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rtw-900d · 3 years
Note
您好:我是 Wayne 讀了您有關於秘魯的分享,有相關問題請教您?不知道怎麼聯繫您。
Hi Wayne
煩請您再用相同的方法留言一次,並把問題寫出來。若希望我們私訊回覆的話,請您附上 email。若是不介意公開回覆的話,那當然電子郵件就不需要了,因為我們就可以直接在這裡回覆您喔 (像現在這樣)。;)
0 notes
rtw-900d · 5 years
Note
版主你好,我在四月份曾請教過你關於吉力馬札羅登山公司的事宜,最後我們也挑了 Popote, 而且對方也答應給我們安排 Florian和 Arthur作響導,可惜最後Arthur無法加入,另換了一人。Florian真的很專業,把我們照顧得很好,他說記得你們,託我問好,也很多謝你們把他介紹給我們。再次謝謝你的資訊, Florian真的很值得推介!
哈囉您好!聽到您跟朋友順利登頂非洲第一高峰,我們也超興奮的!不知不覺也讓我回想起兩年前我們正在攀爬時的情景。另外當然也很高興我們的經驗有幫上忙!最後廣告一下,我們關於非洲吉力馬札羅的系列文章以及問與答可在這裏找到喔。
0 notes
rtw-900d · 5 years
Note
不好意思 是這篇唷~~貝里斯的菸草島 謝謝你 :)
歡迎分享喔!:)
0 notes
rtw-900d · 5 years
Note
你好 我是中美洲經貿辦事處的臉書小編, 在網路上搜尋到你這篇文章, 覺得非常值得與我們臉書粉絲團的朋友分享, 不知道是否可以轉分享這篇文章並使用你文章中的第一張照片於臉書貼文上呢? 謝謝你~
小編您好,從以上訊息其實看不出來您是想分享哪一篇文章,不過... 歡迎分享以及謝謝分享!;)
0 notes
rtw-900d · 5 years
Note
請問一下,剛剛看完你們 阿克套到巴庫的文章,知道你們申請過境簽遇到困難,請問後面如何解決的?我今年也想走到一趟這個陸線
您好!我們也懂這很讓人沮喪,但我們當時的解決方法可能不一定是您想的什麼神奇秘招。當時的情況是用中華民國護照真的沒辦法,故我們改用澳洲護照申請過境簽證,就是這樣而已。
不過網路上有不少其他網友提供其他方案,您或許可以參考看看:https://www.google.com/search?q=台灣%20亞塞拜然簽證
祝您旅途順利愉快!
0 notes
rtw-900d · 5 years
Note
你好,謝謝你分享如何挑選攀登 Kilimangaro的登山公司,是十分有用的資訊,友人和我二人將于九月嘗試攀山,也 shortlist了你推介的Popote,想要請問兩個問題:1. 不知你是否記得你的 trekking guide的名字? 2. 我知道 Popote並非 KPAP的會員,以你所知,公司是否有善待其 porters? 請指教,謝謝你。
您好!
想必您是參考了我們關於『吉力馬札羅』的系列文章,非常高興這些對您的規劃有幫助。
關於您的第一個問題,一個叫 Arthur、另一個叫 Florian。兩人都很專業、好聊且好相處。
第二個問題,我其實不清楚 Popote 是不是 KRAP 會員,也無法得知公司是否有善待其 porters。但從我們的角度看,我知道我們被照顧得很好,所以我們也願意在可負擔的範圍情況下,多加一點小費,也算是期待跟鼓勵他們也能把專業以及服務品質以及帶給未來的登山客。
最後祝您與友人登頂成功! ;)
0 notes
rtw-900d · 5 years
Text
我們居然成了破壞家庭和諧的 Airbnb 房客?
當我們看好飛往雪梨的機票之前,就已經事先找好一間有七十幾個正面評價的 Airbnb 民宿,先訂了 15 天,當作是找到一個『長期的家』之前的短暫落腳處。
那在說故事前呢,先說結果好了 -- 我們住了五天就受不了,緊急搬走。
那是一間有四個房間、整體空間寬敞的大房子,屋裡設備都用得不錯,門口停了一台 BMW,感覺也是個有錢人家。
每個人對於住宿都有自己的要求,那我們求的就是『舒服』二字,沒其他的。對我們而言,要達到這個要求,不是在於民宿的房子有多大多氣派或是設備有多豪華,而是在於這兩點:
一、『清潔乾淨』,以及 二、『人好相處』
這間民宿呢,在乾淨這個點上,我認為是沒問題的,裡裡外外都算是乾淨的。
但是第二點、人的相處問題,就是導致我們提前搬走的原因了。
我們的住進去的前幾天,屋主本人跟老婆都出國了不在家,而是一對超過 80 歲的老先生老太太接待我們。這個是我們事先不知情也沒預料到的。
老先生是個老菸槍,總是坐在後院裡抽菸。至於老太呢,一開始覺得是個嚴肅的人,總是不停地量血壓。
相處的第一天也沒覺得哪裡怪,就覺得老太太好像比較潔癖一點?例如我們一有人用完廁所,馬上迫不及待地接著進廁所整理。
第二天,我們開始覺得老太似乎為我們制定新規矩了、事先都不知道的新規矩,那些感覺像是針對自己家人、兒子女兒或是孫子孫女的規矩。但我們只是 Airbnb 客人呀!?
規矩一、『吃飯別用長桌』
他們家有三張桌子,一張長桌,一張圓桌,一張吧檯桌。老先生老太都是用圓桌吃飯等,那當然我們見到他們要用便自動讓位、移到隔壁長桌去坐。老太見狀,趕緊提醒我們『一般來說我們都不用那張長桌子吃飯的』。一聽到這個提醒,我們趕緊再移到旁邊吧台桌去。
我們後來觀察到,這家人原來是分開吃飯的,老先生老太太用圓桌,兒子跟媳婦用吧台桌。我們這組 Airbnb 客人?除了長桌以外,都可以用,但是,僅限他們沒有要用的時候。他們都在用的時候?等。
Tumblr media
規矩二、『別用他們的電鍋』
我們用了他們的飯鍋煮了飯,用完之後也立即把內鍋給洗了。老太見到我們用了飯鍋之後,除了把內鍋再擦一遍,也還要再把整台飯鍋、裏裏外外又擦了一遍。
有了這個經驗後,我們覺得老太可能不太喜歡我們用他們的鍋具,所以我們便拿出自己的鍋來用,想說這樣她總沒話說了吧。
規矩三、『別用抽屜的塑膠盒』
我們飯煮多了沒吃完,想說把多的白飯找個容器裝起來冰著,隔天再吃。於是我們發現抽屜裡至少十個塑膠盒,於是便拿了一個來裝飯。沒多久,老太在冰箱看到那個裝了飯的塑膠盒,便跑來說:『那個盒子是屋主(也就是他兒子)中午帶飯要用的』。於是我們又趕緊把飯挖出來,然後換個方式裝。然後老太就把���膠盒拿去洗了,而且還必須要用洗碗機高溫殺菌清洗。
但我們接下來幾天觀察,他兒子(屋主)天天中午回家吃午餐呀?
Tumblr media
規矩四、『不是他們家的鍋子請放地上』
因為觀察到老太的規矩多,所以我們乾脆用自己的鍋子煮東西,省的她唸東唸西。我們真是太天真了,因為連我們的鍋子要擺哪她也有意見的。一開始我們鍋子不用時就擦乾放在吧台桌上,但是老太就把鍋移到爐子上,過一陣子覺得這樣不對,又主動幫我們移到地上去了。這屋子憑良心講算是豪宅,吧台桌當然也很大,到處空間都很大,絕對不會擺下一個鍋子後就滿了那種大。我們就百思不解為何她非得把鍋子移來移去,最後擺在地上?
後來老太也明講『以後就擺地上這個位置吧。』
Tumblr media
第三天,屋主跟他老婆終於回來了。屋主目測是個 48 歲上下的人。屋主人感覺還可以,他直問說我們住得如何,然後說他們家裏東西隨便用、看到都可以用,甚至連米都可以吃。若以之後的幾天的相處情況來判斷、我覺得他應該是真心這樣說的,但當時我不確定他知不知道他的老媽媽其實不這樣想?
各位可能以為屋主回來了,老太太的超級管家角色就結束了?哈,怎麼可能!
規矩五、『節電』
我們離開客廳一下、去上個廁所或是房間拿個東西,客廳餐廳的燈就馬上被關了。這讓我們有時候還不太敢開燈哩。例如某次跟屋主聊天,屋內暗到連屋主的臉都看不太清楚了,我們也沒提要開燈,最後倒是屋主自己受不了了去把燈開了。
然後某一天下午天氣炎熱,我們從外頭會來進屋發現高溫把整間屋子烤得暖烘烘的,便把房間門著、把電扇開起來對流降個溫(是電扇,不是冷氣),然後人坐在客廳。老太見狀趕緊來詢問『你們不會連出門都開著電扇吧?』
規矩六、『乾淨的盤子請裝乾淨的食物』
煮飯時我們用盤子裝著超市買回來的蔬菜,老太也要過來提醒『這個盤子是乾淨的耶!?』這彷彿在質問我們怎麼會用乾淨的盤子裝盛未洗過煮過的蔬菜呢...
規矩七、『沙發上的沙發枕不要亂搬亂動』因為每隔一會老太就會來檢查,然後自動幫忙歸位。
對於民宿,我們的要求其實真的不多,其實就是『舒服』兩個字。但是住在這間豪宅,讓我們壓力好大呀,彷彿是在『生活再教育營』。不過啦,以上我們覺得都還能忍(雖然得忍 15 天),真正讓我覺得不得不處理、不得不搬走的是接下來要講的事。
規矩八、『請自行安排煮飯時間』
表面上是這樣說的,但翻譯成大家都懂的意思是,這間屋子裡有三組人要煮飯,老爺老太、屋主(兒子)跟媳婦,以及我們兩個,所以我們兩個請不要占用到他們要用廚房的時間。換句話說,我們這組 Airbnb 客人是地位最低的,優先順序最後的,懂?
某一天老爺老太煮完他們自己的晚餐後,『建議』我們 --『現在』就是我們用廚房的好時機,因為他們用完了,兒子媳婦還沒回來。
聽起來雖然不太舒服,不過你想怎樣?難不成跟八十多歲、有高血壓的老太講道理?
所以我們還是聽了建議去煮飯了,但好死不死、煮到一半,兒子媳婦居然回來了。
在他們家兒子是寶,誰都不能阻礙到兒子的吃飯時間的。所以啦,媳婦也是趕緊下廚料理他們夫妻倆的晚餐。這情況想當然耳,我們得跟她共用那『五個』爐子了。是的,是五個,不是兩個。
Tumblr media
煮的過程中,我們與老太的兒媳婦都對共用五個爐子沒啥太大問題,但是老太覺得問題很大,一直過來關切。一開始媳婦一直說沒關係這裡沒問題,請老太太回去坐著安心吃飯,但她就不放心,最後居然給我們擺臉色了,一副就是我們怎麼搞的,拖慢媳婦的速度、延遲她的寶貝兒子的吃飯時間了。
那時我心想,我是不是沒付錢還求你們收留了?還得看妳臉色了?
