水量。
3.情绪日记+自己的情绪语言库的构建
尽可能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下情绪。感到背叛而不是生气,怅然若失而不是悲伤,失望而不是惴惴不安,受到拒斥而不是感到委屈。另外,还会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详细记录下当时情绪触发的场景,我下意识的非理性信念。
4. 习惯库
因为个人非常认同且受益于「通过将目标拆解成为日常习惯融入生活」来打造「低进入门槛」的做事方式。Set that default behavior and let it become my second nature.
我将一些自己认为5-10年想持续保持或者想开始培养的习惯列在一起,同时记录下「我为什么想培养这个习惯」「这个习惯会训练到什么目标肌肉」这一步是为了防止自己“跟风”“脑子热”培养xxx习惯。
大概会根据自己的资源(时间,精力等方面)给我想培养的习惯定优先级。
我的小金库管理
这个没啥好说的,反正就那么几块钱哈哈哈哈哈。
不过2019年开始极简护肤,不买化妆品,穿搭上,除了买跑鞋和运动方面的服装几乎就没有新的支出了。东西少了之后,也越来越清晰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了。昨天仔细数了一下,我的房间里非留下不可的东西也就那么80-100件,甚至还可以更少。
内容输入
基本上是看书+Youtube+看博客
这个也没啥可说的,反正看的也不多哈哈哈哈哈。不过为了筛选出「虽然重要」「虽然高质量」但是「当下我不需要知道」的内容且为了规避我scroll down the screen mindlessly 的坏习惯,现在严格规定自己不输出什么就不准输入内容,特设此原则,为了沉淀下「当时此刻」「source 来源」以及「我大概想要从中获得什么」「通过这个摄入我可以创造什么」
另外,找内容前,我会花更多时间找到对的朋友作为过滤器。
举报了,物化好友。
个人输出
芒果本人在2019年通过typlog勉强拥有了自己的博客.
写了10篇左右?具体数字我忘了,因为没钱我已经很久没登录了啊哈哈哈哈哈哈。
(👆两行写得也太敷衍了。这个话题我可以具体开几篇聊,先搁置了呜呜呜)
短期项目
这是我在滴答清单里开的唯二文件夹,专门放以「月」「周」「日」为周期的项目。
比如临时决定的短途旅行,提前规划几个月的度假(呵呵呵,我不配有度假)
比如提前三个月准备的面试,简历更新; 一个为期两个月的学习项目诸如此类。
发现假如我是处在一种"嗯挺好的我没什么问题"的状态时,往往就是我开始进入被温水煮的阶段了。因此在【标签】类目中特设了一个 #askgoodquestions 这个标签下的问题既可以拿出来和朋友闲聊,也适合和自己的mentor沟通,改进工作。
杂七杂八
【玩耍篇】
一个人去了甲米还有曼谷,在曼谷见到的外国人比在洛杉矶还多。咳咳,曼谷想再去一百次,比我想象中要多元立体的多,尤其是带着暧昧灯光的按摩店。
单独挑了半天泡在泰国素万那普机场航站楼,这个机场,据说是第三世界国家里,以技术为主导的超大基础设施建设,低成本高质量建造的低能耗典范。大型人类观察场所。当时就是随便找个点儿,席地而坐,观察来来往往人的神态,听他们聊天,再猜他们的身份,另外还尝试穿越整个机场,观察内外部对称的设计。当然前提是,时间真的很充裕,那么闲的时光可能再有不会有了呜呜呜呜。
甲米,好看,没别的。
另外,和分舵小伙伴去莫干山,青芝坞开party, 和同事outing去长沙,三天充值了八杯茶颜悦色,去我国知名学府湖边“打卡”......