不過人家都給臉色了,我們還能怎樣?關火坐到旁邊去等人家都煮完吃完了再說吧(反正他們一家人沒吃完我們也沒桌子用,還記得前面提過的關於桌子使用的規矩?),但我們也下定決心非得跟屋主(兒子)攤牌把事情講清楚。
我們當時的要求很簡單,把原本訂的 15 天縮短到 5 天,把後面的錢退給我們,我們自己搬走,以上的不愉快,也不用跟他老媽媽說了,退錢搬走就當沒事吧。
屋主聽我講述的以上這些,越聽臉色越差,我覺得他臉色差倒不是因為我說要退錢所以臉色差,而是我講的這些他媽做的事,所以他堅持一定要去跟他的老媽媽『溝通一下』。我勸他不要,我們可以當沒事的,但他就堅持要,他也真的去溝通了。
結果呢,這老太太雖然八十多歲而且高血壓,但火山爆發起來不是開玩笑的。跟他兒子大吵一架,真的是大吵,還吵到搥牆跟搥他兒子、以及威脅要離家出走。不僅如此,居然也跑來把我們兩個 Airbnb 客人臭罵一頓,罵我們『怎麼可以跟他兒子打小報告』、『怎麼可以叫他兒子去教訓她』、『怎麼可以破壞他們的家庭和諧』、『說我們看不起他們所以拿出自己的鍋子出來用』、『說第一眼看到我們就覺得我們有很大的問題』、『說我這個人沒擔當、居然跟他兒子打小報告』等等。
我們到目前為至好像都沒這樣被人家罵過呢,不過也還是忍住了,只淡淡地說『我不想管妳跟妳兒子之間的事』,畢竟她高齡八十幾,還有高血壓。
屋主後來跟我們說,『這是他跟他媽之間長期的問題,與我們無關』。這當然不用你說我也知道,我們只是被借題發揮了。
反正都已經鬧成這樣了,難不成還很沒骨氣地賴在這裡、付錢還看人臉色?趕緊連夜找了另一間 Airbnb,聯絡好一切之後,就跟屋主說『我們就按原計畫縮短時間吧!』隔天,我們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講真的,我們無意擋人財路,但我真心覺得屋主為了大家好,為了他自己的家庭和諧、為了他的老媽媽、為了未來的無辜的 Airbnb 客人,應該認真思考一下是否應該繼續下去。
最後附上他們在 Airbnb 上唯一的 house rule --『進房間不能穿鞋』。
Tumblr media
0 notes
rtw-900d · 5 years
Text
弗羅茨瓦夫與她的『小』市民
Tumblr media
弗羅茨瓦夫(Wrocław)是波蘭第四大城,擁有約 64 萬人口,但這數字並不包括另一群、約 350 個、長得不太一樣的『小』市民。
程式設計師小矮人
弗羅茨瓦夫(Wrocław)
弗羅茨瓦夫,位於波蘭西南部的奧得河畔,一座城市有 130 座橋、串連起 12 個島,也因而得到一個『波蘭威尼斯』的美稱。弗羅茨瓦夫在其城市發展史上的大部分時期內,一直是一個以多民族、多元文化為特色的城市,德意志、波蘭、捷克、猶太等民族均扮演過重要角色。二戰以前、該市曾是德國重要的工商業與文化名城之一。二戰之後的領土調整,使得原有的德國居民被迫西遷,而波蘭東部因為割讓給蘇聯,大批波蘭人湧入這座城市導致弗羅茨瓦夫在人口構​​成上成為一個純粹的波蘭城市。但由於保留下來的以及戰後重建的融合大量德國普魯士、奧地利與波希米亞風格的建築,使該市在波蘭境內是一個獨具一格的城市。
我們原本很可能會漏掉這個城市,但因為突然聯絡上一位老朋友 Robert,所以臨時調整路線,從首都華沙(Warsaw)來到這裏。我想『彈性』也是身為『獨立旅行者』的最大好處之一,行程隨心情調整。也因為他們的熱情款待,讓我們得以有此好機會細細品嚐這個迷人的波蘭城市。
我們搭著火車從華沙來到弗羅茨瓦夫,然後就被 Robert 與 Teresa 帶來吃傳統波蘭菜。旅行中最棒的其中一件事就是熟人帶路去吃本地人才知道的道地美食。之後又被帶去 Mleczarnia 酒吧喝了幾杯酒,之後再換到另一間河畔酒吧續攤。根本超爽!
關於我們在哪遇到 Robert 的?請見絲路與波蘭。
弗羅茨瓦夫與奧得河
圖蒙斯基橋(Tumski Bridge)、又稱戀人橋,橋上有眾多戀人留下的鎖。
我覺得弗羅茨瓦夫的中央集市廣場是歐洲中挺漂亮的一個,雖然朋友 Robert 覺得很普通。不過我覺得久住的人在這方面說得不準。
弗羅茨瓦夫的中央集市廣場四周都是這種柔和色彩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築
弗羅茨瓦夫市政府
聽說聖伊麗莎白教堂的塔樓可以付費攀爬、且據說塔頂的景不錯,所以,我們準備好了,您呢?
弗羅茨瓦夫聖伊麗莎白教堂塔樓頂端的景色真是沒話說。美。
弗羅茨瓦夫的小矮人
我們其實偶然有看到幾個小矮人躲藏在巷弄角落,一開始不以為意,後來朋友解說了背景故事後便激起了好奇心,並臨時決定在該市多留一天,為了再出去找找,看能遇到幾個小矮人?
以下便是我們的弗羅茨瓦夫小矮人發現全記錄,一起來算算看有幾個?
我們當天步行 17 公里,執行我們的一日任務 -『尋找小矮人』。
2001年,弗羅茨瓦夫市政府決定在街頭樹立一座小矮人雕像來紀念該市過去一段反抗俄共的歷史 — 於是第一個名為『小矮人爸爸』(Papa Dwarf)的銅像就此誕生了。
雖然這些小矮人的起源是混合著歷史與政治意涵的,但今天其實有不少商家,也製作起屬於自己風格特色的小矮人並擺在店門口,這也就是為何弗羅茨瓦夫市,究竟有多少個小矮人,誰也說不準的原因了。有人說 350 個,也有人說 400 個,誰也說不準。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小矮人已經成為該市的觀光特色之一。
除了少數幾個以及上面看到的『小矮人爸爸』,大多數的小矮人都這麼小一個,稍微一個不留神就走過去忽略沒看到了。
騎士小矮人
WrocLovek - 弗羅茨瓦夫的小矮人也不吝於表現出對自己城市的愛,心都掏出來了。
禮品店的小店員
樵夫小矮人
駕著山貓的小矮人
滾著一綑銅線的小矮人
旅館行李員。我後來請他幫忙拿手機。
弗羅茨瓦夫的 Google 辦公室應該是沒位子了,所以才會有人搬了椅子出來上班。另根據他的配備與姿勢,我猜是工程師。(根據自身經驗來判斷 ↓)
影印店的員工
海神小矮人
錢多多小矮人
我們在一間房屋仲介外面發現這個名為『好仲介』的小矮人
在一個類似垃圾回收桶的上方發現這個拖著樹枝樹葉的小矮人
駕著機械的小矮人
有 live band 演奏的酒吧外頭的小演奏家
自彈自唱自嗨的 Grajek 與 Meloman
看這球太重了,讓我來幫幫忙。
銀髮族也趁天起好出來曬太陽透透氣
噴泉小矮人,夏天聽說很調皮會開水噴往來遊客。
弗羅茨瓦夫國家音樂廳外的整團演奏樂隊,聽說是因為音樂廳滿了所以自行決定出來在廣場上演奏的。
大人有大人的銀行,小矮人當然也有小矮人的提款機。(他懷疑我在偷看他的密碼,遲遲不操作 ATM)
街頭表演藝人
吉他手
養鴿人
坐在路邊聽音樂的矮人
補牆工人
舉著盾牌的矮人
馴師人
冰淇淋店門口的人客。我們倒是忘了要一份矮人菜單來瞧一瞧。
摘花人
小自由女神
大廚與供應商似乎達成協議了
商務旅客
打呼太大聲,連人帶床被從旅館內搬到旅館外。
打盹士兵
好客的矮人,路過的都送酒一杯。
某住宅外發現的矮人,沒搞懂他在幹嘛。
推銷矮人字典的。下次買。
旅館提供免費早餐,當然矮人房客也有一份。邊曬太陽邊吃最爽。
初來乍到的小遊客迷路問路中
消防員衝得可快了,捕捉到他們的身影可不容易。
小矮人大導演
另一位錢多多矮人。我覺得應該不是金光黨。
教授。他的書有點深奧我沒看懂。
清潔隊員
清理煙囪的矮人
歌劇廳外的矮人演唱家與芭雷舞者
原本說要幫我畫一幅的矮人界畢卡索,結果紙張太小而作罷。
獵人頭。聽說摸了他手中的 CV 會在工作上帶來好運。(我摸了五次)
邊看電視邊講手機的矮人
街頭藝人 Gieldus
街頭藝人 Dlugi
我照妳,你照他
鐵匠。看表情好像是想敲隔壁的腳?
『誰是世界上最帥的人?』
矮人專用提款機。一台機器創造三個就業機會 - 一個算錢,一個遞錢,一個吐鈔。
礦工
餐廳服務生:喝杯茶歇歇腿先?
一個私人豪宅的矮人警衛,只能遠遠地偷偷地拍。
滾鈕扣的矮人
弗羅茨瓦夫大學的數學系教授
Pomagajek - 遊客中心的小助手
紀錄:65 個小矮人
我們一天步行了 17 公里多,遇到 65 個弗羅茨瓦夫的『小市民』。有沒有人要來挑戰我們的紀錄?
0 notes
rtw-900d · 5 years
Text
哥本哈根與馬爾默
環球旅行的尾聲,我們也站上了夢想中的北歐土地。
可是呢,對於這一次的環球旅行而言,我們對於北歐其實沒有太多計劃,來到這裡反而是為了一個更遠更北的目的地 - 格陵蘭。
一路從法國巴黎開到丹麥的哥本哈根的 FLiXBUS - 18 小時。
捨哥本哈根(Copenhagen)就馬爾默(Malmö)是好點子?
由於我們的格陵蘭飛行路線的選擇了哥本哈根航線(詳情見冰封的北國 - 格陵蘭),所以乍聽之下感覺住在丹麥的哥本哈根幾天等飛機也是非常合理的。
是的,我們一開始也這樣認為,但因為哥本哈根市區爆貴,所以開始往距離市區較遠的地區開始找起。找著找著突然發現距離哥本哈根不遠、厄勒海峡(Øresund/Öresund)對岸有另一個城市叫馬爾默,住宿價格便宜不少。
只是厄勒海峡的對岸是 - 瑞典。
我們評估了以下幾點:
簽證:丹麥瑞典都在歐盟申根區、且對中華民國護照持有人免簽,所以住哪沒差別。
住宿與其他消費價格:瑞典的馬爾默,不管是住宿或是一般消費,都比丹麥的哥本哈根便宜許多。這也是為何有不少在哥本哈根工作的人,為了節省生活開銷,選擇住到馬爾默去。
交通有沒有:非常方便,固定班次火車往返。
交通貴不貴:在北歐看交通不能只看有沒有,也得看貴不貴。一查之下果然很貴,若把往返車資加進去馬爾默的住宿後,其實沒有比較省。但是,如果不是每天都搭著火車往返兩國兩城市,僅在有需要時用,那麼不搭車的時候,住到馬爾默去,確實可以省下不少。
仔細評估之後,我們便決定越過傳聞中的厄勒海峽大橋(Øresund Bridge),住到瑞典去等幾天後從哥本哈根機場出發的飛機。
Tumblr media
橫跨丹麥瑞典二國的厄勒海峽大橋(Øresund Bridge)在丹麥一側鑽進海裡。圖片來源:Wikipedia
兩個重要任務
在登上飛往格陵蘭的飛機之前,我們有兩件事情待處理:
準備丹麥克朗現金,以防在格陵蘭的偏遠小鎮缺錢。
儲存糧食帶去格陵蘭,因為格陵蘭什麼都無敵貴,包含吃。
哥本哈根某超市一個可頌麵包的價格為 18 丹麥克朗(約 2.4 歐元 / 90元新台幣);一個可頌在法國巴黎的價格為 1.2 歐元(約新台幣 44 元)。
在哥本哈根兌換外幣
當時我們手中有歐元現金,想轉成丹麥克朗帶去格陵蘭用,所以便有了外幣匯兌的需求。
我們首先實地訪查在瑞典換丹麥克朗的可行性(因為我們住在瑞典呀),結果是可以,但因為多次轉換(歐元 - 瑞典克朗 - 丹麥克朗)並不划算。所以我們還是找了一天、搭著火車去哥本哈根來搞定這事。
您以為在北歐國家、例如丹麥的哥本哈根,兌換外幣就不用貨比三家?哈,我們也曾經這樣以為。結果一經比較,兌換金額 2,000 歐元,不同兌換所的價差可以高達新台幣四千元。
最後我們選擇在哥本哈根中央車站『裡面』的某一家兌換所把錢給換好了。看清楚是車站『裡面』喔,因為車站裡外的價差 - 差。很。大!
哥本哈根中央車站(Copenhagen Central Station)
儲糧
北歐的物價驚人,但是相較於極地格陵蘭,北歐算還好。這就是我們也想利用在瑞典丹麥的幾天時間,準備一些乾糧食物等,一起帶過去格陵蘭。如此一來我們也可以從飲食方面省下一些在格陵蘭期間的旅費開銷。
由於從物價來看,格陵蘭 > 哥本哈根 > 馬爾默,所以最後我們選擇在瑞典的馬爾默把的儲糧的任務搞定。我們主要是帶了麵條跟麵包這類主食,搭配一些醬料等。此外,還帶了一些瑞典特有的食物,例如:牙膏包裝食物。
牙膏包裝是非常具瑞典特色的食物包裝方式。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奇怪、甚至覺得這能吃嗎?但其實還挺好吃的喔。我們之所以知道瑞典有這種東西,是因為 2016 年在塔吉克(Tajikistan)遇到的瑞典大叔曾經讓我們試吃過。當時他說最經典的口味是魚的,只是我們翻遍幾間超市,發現魚口味的都要冷藏。但是,大蝦與龍蝦的不用。
所以最後打包跟著我們上機飛去格陵蘭的的是兩條蝦味牙膏。早餐搭配麵包剛剛好!
話說,我們帶了一隻蝦口味的回家,我媽說『現在居然有蝦口味的牙膏!』
大眾運輸:哥本哈根 - 馬爾默
這兩個城市之間,最簡單的大眾運輸當屬火車。且兩個城市間的大眾運輸有個合作優惠:火車票也於目的地城市無限次使用公共巴士。舉例來說,我們手中有兩張 9 月 8 日、從哥本哈根往馬爾默的單程火車票,那麼這張火車票,也可以讓我們倆人在 9 月 8 日當天,於馬爾默免費搭乘市公車。反之依然。
這裡提供一個本地人才知的關於買車票的錦囊妙計。一般而言,買火車票就是在火車站買,這個想法天經地義,尤其是對初來乍到的遊客而言。但是瑞典的 Skåne 省,其實有出一個官方的車票 app - Skånetrafiken,可以查時刻、可以購買馬爾默市公車票、也可以購買哥本哈根 - 馬爾默之間的火車票!至於為何說是錦囊妙計呢?因為從這個官方 app 買哥本哈根 - 馬爾默方向的單程火車票,2018 年 9 月的價格是 88 瑞典克朗(新台幣 300 元),但是從哥本哈根車站買票,一張單程票則為 72 丹麥克朗(新台幣 345 元)。
至於如何使用該 app、也同時使用上述的市公車免費搭乘優惠呢?很簡單,就把 app 打開,然後把畫面給公車司機看就好。兩個城市的司機都認得這個 app。
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丹麥語:København / 英語:Copenhagen)是丹麥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座落於丹麥西蘭島東部,與瑞典的馬爾默隔厄勒海峡相望。2008 年,《Monocle》雜誌將哥本哈根選為「最適宜居住城市」(見Most liveable city: Copenhagen)。
我們雖然只有一個全天在哥本哈根,還得搞定換匯的事,但我們還是擠出了時間四處逛了逛。
當提到哥本哈根,浮現腦中的第一個畫面一定是這一排彩色的房子以及停泊的帆船。是的,這就是哥本哈根最知名的景點 - 新港(Nyhavn)。
哥本哈根商業區。
哥本哈根也是騎乘單車相當盛行的城市。
阿馬林堡宮與門前守衛。當今的丹麥王室依然居住在裡頭。
腓特列教堂(Frederik’s Church),亦稱大理石教堂。
哥本哈根歌劇院(Copenhagen Opera House,上圖)& 丹麥皇家劇場(Royal Danish Playhouse,下圖)。
另一個哥本哈根的知名景點 - 小美人魚雕像。該雕像位於長堤公園的港口岩石上,是 1913 年,知名丹麥啤酒品牌嘉士伯(Carlsberg)送給哥本哈根市的禮物。
夜幕低垂霓虹燈點起時的新港(Nyhavn)。
馬爾默
馬爾默(瑞典語:Malmö)是瑞典僅次於首都斯德哥爾摩與哥德堡的第三大城,位於斯科訥省的最南部,波羅的海海口,隔海與丹麥哥本哈根相望。人口約為 31 萬人。若從『觀光』的角度來看,馬爾默相較於哥本哈根是比較沒啥可看的。但單純從『生活』的角度來看,馬爾默其實還不錯,不會像哥本哈根一天到晚充滿了遊客,也難怪不少在哥本哈根的居民,其實都移民住到了馬爾默來。
馬爾默街頭的音樂家雕像
馬爾默中央車站
當我們走進馬爾默大廣場、抬頭看到這面黃藍相間的瑞典國旗時,史黛西突然喃喃自語道『沒想到我也能在 IKEA 以外的地方看到這面國旗』。
註一:該建築為馬爾默市政府 註二:IKEA 是瑞典企業
0 notes
rtw-900d · 5 years
Text
迪斯科島的小漁村 - Qeqertarsuaq
七個半小時的乘風破冰及穿梭於冰山之中,渡輪終於把我們從 Ilulissat(伊魯利薩特)帶來到到迪斯科島上、僅有 845 個居民的與世隔絕小村落 - 凱凱塔蘇瓦克(Qeqertarsuaq)。
凱凱塔蘇瓦克(Qeqertarsuaq),Why?
格陵蘭觀光大城伊魯利薩特已經提供了各式各樣北國獨有的活動供遊客選擇,例如格陵蘭遊客的夢想之一 - 獨木舟穿梭於冰山之中。既然都來到格陵蘭了,誰不想再靠近一點欣賞冰山,我們當然也想。但我們的一石二鳥之計是,搭乘 Disco Line 的渡輪橫越迪斯科灣、前進凱凱塔蘇瓦克,順道近距離欣賞冰山。
youtube
除了這一石二鳥之計,我們挑選凱凱塔蘇瓦克的另一個主要理由是網站 visitgreenland 上的這一段文字:凱凱塔蘇瓦克村子後山的 Lyngmark 冰河,是全格陵蘭可以在夏天做狗拉雪撬這項活動唯一的地方(the Lyngmark Glacier that towers above the town is the only place in Greenland to go dog sledding in summer)。
狗拉雪撬是格陵蘭居民的一種獨特交通方式,也是遊客們想體驗的活動之一。但如同我們在冰封的北國 - 格陵蘭一文中分析過的,不是所有活動都是四季皆宜,例如狗拉雪撬僅限冬季。但是上面那句話讓九月到訪的我們又有了一線希望。
底下照片是凱凱塔蘇瓦克村與後山 Lyngmarksfjeld,前面提到的 Lyngmark 冰河就在這山上。結果當時我們選擇了其他戶外活動,例如健行,所以也就沒去體驗夏天的狗拉雪撬了。
老實講喔,當我們看到凱凱塔蘇瓦克與後山的地形時,讓我們一致地聯想到一個我們去過的非洲城市,有沒有人猜到?
答案就是我們帶了爸媽一起去的南非開普敦與桌山(上圖,見帶爸媽去旅行 – 南非),您覺得有像嗎?
格陵蘭極地風的彩色小屋在凱凱塔蘇瓦克也有,岸邊也有冰山,這根本就是我幻想中格陵蘭的模樣。
凱凱塔蘇瓦克附近的冰山,據說都是從格陵蘭本島伊魯利薩特附近的冰河飄過來的。別看他們巨大,但還是會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飄動。
夜幕低垂的凱凱塔蘇瓦克。那個拱門樣的東西猜猜看是啥?是鯨魚骨。
Blue Cafe(藍色咖啡館)
我們前幾天在卡納克(Qaanaaq)看電視時看到一個節目在介紹一個年輕格陵蘭女創業家以及她的咖啡館 Blue Cafe,但因為節目是搭配格陵蘭語,所以我們也沒聽得很懂。也因為如此,我一直以為這間咖啡館在 Nuuk,也就是格陵蘭的首都,畢竟首都人多。
結果出乎意料的是,我們居然在凱凱塔蘇瓦克看到 Blue Cafe 的那塊招牌。一開始還半信半疑,走進去一看還真的就是電視介紹的那一間。原本是打算喝杯咖啡、順便跟女老闆打個招呼說我們在電視上有看到她,結果咖啡館裡頭沒半個人,女老闆也不在,僅有一個快睡著的店員。想想也就算了。
迪斯科島上的健行
聽說,有一條路可以爬上後山 Lyngmarksfjeld,更聽說,上頭的 view 超好,天氣好時甚至可以看到格陵蘭本島。但是我們就懶惰了,都怪外頭的低溫跟冷風。最後僅選了一條平坦的路線走走。路線如下:hiking route。
足球場誰沒見過?但是像凱凱塔蘇瓦克的這個、旁邊還有冰山,這就沒見過了吧?
生日好運旺旺來
九月是某人的生日,所以特別安排這個月份到格陵蘭,期待可以有個獨一無二的生日禮物。結果生日當天還真是好運值大爆發,接連看到數個夢寐以求的自然奇景!
極地日出
照片中地平面上的小物體其實是大冰山
極地的月姑娘(月出)
極光
自從抵達格陵蘭,每天入夜後就在盯著天空尋找傳說中的綠色緞帶,從卡納克到伊魯利薩特都沒發現蹤跡。直到生日當晚十點過後,突然有著綠色光帶般的東西出現在黑漆漆的夜空,那是一種彷彿美少女在空中揮舞著彩帶般的優雅。
這份大自然的生日禮物來的正是時候,省下買禮物的錢 (?)