因为一些意外原因,没去成澳洲。
但意外发现去带美签可以去墨西哥,2020想去过亡灵节。
【人际关系】
认识了好多新朋友,有幸拥有了自己的情感支持系统+智囊团。
开始有耐心和爸妈用「他们的语言」解释我习以为常的概念。
2019大概就这样,2020没啥特别的计划。写到这里我发现我丝毫没提工作,工作部分大概和个人输出紧密相联。新年会找一份更有创造空间的工作~
另外,比起1年计划,我更有意识地在具象化五年内我想过什么生活。
昨天去练习了拜日式108次,所以最后想分享下这个108背后的传说故事。
印度教中的有一只神猴哈奴曼(Hanuman)他最喜欢天上的太阳,但是他一出生就将太阳误认为是天上的一个美味多汁的芒果,嗯,应该就是我🥭。在阳光明媚的一天,神猴看着天上的“芒果”再也忍不住了。他用有力的双腿蹬离地面,伸出长长的胳膊,高高跃起,腾飞在空中,向天上的“芒果”飞去,越来越高,越来越近……成功了!
他拿到了“芒果”,急不可耐地塞进了嘴巴。嘴巴如黑洞般吸走了世界的一切光亮,一瞬间,天地一片黑暗。
炽热的“芒果”烫伤了他的嘴巴,但是固执的神猴始终不肯吐出来。黑暗让掌管世界的神察觉到了异样。赶来的因陀罗神看到了神猴鼓胀的嘴巴,立刻用他的钻石迅雷(vajra)击打神猴,并打中了他的下巴。下巴的剧痛让嘴里的太阳掉了出来,世界恢复光明。但神猴受了重伤——他的下巴(hanu)断了。神灵剥夺了他的超能力作为惩罚,但是为了表达打断神猴下巴的愧疚,赋予了猴子其他特殊的能力。与此同时,神也意识到教育才能使这只与众不同的猴子更加优秀。
神猴需要一位好老师。
“为什么不问问太阳愿不愿意教你呢?”神猴的母亲安阇那建议,“太阳驾驭着他的马车,去过了这个世界任何一处角落,看到了这个世界发生的任何事情。他知道所有的宗教经文,也能够飞的比你更高。我肯定他早就把你小时候做的错事忘记了。”
于是神猴去请太阳做他的老师。但是,太阳拒绝了。虽然太阳忘记了神猴以前吃掉他的事情,不过他说:“我有一套严格的计划,没有一丝空余的时间。我必须不断的移动,这样你怎么能够学好呢。所以,我不能教你。”
“如果我一直跟着您呢?”神猴问道,“这样您愿不愿意让我做您的学生呢?”
“你大概会遇到不小的困难,”太阳回答,“不过我答应你。”
于是神猴飞到了天上,面对着他的老师开始学习。太阳开始在天上一边移动一边讲解经文。因为印度文化中背对老师是不礼貌的,因此太阳教书的时候,神猴就一边倒着走一边学习。就这样,日复一日,神猴在倒着走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领悟了世界的真谛。
(参考The Ancient Origins of Surya Namaskar: Sun Salutation  BY ZO NEWELL )
上面就是拜日108式的起源。在参加这次习练之前,我是不知道这个故事的,我甚至不知道108就是连续重复同一个动作108次。
练习过程中,呼吸,温度,脑中来来去去的念头
「这是第几遍了」
「我猜还有几遍」
「是十遍会停下来休息一次吗」
「怎么感觉是没有中场休息的」
「这个钟声响一次是多少遍呢」
「她怎么记住自己到第几遍的」
「好像越来越轻松了呐」
「上下犬的切换越来越流畅了能够感受到腹部核心的发力呀」
到最后结束,我发现曾经练的很随意的体式,其实动用到了全身部位的肌肉。对于一个没啥事情能在同一天连续做过50次以上的人,这个体验非常珍贵。而弯、展、起、俯……练习108遍拜日式是为了什么?
为了可以向别人炫耀我坚持完成了别人完不成的108次?还是为了练习而练习?
我们每个人的路上,大概都会碰到那个令人垂涎的“芒果”,无比期望可以得到的美味。但是,是否在得到之前有耐心?在费尽力气得到后却发现这个芒果很涩时,心中能否继续抱有对甜美多汁芒果的热情?是否有人曾经对自己错误的行为进行劝阻而自己一意孤行?
拜日108就是用一遍遍重复的动作帮助自己回到最平静的状态。
不过,理可顿悟,事需渐修。接下来的日子,还是要不断习练,不断提醒自己。
22 notes · View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