九月雪
就在我們看完日出、月娘以及極光後的隔幾天,下雪了!一場徹夜大雪把整個凱凱塔蘇瓦克村染成白茫一片。
格陵蘭飲食
來到格陵蘭,就忘掉蔬菜水果雞鴨牛羊吧,因爲他們不屬於這裡。真正屬於這裡的是 - 海鮮。
當然海鮮以外的東西在超市都買得到,但是看到價格之後,還是當作看不見好。於是我們那兩週不是吃從瑞典丹麥帶的食物,就是在吃海鮮、例如格陵蘭著名的比目魚等。
獨角鯨皮,下圖,我們在凱凱塔蘇瓦克的超市第一次看到。不知道怎麼吃還問了超市店員,原來本地人都生吃,是格陵蘭人最愛的零嘴。一包 121.23 丹麥克朗,約合新台幣 588 元。
女店員還補充道,獨角鯨皮搭配這個鹽,根本人間美味。
格陵蘭干貝我們也常吃,一大包 68.4 丹麥克朗,合新台幣 332 元。
格陵蘭式的時尚
在這一趟旅途上以及去到的城市鄉鎮,居民們的穿著其實都跟我們無異。或許那些傳統以動物為材質的大衣手套毛褲與毛靴等,對於『還太熱』的九月秋天不太適合,還掛在衣櫃裡呢…
但我們在衣櫃裡發現一頂屋主的海豹帽,以環紋海豹的皮毛製成的。還挺酷的,也真的保暖,真是好東西!
住宿
當渡輪抵達靠岸後,說要來接我們的屋主也真的準時出現在碼頭。但令人意外的是,他是個警察,身著警察制服、還開著警車來接我們。他的兩房小屋、溫暖且設備齊全,且屋主自己或許因為值勤的關係,我們待的四晚,他都住在警局裡,我們算是獨享了他的小屋!
小屋窗外的景,正如我們對於格陵蘭的想像,彩色小屋、幾葉小船以及漂浮冰山。
當屋主跟我們介紹浴室馬桶時說『我們島上的馬桶比較特別,因為…』,頓時我就懂了,跟卡納克的極地簡易馬桶一樣。這種簡式馬桶確實沒有那麼方便,更換袋子都得手動,但考量到地處偏遠,也就別計較太多了吧。也多虧了之前在卡納克的一星期(見地表最北的人類聚落 - Qaanaaq,我們很適應了。
浴室中有另一個大水箱,屋主說整屋子的供水都靠這箱,包含煮飯洗衣淋浴等。他沒說水沒了怎麼辦,我也很合邏輯地想說水箱空了應該馬達會自動打水裝滿。結果第三天,沒水了…
手邊沒本地號碼可以打給屋主,於是想說敲隔壁鄰居的門瞭解看看怎麼回事吧。彼此語言雖然不通,但也比手畫腳搭配手機翻譯把問題溝通清楚了,老太太便弄了一台推車跟兩個水桶,然後領著我去打水。這也算是緊急解決無水可用難題。隨後老鄰居也幫忙打電話給屋主,隔天早上水車就來灌水了。
亞西亞特(Aasiaat) & Kitsissuarsuit
夏季時候,當乘客遊客較多時,Disco Line 這家渡輪公司有提供聚落之間點對點的直航服務,例如 Ilulissat 與 Qeqertarsuaq 在七八月間有直航。然而我們搭乘時已是九月份,已進入旅遊淡季,所以該航線改成沿途停靠 Ilulissat - Aasiaat - Kitsissuarsuit - Qeqertarsuaq 的路線。
亞西亞特(Aasiaat)是格陵蘭的第五大城,約 3,112 人口。我們的 Disco Line 渡輪在此短暫停留一小時左右,所以我們便去快速繞了一圈伸伸腿。亞西亞特也有一個機場,格陵蘭航空(Air Greenland)也有固定班機連結亞西亞特以及交通樞紐是康克魯斯瓦格鎮(Kangerlussuaq),這一個是我們事先功課沒做到的,不然我們後半部分的格陵蘭行程搞不好就變成『凱凱塔蘇瓦克 → 亞西亞特 → 康克魯斯瓦格 → 哥本哈根』了。
Kitsissuarsuit,俗稱『狗島』,是一個超迷你、僅有 70 人左右的聚落。渡輪把貨卸上岸立即就走了,完全沒停留。
凱凱塔蘇瓦克的冷門小知識
知名網站 Yahoo 跟 Facebook 大家應該都知道,可是大家知道這兩個網站(還有其他更多)都是以 PHP 這個程式語言寫成的嗎?而這個 PHP 程式語言的發明人叫 Rasmus Lerdorf,他是在這個遙遠的小聚落、凱凱塔蘇瓦克出生的喔。
好久好久以前,當我們兩人都還在雅虎工作時,我有幸與大師合照了一張。可惜手震了…
更多關於我們的格陵蘭故事?
冰山的故鄉 - Ilulissat
世界最北的人類聚落 - Qaanaaq
冰封的北國 - 格陵蘭
1 note · View note
rtw-900d · 5 years
Text
冰山的故鄉 - Ilulissat
冰山,是我對格陵蘭的想像。
在來到格陵蘭之前,我們曾在南美大陸的巴塔哥尼亞已經看過所謂的『冰山』與『冰河』,然而那與我對格陵蘭的想像 - 放眼望去盡是,有著程度上的差異。而我這個想像,一直到了 Ilulissat(伊魯利薩特),才算是真正了解怎樣才配得上『冰山的故���』 這個稱號。
因為行程安排,我們這一趟一共來了 Ilulissat 三次。第一次僅在機場轉機去 Qaanaaq(卡納克)。第二次則是從 Qaanaaq 回來,在 Ilulissat 待了兩天。第三次則是從 Qeqertarsuaq(凱凱塔蘇瓦克)回來,又待了兩晚、等候回丹麥哥本哈根的飛機。
Tumblr media
Ilulissat(伊魯利薩特)
Ilulissat 位於格陵蘭西側、北極圈以北 350 公里,是次於首都 Nuuk 與 Sisimiut 的第三大城,人口約 4,900 人。然而這裡卻是格陵蘭最熱門的旅遊城市。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有人來到格陵蘭旅遊、卻沒造訪 Ilulissat。
Ilulissat 這個城市名呢,其實在格陵蘭語中就是『冰山』的意思,故也不難理解這城市被暱稱為『冰山的故鄉』以及人們千里迢迢來到這裡的原因了吧?
格陵蘭式的公寓,七彩的外牆依然是必須要的。
Ilulissat 的餐廳之一
一台破冰郵輪停靠在 Ilulissat。稍後我們在健行步道遇到部分的遊客並因而得知他們這樣一趟航行的花費。
錫安教堂(Zion’s Church)
我們租的公寓雖然離市中心有點距離,但因為在坡上所以有著超好的全景。要不是九月的 Ilulissat 已經天寒地凍、讓人無法在室外久待,要不然在陽台上曬太陽喝著茶看大冰山飄來浮去也是挺愜意的。
Ilulissat 的九月雪
Ilulissat 的地圖
Ilulissat 必做的 10 件事
在公寓的一角發現到這張『Ilulissat 必做的 10 件事』:
Ilulissat Icefjord(伊魯利薩特冰峽灣)
Taste Greenland halibut(品嚐格陵蘭比目魚)
Kayak among icebergs(划獨木舟穿梭於冰山之間)
Visit Ilulissat Museum, also Knud Rasmussen’s childhood house(參觀格陵蘭探險家 Knud Rasmussen 的老家,今伊魯利薩特博物館)
Check out Seqinniarfik, where locals greet the sun after the long dark winter(拜訪 Seqinniarfik,因為這是每年一月 13 號下午 1 點左右,居民於數月的永夜之後,再次聚集慶祝重見光明之地)
Spot a humpback whale(尋找座頭鯨的蹤影)
Learn to pronounce commonly used Greenlandic words(學習幾句常用的格陵蘭語)
Meet a local musher and his/her dog team(與本地獵人與其狗助手們面對面)
Visit Oqaatsut and discover authentic Greenlandic lifestyle(拜訪 Oqaatsut 並從中了解格陵蘭的傳統生活方式)
Sunbath in the midnight sun(在午夜時分做日光浴)
幾個常用的格陵蘭語單字
Aluu(哈囉) 以及 Qujanaq(謝謝) 基本上是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兩個常用單字,非常有用。
Ilulissat Icefjord(伊魯利薩特冰峽灣)
伊魯利薩特冰峽灣位於在 Ilulissat 南側、於 2004 年被 UNESCO 列為世界遺產,同時也是格陵蘭的第一個世界遺產。這個冰峽灣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其源頭的雅各布港冰河(Jakobshavn Isbræ Glacier)、每日向前推進 20 - 22 公尺、也是全北半球冰山產量第一的冰河,讓整個伊魯利薩特冰峽灣水面上總是擠滿大大小小的冰山。想要一場『放眼望去盡是冰山』的視覺饗宴嗎?那麼一趟伊魯利薩特冰峽灣健行就對了。
伊魯利薩特冰峽灣健行步道有四條,黃、紅、藍以及世界遺產步道:
世界遺產步道(World Heritage Route)- 最受歡迎也最容易完成的步道,起點與終點分別是老直升機場(Old Heliport)與 Sermermiut 軌道橋(Sermermiut track bridge)。全長鋪設木頭棧道、約 1.3 公里。
黃色步道 - 從電力發電廠(Power Plant)開始,結束於老直升機場(Old Heliport)。全長約 2.7 公里,單程約需 2 小時。
紅色步道 - 全長僅 1 公里的短步道,起點與終點分別為老直升機場(Old Heliport)與 Holms Bakke。
藍色步道 - 6.9 公里長,起點為採石場(Quarry),終點則為老直升機場(Old Heliport),一般來說單程需要 4 - 5 小時。藍色步道的最後一段與世界遺產步道重疊。
九月當時的 Ilulissat 已是寒風刺骨,但我們依然挺著完成三條:黃、紅與世界遺產步道。基本上難度都不高,地面上都有清楚標示方向(例如底下照片中的藍色石頭標示出藍色步道),均可以在無需嚮導的情況之下獨自完成。
世界遺產步道全程鋪設木頭棧道,是最輕鬆簡單但又可以見到冰峽灣奇景的好選擇。
健行途中遇到從郵輪下來的團客,多是退休年紀了。與其中一位來自澳洲的爺爺閒聊後,出於好奇於是斗膽問了問這樣一趟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航行是要花費多少?澳洲爺爺說『你們一定不相信我說的』『但是我付了 3 萬澳幣』。
三萬澳幣約合 66 萬新台幣,都足夠我們環球旅行一年半了,那一瞬間突然覺得我們在格陵蘭的支出根本小意思。
關於黃色健行步道,其實原本沒打算要走的,但因為在遊客中心聽說在這個步道上、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從岸邊親眼目睹座頭鯨,所以立馬改變心意、去試試我們的運氣。
遊客中心的年輕服務小姐講的是真的,我們還真的在黃色步道上親眼目睹數頭座頭鯨噴氣、潛水與悠遊於水面上!
Ilulissat 的夏季活動選項之一有 4 小時的出海賞鯨之旅,2018 年 9 月的價格為 1,195 丹麥克朗,約合新台幣 5,800 元,提供了更近距離觀看鯨魚的機會,但我們其實對於站在岸邊、距離稍遠但是完全免費,已經非常滿意。
伊魯利薩特冰峽灣絕對列在人在旅途的『此生必訪』清單之上
極光
在遊客中心時,我們也看到另一項冬季才有的活動(包含九月)- 2 小時的極光團,每天晚上 10 點出團,費用 250 丹麥克朗,約合新台幣 1215 元。
這表示什麼?這表示著我們在 Qaanaaq 沒追到的極光,在 Ilulissat 終於有機會了,而且我們租的公寓視野超好,我們就不打算參加極光團,而是坐在暖暖的屋裏等極光就好!
住宿
我們在網路上發現 Ane 的公寓,距離市區雖遠(步行 20 分鐘,計程車約 50 丹麥克朗),但價格平易近人許多(約 3,300 新台幣/每晚),且因為在一個小坡上,故視野超好。也因為如此,我們才覺得坐在屋裡邊喝茶邊等極光就好,何必出門給冷風吹。
結果,又被大自然給打槍。每天晚上都等,還是沒看到。前兩個晚上我猜真的是運氣不好還是怎樣,萬里無雲但啥都沒有。後兩個晚上因為下雪、雲層超厚,這就真的沒轍了。當時也只能把唯一希望放在下一站 Qeqertarsuaq(凱凱塔蘇瓦克)了。
Ilulissat 雖然才幾千人,但這規模在格陵蘭已經是不得了的大城市了,且因為觀光客多,故這裡的一切都比我們去到其他格陵蘭城市都還完整、齊全,重點是 - 有沖水馬桶!但即使如此,網路依然是高不可攀的玩意,放棄在格陵蘭上網的想法吧。
交通
公共運輸與計程車 Taxi
我們在 Ilulissat 有看到過公車站牌,但實際上沒有公車,不知為何。
計程車則是當行李多時的好朋友,例如要去機場或是碼頭等距離稍遠的地方。在 Ilulissat 使用計程車唯一的麻煩是,計程車不是在路上攔就有的,得打電話叫。所以沒有本地號碼的我們,都是厚著臉皮請人代撥。
Ilulissat 的計程車都是照錶收費的,從市中心到機場約 55 丹麥克朗,約合新台幣 267 元。
Ilulissat 的限速牌,是給拉雪撬的人看得。我也很好奇冬天有沒有狗拉雪撬計程車呢?
Disco Line 迪斯科灣渡輪
在 Ilulissat 待了兩天之後,我們便搭著渡輪越過迪斯科灣,來到迪斯科島上的小聚落 Qeqertarsuaq(凱凱塔蘇瓦克)。
夏季時候,當乘客遊客較多時,Disco Line 這家渡輪公司有提供聚落之間點對點的直航服務,例如 Ilulissat 與 Qeqertarsuaq 在七八月間有直航。而我們搭乘時已是九月份,已進入旅遊淡季,所以該航線改成沿途停靠 Ilulissat - Aasiaat - Kitsissuarsuit - Qeqertarsuaq 的路線。
這一段繞路沿途停靠的航線約需 7.5 小時。渡輪上有提供付費的餐飲服務,例如 10 丹麥克朗的茶跟咖啡、25 丹麥克朗的汽水飲料、15 丹麥克朗的巧克力條、30 丹麥克朗的 pizza 以及 25 丹麥克朗的杯麵。我們則是事先準備好自己的早午餐零食等。
根據線上地圖,Ilulissat 似乎只有一個碼頭,但還好我們謹慎地事先拜訪了渡輪公司 Disco Line 在市中心的辦公室,才知道原來渡輪停靠的是另一個在 Amuttivimmut Aqq 路上的碼頭,見碼頭位置地圖。
這一趟航行也勉強算是達成那十大必做的事之一的『獨木舟穿梭於冰山之間』,只是我們的是『渡輪穿梭於冰山之間』。
youtube
當我們數天後從 Qeqertarsuaq 返回 Ilulissat 後,該渡輪的抵達時間是午夜時分,沒有計程車在碼頭等候。但這對我們而言根本不是問題,請船員們幫個忙撥通電話叫車即可順利搞定。
更多關於我們的格陵蘭故事?
迪斯科島的小漁村 - Qeqertarsuaq
世界最北的人類聚落 - Qaanaaq
冰封的北國 - 格陵蘭
1 note · View note
rtw-900d · 5 years
Text
台灣公路之旅
過去我們用了好多時間在認識台灣以外的世界,然而那一段 900 天的環球之旅開始讓這個想法會三不五時浮現腦中:『花點時間重新認識自己的家』。
2019 農曆過年前 10 天,當大部分人歲末年終、正忙碌著把一整年的工作收尾,然後準備回家過年,我們便把握住這個可能是一年之中難得的旅遊淡季,來了一次久違的台灣公路之旅。以下是我們的路線圖,其中包括我們看過的、吃過的跟睡過的。當然最重要的 - 照片,也一並附上!
Tumblr media
點這裡看互動式大地圖
台東
12 年前的 2007 年底,看完當時的一部電影《練習曲》後沒多久,便一個人獨自上路去單車環島了。當騎到台東太麻里時,也聽說過有這個所謂的全台灣最美車站 - 多良車站,可是當時卻偏偏找不到在哪。2019 年再訪,多良車站已經成了一個東海岸熱門景點,遊客多、路邊停車也多,雙多讓想錯過都不太可能。
台東的『初鹿』是台灣一個知名的乳製品品牌,那既然我們都已經到了該品牌的家鄉『初鹿牧場』,那就喝瓶鮮奶再繼續上路吧。
近年來於每年夏天 6 - 8 月間,臺東縣政府會在鹿野高台舉辦熱氣球嘉年華。我們一直耳聞過鹿野高台這個地方,但從來不長啥長啥樣,所以我們就開過來瞧他一瞧。
台東海濱公園旁大排長龍的黃記蔥油餅
來到台東,不可能不吃台東著名小吃米苔目吧。我們吃了鼎東客運三角窗大樹下米苔目這間。
林家臭豆腐
寶桑豆花
池上
當我們投宿的民宿的老板娘提到,多數遊客在冬天一月份來到池上,大概都是為了油菜花。我們則笑了笑說,我們其實是為了池上飯包來的。講真的,當提到池上,第一個浮現我的腦海的會是池上米跟池上飯包,再來才會是其他,例如近幾年挺紅的金城武樹跟伯朗大道吧。
我們就是想在池上吃池上飯包嘛!當天晚餐。
另外,為了避開人潮以及有多點時間品味這個小鎮,我們決定在池上留宿一晚,然後隔天早起、在騎著單車去伯朗大道找金城武樹。
大坡池
池上田間羊腸小徑
池上的田與山
據說『伯朗大道』之所以成了伯朗大道是因為伯朗咖啡的一支電視廣告,不過我是沒看過該廣告啦。
長榮航空 2013 年的 I See You 廣告中,金城武在此茄苳樹下乘涼、喝茶,此樹因而一夕暴紅,後被暱稱為『金城武樹』。
因為有了爆紅的金城武樹,台灣歌手蔡依林也來了池上,也找了另一棵樹拍了照,後來這棵樹也成了『蔡依林樹』。
吉本肉圓
大池豆包豆皮豆漿店的豆皮、豆花與豆漿
福原豆腐店的山葵醬油豆花,很 ... 不知怎講的味道組合。反正我是吃了,您敢嘗試嗎?
福原豆腐店的臭豆腐
花蓮
花蓮有一個叫『六十石山』的地方,是台灣東海岸數一數二的迷人奇景之一,網路上已經一堆別人拍的美照,可是我們還真沒去過、也沒想到要去。然而前一晚在池上時,跟比利時旅客一家三口住進同一間民宿,與他們閒聊中恰好提到六十石山這個地方,那一瞬間突然驚覺『對喔,六十石山剛好也在往花蓮的途中,何不把握現在這個最好的機會呢?』
一般人們都挑選對的時節來到六十石山看金針花海,一片黃澄澄的,很美。我們到訪的季節沒特別挑選過,僅有綠油油的一片,但其實也挺美的。
最近 Starbucks 在花蓮的吉安鄉開了一間所謂的『貨櫃屋星巴克』(上圖),馬上就成了新的花蓮打卡聖地。看了地圖後發現離我們住的民宿不遠,即使我們不是星巴克粉,但也想說『要是人不多,就去拍個照順便喝個咖啡吧。』結果我們低估了打卡人潮,即使是旅遊淡季,但整間星巴克的遊客依然多到滿出來。於是我們裡外拍拍照就閃人了,改到位於花蓮市區的一間由老屋改裝的咖啡館 Caffe Fiore(下圖),找個安靜角落喝杯午後咖啡。
公正包子
來藏在山裡的『秘密雞地』吃烤雞跟烤魚,這是真正在地人才知道的美味
慶豐麵店的乾麵
中橫公路
當離開花蓮後,我們有兩個路線選擇,但最終目的地都是回高雄過農曆新年。
第一個選項是,繼續北上到宜蘭、然後台北,然後再順著國道一號或國道三號到高雄。但我們選擇的第二個路線『中橫公路』,這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我,不曾完整走過的一條路。中橫公路橫貫中央山脈、連結台灣東西兩側,堪稱台灣工程奇蹟之一。即便今日的中橫公路的谷關德基路段已經斷了,但我們依然可以改道走合歡山、清境農場的方向下山。
中橫公路東海岸入口牌樓
長春祠位於中橫公路上、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是為了奉祀當年闢建台八線中橫公路,不幸因公殉職的工程人員靈位。由於中橫公路工程艱鉅,時有傷亡,當時的台灣省公路局為了告慰英靈,於是在 1958 年,擇定湧泉水瀑上方築祠。
岳王亭吊橋
中橫公路一景
合歡尖山步道
海拔 3275 公尺的武嶺,是台灣公路系統的最高點。
清境農場的晨間薄霧
清境民宿提供清粥小菜當早餐。清粥小菜也算是台灣民眾喜愛的早餐選項之一,但對於前面提到過的比利時一家而言,他們覺得這很奇怪,為什麼早餐要吃這麼多『菜』。
新中橫公路
從清境農場離開後,又有兩條路線選項,一是從埔里到台中,再到高雄,而我們又選了第二選項、也是沒走過的新中橫公路。
在我們前進新中橫公路前,會先經過日月潭,於是我們挑了間湖畔茶館,邊觀賞湖景邊喝本地產的日月潭紅茶。愜意。
2,800 歲的鹿林神木,是台灣第二大神木。
塔塔加夫妻神木,可惜夫樹已倒,獨留照片中的妻樹。
當我們在咖啡大國哥倫比亞時,當然特別去參觀了咖啡莊園。那當在台灣時,當然不可能也不應該錯過參觀茶園的機會。
奮起湖是一個安靜的小山城,相較於她的鄰居阿里山,奮起湖真是個低調的地方。但也因為她的低調與阿里山的名氣,讓多數的遊客都選擇住到阿里山去,也方便看隔天一早著名的『阿里山日出』。反正我們本就沒打算看阿里山日出,所以住到奮起湖來,而這一個逆向思考,倒是給了我們一個安靜清幽的一夜,在山城奮起湖。
奮起湖周遭有數條不錯的健行步道,可以看到神木跟竹林等。我們也花了一兩個小時繞了一圈。
奮起湖巨木
老實講喔,我們之所以選奮起湖,不僅僅只是為了安靜、清幽以及健行步道,還有另一個理由,說不定已經有人猜到了...『奮起湖便當』。當天晚上我們正吃著晚餐時,順道與一組上海遊客閒聊。有人問道我們為什麼來到奮起湖,我們雙雙低頭看了一眼奮起湖便當,並表示這就是原因。他們那一瞬間才知道原來便當也是當地特色之一,立馬請旅館老闆娘代訂幾個、也想品嚐看看。
奮起湖的民宿也是提供清粥小菜當早餐
嘉義市
對於嘉義,我們唯一的計畫就是吃,吃當地特色小吃當午餐,然後接著上路回高雄。
嘉義火雞肉飯,來嘉義不可能錯過這一道的吧?
林聰明沙鍋魚頭
阿娥豆花
台灣不知從何時開始流行起嘉義蛋��,聽說某幾間還特別���名,想跟店家買還買不到,都只能跟外頭的代購黃牛買。還好還是有些不用排隊,例如丹鳳蛋捲,所以我們就買了幾包當過年的零食。
高雄
高雄是我的家鄉,但過去的我總覺得高雄好像沒啥看頭,或許是因為年紀輕不懂?或許是因為太熟悉?或許是不夠成熟所以不懂家鄉的美?
若把在澳洲的日子算進去,我們已經用了八年的時間在環遊世界,探索台灣以外的地方,在這之間倒是都沒有機會在家裡跟家人過農曆年。這回趁著 900 天的環球旅行剛結束的機會,硬是要在家、台灣待到農曆過年,一是為了一頓年夜飯,二是借此機會多認識一下自己的故鄉。
與家人的年夜飯
蓮池潭龍虎塔
左營蓮池潭玄天上帝神像
高雄孔廟
喝孔廟咖啡也是一種新奇體驗
在孔廟寫字寫書法
品茗
樺達奶茶
第一次吃到的南瓜豆花與紫薯豆花 @高雄天豆福有機豆花
老四川火鍋
說來慚愧,我曾在左營海軍基地服役了一陣子,居然不知道在基地旁邊有這麼一間人氣酸菜白肉鍋,而是偶然翻雜誌看到才知... 趕緊邀請爸媽一起來吃 @高雄左營劉家酸白菜火鍋
餛飩湯圓 @老左營汾陽餛飩
木軸咖啡館
高雄鹽埕區的米糕城
鹽埕區永和小籠包
大胖豬油拌麵
如果早些年爸媽問說我對於拜訪佛光山、然後順便吃一頓素菜有沒有興趣?我大概會說『喔... 我要幹嘛幹嘛,還是下次吧...』但現在我居然說『好喔,反正也沒去過,一起去看看吧。』
會有這樣的轉變大概是『過去幾年在外面世界看了許多之後,突然發現自己家鄉的認識甚少,也該是花點再次認識故鄉的時候了。』
佛光山是個佛門聖地,但我們不必是佛教徒也可以去參觀,就如同我們也不必須是天主教徒或是伊斯蘭教徒,也可以參觀世界各地大多數的教堂與清真寺。這趟回台灣,共來了佛光山兩次,第一次的拜訪��經驗就已經讓我感到驚艷,第二次因為慶祝農曆新年所以有花燈跟煙火,更是讓我見識到過去在世界各地時、不曾有過的獨一無二的體驗。
前面提到過的比利時一家,其中這家的女兒呢,正在新竹的交大讀碩士班,爸媽則是來探望女兒、順便讓女兒帶著他們遊台灣。閒聊後得知這回已經是他們第三次來台灣了,在此之前,兩老從沒搭過飛機,因為從沒離開過歐洲。因為他們說到台灣東西南北都快走透透了,於是我們好奇地問說他們最喜歡台灣的哪一處跟哪一部分。當我問這問題的同時,我心中也猜了一個答案,我們的讀者也在我們的臉書猜了不少其他的答案(見人在旅途),那他們的答案其實是台南的古蹟以及高雄的廟,例如佛光山,二老已經拜訪兩回了。
白天時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過年期間掛起的燈籠
佛光山 2019 年的春節平安燈法會
佛光山 2019 年的春節平安燈法會的燈光秀
晚安高雄,晚安我的家。
0 notes
rtw-900d · 5 years
Text
冰封的北國 - 格陵蘭
我們為何挑上格陵蘭?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回到十年前、當我們倆間開始有結婚相關的話題開始。當時我提議『在格陵蘭的冰山前單腳下跪求婚,然後一趟環球旅行就是我們的蜜月』。這大概就是『格陵蘭』這三個字出現在我們的話題中的開端。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因為突來的澳洲遠行,讓我們的格陵蘭想法與環球蜜月都遲未執行,直到 2016 年初。
2016 年初在雪梨,我們雙雙辭職並開始積極著手期待已久的環球旅行(遲來的蜜月)。當我正坐在地上看那一大張世界地圖並計劃去哪去哪時,我又看到了地圖左上角、幾乎五分之四在北極圈內的白色大島格陵蘭,於是便提議『把格陵蘭當成旅行的終點吧?』
於是,地圖上的格陵蘭的多了一根代表終點的小旗子。
格陵蘭(Greenland)
Greenland 字面意思為『綠色土地』,然而格陵蘭絕大部分都位於北極圈內且被永凍冰層覆蓋,是地球上最大的島(澳大利亞與南極一般被視為『洲』而非島嶼)。格陵蘭在地理位置上其實屬於北美洲,但是島上的不管是人文或是政治經濟等,都更偏向北歐。然而有趣的是,現今島上佔 88% 的居民伊努特人(Inuit),卻是西元 1300 年左右、來自加拿大的移民。
註:Inuit 在伊努特語中其實就是指『人』。伊努特人其實也是愛斯基摩人的一支,不過他們改自稱伊努特人,因為爱斯基摩人其實意指『吃生肉的人』,帶有貶義。
Tumblr media
格陵蘭面積約 216 萬平方公里,世界第 12 大,約莫 10 個英國大小。然而其人口僅有少少的 56,000 人,其中絕大部分都居住在格陵蘭島的西部與西南部。 故格陵蘭也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
格陵蘭是個雙語國家,絕大多數的居們都至少說上兩種語言:格陵蘭語(Kalaallisut/官方語言)與丹麥語。然而在格陵蘭北部與東部的居民,其實在方言的使用上是更普及的。
行前計劃
2018 年 6 月底,當我們還在加拿大的多倫多時已經開始上網了解並著手準備即將來到的格陵蘭之旅。當時我們準備的方向大致上可分為底下幾類:
格陵蘭需要簽證嗎?
格陵蘭怎麼去?交通工具是啥?
我們要何時去好?
我們想要的行程路線是?
在格陵蘭要住哪?
格陵蘭的貨幣與物價?
格陵蘭簽證
在談到格陵蘭簽證之前,先來點背景知識:
格陵蘭是丹麥王國框架下的框架内的自治國,於 2008 年公投、2009 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的自治區,然而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理。格陵蘭曾隨著丹麥於 1973 年加入歐洲共同體(歐盟前身),然而根據 1982 年的公投結果以及1985年的《格陵蘭條約》,格陵蘭選擇退出了歐洲共同體,故今日的格陵蘭,即便是丹麥王國的一部分,但是並非歐盟成員。
若國籍在丹麥的免簽國家清單列表上,那麼該國護照持有人也可以免簽證進入格陵蘭。以中華民國(台灣)為例,因為中華民國在丹麥的免簽證清單上,所以中華民國護照持有人無需簽證進入格陵蘭。
但如果國籍不在免簽清單上,則必須跟丹麥政府申請特別簽證許可。一般丹麥簽證『不』適用於格陵蘭,歐盟申根區其他國家的簽證(例如德國簽證)也『不』適用於格陵蘭。
最新相關規定請見 Visa to the Faroe Island or Greenland。
格陵蘭怎麼去?
當尚在規劃階段,我們以為飛機是唯一選項。但當看到機票價格,史黛西瞪大雙眼、直說太貴了乾脆不要去了。我則覺得我們倆千辛萬苦、旅行了這麼久、走了這麼遠,不能也不應該在最後階段放棄。仔細評估後外加看了看帳戶餘額,我們還是硬著頭皮把機票刷下去了。
後來在格陵蘭、遇到好幾位搭乘遠征郵輪的遊客。其中一位澳洲老大叔說他付了三萬澳幣(約合新台幣 67 萬)才搭上這船。
聽完秒覺得搭飛機還是挺划算的。
目前有兩家航空公司飛格陵蘭路線:格陵蘭航空(Air Greenland)與冰島國內航空(Air Iceland Connect)。格陵蘭航空提供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與格陵蘭之間的直飛航線以及完整的格陵蘭國內航線。冰島國內航空則另外提供了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與格陵蘭間的直飛路線。
幾經評估我們未來的旅行路線以及價格成本等等之後,最後選擇了格陵蘭航空的丹麥 - 格陵蘭路線。
依照以往的邏輯,一個國家的國門通常都是首都的機場,然而格陵蘭是個例外。格陵蘭主要的交通樞紐是康克魯斯瓦格鎮(Kangerlussuaq),而非首都努克(Nuuk)。故所有來自丹麥的飛機,都會先飛到康克魯斯瓦格鎮,然後所有乘客下機、等候轉機、換小飛機或是直升機,接著再飛往格陵蘭各地的城市。
Tumblr media
來源:格陵蘭航空
至於格陵蘭國內的交通部分,格陵蘭航空有小飛機以及直升機連結全國各大小城市。至於陸路選項?由於格陵蘭國內各城市間因氣候與地形故無道路或鐵路連結,所以完全不用考慮。
上面照片當我們 2018 年 9 月於康克魯斯瓦格鎮的國際機場拍的,當時暴雪紛飛。照片中可以看到格陵蘭航空用來專飛格陵蘭-丹麥國際路線的大型噴客客機(右),小一點的螺旋槳式的飛機(左)則是飛國內線,離如康克魯斯瓦格鎮與伊魯利薩特(Ilulissat)。
底下的照片則是格陵蘭航空的直昇機,用來連結更偏遠的小型城鎮,例如 Siorapaluk。
格陵蘭國內雖無陸路交通,但是在部分地區有船運公司 Disco Line 所提供的水陸交通可供選擇,如西岸的迪斯科灣(Disco Bay)以及格陵蘭南部地區。然而這水路僅在夏季海上無結冰時才有通行喔。也因爲有這個選項的存在,讓我們在 2018 年 9 月、拜訪迪斯科灣區時,提供了更彈性的交通選項。
幾月去格陵蘭?
大家對於格陵蘭這樣的極地,總會有某些期待,例如期待看到極光、永晝與凌晨的太陽以及永恆的黑夜等等。幸運的是,在格陵蘭,以上奇景都看得到;不巧的是,絕大部分遊客無法在一趟旅行中一次看齊。
太陽永不落下的永晝與凌晨的太陽,僅有夏季才看得到。24小時的永恆黑夜,則只有冬季才會發生。而極光,當然在永晝時是看不到的呀,其他時候,也得看緯度高低跟月份。下面照片是接近凌晨時分的日落。
不僅是以上的自然奇景,格陵蘭本地居民的活動也是隨季節而變動的。例如,狗拉雪橇只有在冬季、路面積雪、海面結冰時,才會出動使用。來到格陵蘭的遊客若想體驗狗拉雪撬,只也能挑對時節(冬季)來了。
綜合以上遊客在意的點,搭配上我們自己也很在意的『季節與各項價格(如交通與住宿等)的變化』、『旺淡季所造成的交通班次增減變化』、『淡旺季遊客量與住宿供需間的問題』等等,經仔細評估後,我們決定在 2018 年的 9 月 12 日至 9 月 27 日,以 16 天的時間來探訪格陵蘭,也為我們已經長達 900 天的環球旅行畫下句點。
我們的格陵蘭 16 天行程
如果您是這裡的長期讀者,那應該會知道我們倆的旅行速度很慢、特別愛 long stay,每個國家都要待上好一陣子、細細品味之後才願意繼續前進。例如吉爾吉斯的五十幾天,坦尚尼亞的一個月,智利的五十幾天以及秘魯的將近三個月。但是格陵蘭的高物價,使我們無法在這裡 long stay。
由於格陵蘭九月份開始進入旅遊淡季,故航空飛行班次不僅減少,機票價格也飆高,故即使我們真的想全島跑透透多看多了解格陵蘭一點,但從財務角度來看,若沒有贊助,是不太可能的。最後我們幾經思量後訂了一個 16 天的計劃行程,精挑細選了三個格陵蘭城市: 哥本哈根(丹麥) → 卡納克(Qaanaaq) → 伊魯利薩特(Ilulissat) → 凱凱塔蘇瓦克(Qeqertarsuaq) → 伊魯利薩特 → 哥本哈根
這樣旅行路徑的交通工具,除了伊魯利薩特與凱凱塔蘇瓦克之間是靠渡輪航行之外,其餘都是搭乘格陵蘭航空的飛機。這一趟倒是沒有用到直升機。
Tumblr media
點擊這裡看互動式大地圖
哥本哈根國際機場
稀薄空氣、刺骨寒風、疲憊身軀、沈重步伐。當立於非洲大陸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頂峰、標示著海拔 5,895 公尺的立牌出現在不遠處時,心情無比激動,淚也不禁從眼眶留下(登上吉力馬札羅之夢)。
當我們背著四個背包走進哥本哈根機場,站在格陵蘭航空 check-in 櫃台前的那一刻,心情很類似。
為了這個旅行,我們準備了 10 年。三年前的 2016 年初,我們決定將計畫付諸實現,足跡遍及五大洲。旅行中的大大小小、有甘有苦,更改變了我們,但沒變的始終是朝目的地前進的堅定步伐。
900 多天過去,我們兩人四個背包終於出現在這個機場的這個位置,準備飛向旅程的終點站。這種激動心情,不流個淚,怎麼可能?(見終點也是起點)
更多關於我們的哥本哈根與瑞典的經歷見聞,請見源自北歐的哥本哈根與馬爾默。
卡納克(Qaanaaq)
Qaanaaq,位於北極圈以北 1,100 公里的格陵蘭極北小聚落,是絕大多數格陵蘭人一輩子都沒到過的地方,而我們一待就是一星期。
關於我們的卡納克故事,請見世界最北的人類聚落 - Qaanaaq。
伊魯利薩特(Ilulissat)
來到格陵蘭之前,我們也見過所謂的冰山,然而那與我對格陵蘭的聽說與想像『放眼望去盡是』,有著程度上的差異。而我這個未曾得到驗證的幻想,一直到了傳聞中的『冰山的故鄉』 - Ilulissat(伊魯利薩特),才算是真正親眼見證。
關於我們在伊魯利薩特的大小事,請見冰山的故鄉 - Ilulissat。
凱凱塔蘇瓦克(Qeqertarsuaq)
七個半小時的乘風破冰及穿梭於冰山之中,渡輪終於把我們從 Ilulissat(伊魯利薩特)帶來到到迪斯科島上、僅有 845 個居民的與世隔絕小村落。
關於我們在凱凱塔蘇瓦克的所見所聞,請見迪斯科島的小漁村 - Qeqertarsuaq。
格陵蘭的官方貨幣
丹麥克朗(DKK)是格陵蘭的唯一官方貨幣。根據格陵蘭官方旅遊網站 Visit Greenland,格陵蘭並非到處都有提款機喔,僅有以下稍微較具規模的城鎮有提款機 ATM: Nanortalik, Narsaq, Qaqortoq, Paamiut, Nuuk, Maniitsoq, Sisimiut, Kangerlussuaq, Aasiaat, Qasigiannguit, Ilulissat, Qeqertarsuaq, Uummannaq, Upernavik, and Tasiilaq (最新資訊見 Which currency and credit cards can I use?)
因為提款機普及性的問題,所以我們還是稍微計算一下整趟旅行的哪些部分需要現金以及需要多少,並在飛進格陵蘭之前,提前準備一些丹麥幣現鈔,以防萬一,尤其是有計畫前進一些偏遠較小的聚落,如 Qaanaaq。
信用卡與簽帳金融卡(debit card)的部分,我們去的三個城鎮的超市都收我們的國際卡,使用上完全不成問題。
至於我們是在哪裡提領以及以歐元兌換丹麥克朗現金呢?請見源自北歐的哥本哈根與馬爾默。
格陵蘭的消費物價
以下均已 2018 年 9 月 21 日的匯率計算:
1 丹麥克朗(DKK) = 新台幣 4.85 元
1 澳幣 (AUD) = 新台幣 22.39 元
機票
格陵蘭航空(哥本哈根 - 卡納克)單程/每人:DKK8,892(新台幣 43,126 元)
格陵蘭航空(卡納克 - 伊魯利薩特) 單程/每人:DKK5,446(新台幣 26,413 元)
格陵蘭航空(伊魯利薩特 - 哥本哈根) 單程/每人:DKK3,908(新台幣 18,953 元)
渡輪
Disco Line (伊魯利薩特 - 凱凱塔蘇瓦克) 單程/每人:DKK685(新台幣 3,322 元)
Disco Line (凱凱塔蘇瓦克 - 伊魯利薩特) 單程/每人:DKK685
住宿
卡納克/每晚/每『人』: DKK550(新台幣 2,667 元)
伊魯利薩特/每晚/每間:AUD147.49(新台幣 3,302 元)
凱凱塔蘇瓦克/每晚/每間: AUD104.89(新台幣 2,348 元)
Wi-Fi 網路
同樣身為旅人,我們深知免費 Wi-Fi 對旅人的重要性。但是當來到格陵蘭,忘掉它吧。為何這樣說?因為在格陵蘭找到免費 Wi-Fi 的可能性基本上是零。
我們曾在康克魯斯瓦格鎮國際機場的餐廳與鄰桌的客人聊天,他們提到他們努克(Nuuk) 家中的網路費一個月是 DKK1,500,合新台幣 7,500 元。這讓我回想起 2016 年時,我們澳洲家中的網路,一個月也不過澳幣 60 元,合新台幣 1,345 元。這樣有沒有懂?
在講網路貴的原因之前,先跟大家溝通一個小知識。現在我們之所以可以上網,一、是有一條線路從外面路上拉進家裏,然後這條線再輾轉地連到電信公司去;二、無線 4G 上網,機器直接無線連到基地台,基地台再連到電信公司去。然後世界各國的電信公司再透過海底通信電纜,這整個世界的網路串連起來。這個目前的做法。然而這個方法,在格陵蘭這個北國卻不太適用。有人猜得到原因嗎?
海底通訊電纜在格陵蘭之所以不那麼實用,主要是因為其地形氣候與環繞周圍的大冰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海底通訊電纜破壞掉。故在格陵蘭,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通訊,透過成本昂貴的衛星傳輸搭配微波無線電依然是最主要的方法。所以呢,在每一個城鎮,基本上都可以看到一個衛星塔或是微波無線電塔的蹤影(見底下照片)。居民們的日常通訊與電視訊號等等,就全靠這個了,其重要性是可見一班。
假若真的需要 Wi-Fi,還是有地方可以找到付費的,例如:
Kangerlussuaq 機場:一小時 DKK40(約新台幣 200 元);三小時 DKK100;24 小時 DKK200;三天 DKK400
Ilulissat 機場:30 分鐘 DKK30;一小時 DKK60
迪斯科島上的 Hotel Disko Island:30 分鐘 DKK40;一小時 DKK70;24 小時 DKK120
卡納克物價
龜甲萬醬油 250g: DKK49.95
杯子泡麵: DKK19.95
Nutella: DKK34.95
葵花籽油 1L: DKK22.95
新鮮青椒/甜椒/個: DKK10.95
冷凍青花椰菜 x 2 包: DKK25
冷凍披薩 x 1 盒: DKK39.95
雞蛋 x 12: DKK25
雀巢即溶咖啡 100g: DKK52.95
新鮮馬鈴薯/公斤: DKK14.95
義大利麵/公斤: DKD19.95
白米/公斤: DKK34.95
三星 55 吋 LDE TV: DKK9999
紅魚/公斤: DKK42.75
伊魯利薩特物價
冷藏牛排/公斤: DKK159.07
冷藏豬排/公斤: DKK105.82
品客洋芋片 165g: DKK32.95
格陵蘭鱈魚/公斤: DKK33.24
冷凍蔬菜 750g: DKK25.5
冷藏碎牛肉/公斤: DKK41.89
冷凍格陵蘭蝦/公斤: DKK67
冷凍紅蘿蔔/公斤: DKK25
新鮮大蔥 x 3 根: DKK28
新鮮水果 8 顆 (蘋果, 李子, 油桃, 柳丁, 西洋梨): DKK25
西瓜/個: DKD35
凱凱塔蘇瓦克物價
雞蛋 x 10: DKK27.95
獨角鯨魚皮/公斤: DKK449
格陵蘭比目魚/公斤: DKK45.75
格陵蘭鱈魚/公斤: DKK44.95
格陵蘭干貝/公斤: DKK228
更多關於我們的格陵蘭故事?
世界最北的人類聚落 - Qaanaaq
冰山的故鄉 - Ilulissat
迪斯科島的小漁村 - Qeqertarsuaq
0 notes
rtw-900d · 5 years
Text
世界最北的人類聚落 - Qaanaaq
Qaanaaq,位於北極圈以北 1,100 公里的格陵蘭極北小聚落,是絕大多數格陵蘭人一輩子都沒到過的地方,而我們一待就是一星期。
為何 Qaanaaq(卡納克)
2008 年 9 月,我第一次飛進北極圈,成功抵達美國最北城鎮、位於阿拉斯加、北緯 71.2906 度的 Utqiagvik (Barrow)。從那之後,『希望能再突破這個紀錄』的想法三不五時就會出現在腦中。
當我們在規劃格陵蘭怎麼走的時候,這個想法衍伸而來的策略 - 從北開始找,於是便在地圖上發現了 Qaanaaq(卡納克)。
Qaanaaq 的一星期
Tumblr media
我們之所以會待上一星期,倒不是因為這裡有很多事可做可玩,而是算是有『計畫地』被『困住了』。因為九月份開始進入冬季後,這裡的飛機班次減到一星期僅有一班。換句話說,除非我們下飛機,迅速村裡走一走後,立即搭同一班機離開,不然以 7 為倍數的天數後機場再見是很正常的。
Qaanaaq,老實講不算是個觀光客會來的地方。『這裡有任何觀光設施嗎?例如我可以租到獨木舟嗎?』我問道。我們的民宿主 Kim Petersen 先生簡單回答一句『No』。
Kim 說的是真的。
Qaanaaq,這個位於北緯 77.4670 的格陵蘭最北聚落,也是地球上有人類長住的最北聚落之一,僅有一間超市、一間 bar、一間小博物館、一個巨大的衛星通訊塔、一些其他生活必要設施,例如電廠、水廠、教堂、醫院與養老院等,再加上約 636 個居民,加上偶爾來做做研究的極地專家學者們。除此之外,荒蕪一片。
所以我們的七天,基本上就是逛逛超市,嚐嚐本地食材,繞繞村里四處,在屋內看看電視,翻翻屋內的書,晚上熬夜等極光,差不多就這些。
Qaanaaq 有遊客?
在 Qaanaaq 的一週中,遇到的人都是本地村民,僅有偶爾在超市遇到的極地研究學者一兩個,所以我們一直以為這裡只有我們兩個遊客,直到某一天晚上正認真熬夜等極光時,在遠處地平線注意到不尋常的燈光。
『那是一條船嗎?』『幹啥的?』『怎麼三更半夜的來這裡?』一堆問號在我們腦中。
隔天早上,見到大船上開始有人搭著橡皮艇上岸來。出於好奇,我散步到岸邊瞧瞧這群人是誰。
原來是一群搭乘郵輪、來自世界各地的銀髮族遊客。從加拿大出發,在格陵蘭結束,約兩週走西北水道(Northwest Passage)這一條路線。多少錢一趟這樣的旅行這個問題,當時忘了問,不過後來在伊魯利薩特(Ilulissat)幫大家問到了個數字。喔對了,當時跟其中某位嚮導聊天時,他特別糾正我的用詞。他說他們的旅行是 Expedition(遠征),而不是 Cruise(郵輪)。
博物館
Qaanaaq 雖小,但還有個博物館。雖然博物館很小很不起眼到沒人講會忽略它,但裡面還真有不少有趣的東西。我們在 Qaanaaq 的前幾天都不得其門而入,因為門總是鎖著的。但是感謝那一群搭船來的『遠征隊』事先聯絡過了,所以特別開門讓銀髮族探險隊逛逛。我們也就藉機混了進去。
博物館裡負責解說的伊努特年輕人叫 Aleq Peary,與 1909 年、宣稱第一個抵達正北極的美國探險家 Robert Peary 有著相同的姓氏。
您猜對了嗎? Robert Peary 正是 Aleq 的曾曾祖父。Robert Peary 原本在美國就有老婆小孩,但在格陵蘭訓練期間,又跟一位伊努特年輕女孩(Aleq 的曾曾祖母)交往,後生了小孩。這也就是為何格陵蘭後來開始有 Peary 家族的原因了。
得知 Aleq 的身世之謎後,某位大叔問道:『你有因此想住到美國去嗎?』
Aleq 的回答簡潔有力:『我愛我的家。』
即使這年頭很多人都想去美國、不管是去工作或是去生小孩,但 Aleq 顯然認為北國格陵蘭才是他的家。
Qaanaaq 的『北極熊超市』
Pilersuisoq 是格陵蘭的一個連鎖超市,對我們兩個旅客而言,最讚的是 - 在這地表最北的人類聚落居然有開這樣一間還很像樣的超市,裡面還賣不少東西哩!那我們為何把這間超市暱稱為『北極熊超市』呢?因為這超市外總是立著一隻高高的旗杆、而旗杆上有一面飄揚的北極熊旗。
我們在 Qaanaaq 時的九月份、初秋,溫度就已經是零度以下了,其中幾天還飄雪,就更別提冬天了!根據維基百科,Qaanaaq 創下的低溫紀錄是零下 58°C 度。天寒地凍加上冰天雪地大概是最適合 Qaanaaq 的形容詞了。故在這裡基本上是沒有樹也無法農作。一切生活用品、包括蓋房子需要的材料、衛生紙、飲料、電視等等,拜運輸科技與全球化所賜,都從南方以補給船運來。那這艘補給船呢,一年就夏天來個兩趟,然後就是隔年再見了。
運氣不錯的我們,在抵達 Qaanaaq 的前幾天,當年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補給貨輪才剛補完貨離開,所以超市貨物魚蝦零食蔬菜水果超齊全,不過價格依然貴就是了。
喔對了,超市可用信用卡,但感應式的���能尚未開通,想用手機感應付款的朋友得再等等囉。
郵局兼銀行
一進入北極熊超市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右手邊的郵局兼銀行。據聞這裡可以用信用卡或提款卡提領現金,每日上限 3,000 丹麥克朗。
衛星接收基地站
Qaanaaq 跟格陵蘭其他諸多城鎮一樣,不管是通訊或是電視訊號,都得仰賴昂貴的衛星與微波傳輸技術,所以底下照片中、巨大的衛星接收基地站是格陵蘭各城鎮常見的基礎設施之一。
警察局
即便 Qaanaaq 只有 600 多個居民、每個人基本上都認識這裡的每一個人,但是還是有一間警察局的、且就在我們的民宿隔壁。一直很想找個機會走進去喝個咖啡還是茶什麼的,順道了解從一個警察的角度看這個極北小聚落,但最後我們還是放棄了。
極地廁所
在 Qaanaaq,就別指望有家裡那種沖水馬桶啦,因為這裡家家戶戶都只有一個塑膠製的簡便馬桶擺在廁所裡,然後裡頭放著一個水桶、套著一個���製特厚的塑膠袋。等塑膠袋滿了、或是忍受不了臭味了,就拿到屋外擺著,等每週三次(一、三、五)的垃圾車清走。
等待被清走的排泄物、以黑色特製塑膠袋包著。
Qaanaaq 的飲用水
基本上 Qaanaaq 的居民們都是倚賴天然的冰河水過活。夏季期間,山上的冰河會融化順著溪流進海。九月時,我們還看過幾次居民在溪邊以桶子取水。至於漫漫長冬、小溪結凍之後呢?那就得靠海面上眾多的冰山來解渴啦。冰山也都是從冰河(淡水)裂解出來的,所以居民們僅需將冰山敲碎溶解後就可以飲用啦。
安全
當我們在民宿主 Kim 的車上時,我問道『在 Qaanaaq 隨處走走安全嗎?』
我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幾年前我在阿拉斯加的 Barrow 曾看到鐵絲圍起兒童遊樂區以及北極熊示警系統,主要是用於當野生北極熊突然進到村里時、達到警示與保護用途。
Kim 回說『在村裡走走基本上是沒問題的,但如果要往山上走、健行去到冰河前緣的話,最好帶隻來福槍(rifle)。如果只是爬上坡、從高處看看 Qaanaaq 倒是 ok 的。
山坡上有數個石礫堆成的塔
Qaanaaq 後面的山坡其實是個很不錯的點來觀賞極地自然奇景,例如這樣一個粉紅帶紫的極地世界。
上面這張照片是在接近午夜時拍攝的。雖然九月時的 Qaanaaq,太陽的確會落到海平面下,但是因為緯度夠高的緣故,天空一整夜都不曾完全變黑變暗,整夜都有點類似清晨或傍晚,太陽尚未升起或剛落下時的情景。
極光呢?
極光,是我們一抵達格陵蘭便開始在尋找的極地自然現象。我們每天晚上都熬夜、望著窗外半暗的天空。結果在 Qaanaaq 的一整週,啥都沒看到。
好奇問 Kim 這什麼情況,他說『我知道這聽起來會有點奇怪,但是九月的 Qaanaaq 對於極光而言,太 - 北 - 了。這個時節,極光只會在南方出現。要在 Qaanaaq 看到極光,可能得等到 12 月前後囉。』
Qaanaaq 的生活日常
Qaanaaq 相較於其他格陵蘭城市、依然保留了許多伊努特人傳統的生活方式,這也是我們選擇此地的主因其一。
Qaanaaq 許多世代的生活模式與傳統,都是因應其高緯度的極地氣候而生,也因為有這些世代累積的生活技能與經驗,讓居住在 Qaanaaq 與鄰近更小的聚落 Siorapaluk 的人們,有適當的能力在極端的氣候中自給自足存活下去。
獵人是一個高尚的工作,因為其所具備的經驗、知識與技巧,可以在天寒地凍的北國養活自己也養活家人。一般人或許會以為狩獵是男人的工作,但是在 Qaanaaq 並非如此,例如上面照片中的女居民就女獵人, 《The Meaning of Ice》這本書的作者之一、也住在 Qaanaaq 的 Toku Oshima,也是一位據多年專業的女獵人。而我們的民宿主 Kim 則是 Toku 的老公。
對了,《The Meaning of Ice》是本好書,我們很多關於 Qaanaaq 與關於伊努特人極地生活的理解,很多都是當住在 Qaanaaq 的那一週期間、透過這本書讀來的。
夏季海面無冰時,Qaanaaq 的獵人們都用機動船出海打獵,主要是獵海豹。至於皮艇 kayak,則用於鯨魚獵捕。格陵蘭對於部分物種的獵捕有著極嚴格的規定,例如鯨魚跟北極熊等。鯨魚呢,不僅有狩獵的總量管制,也限制僅能以世代傳承的老方法獵捕、包括只能用划皮艇的方式獵捕。這是 Qaanaaq 人與各地格陵蘭人對於環境的態度與共識,這種共識與態度,讓這些北國居民可以跟環境和平長久共存下去。
今日 Qaanaaq 的皮艇 kayak 其實多數都是以人造材質來製造了,例如碳纖維等。然而根據本地獵人的說法,最理想的材質依然是最古老也最傳統的『海豹皮』,因為它不僅輕巧、還提供了人造材質所沒有的堅韌性。底下照片便是一個實例,是我們之後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看到定拍攝的。
Qaanaaq 的冬季,海面都結冰了,據本地人說,以前的海冰厚度可以達到 2 - 3 公尺、冰凍的範圍也更大更廣。近十年因為氣候暖化,海冰厚度變薄、僅剩一公尺左右,結凍範圍也縮小了。
當海面結冰結凍之後,便是村里比人還多的狗兒上場的時候了。他們平常(海面無冰的季節)沒事可做時,就只有睡跟吃,所以一週也就頂多吃個兩三回。但是冬季的狩獵季節,當牠們隨著主人拉雪橇出門打獵期間,一整天的勞力活,便得一天吃上好幾餐來維持體力!
當無活可做時,狗兒們能做的不多,不是吃就是睡,偶爾就如照片中狗嚎。
Qaanaaq 與格陵蘭各地的狗兒們,各個都是經過訓練、面對北極熊都不害怕的狩獵行家,僅聽飼養主人的指令。故可別把他們誤以為是跟家裡的寵物狗一樣溫馴親人!雖然他們通常都是被鐵鍊拴著的,但保持安全距離總是沒錯的。
如前所述,格陵蘭政府立法限制特定物種的獵捕總量管制,其中包含鯨魚、北極熊以及其他稀有物種,但是海豹並不在管制名單上。所以呢,海豹基本上就成了 Qaanaaq 一年四季皆宜的獵捕對象、也提供了本地居民、包含狗兒們穩定的食物來源。
上面照片中是一隻環紋海豹。即使海豹的獵捕沒有限制,但是格陵蘭人們對於每一次打獵所得到的獵物都是心存感激、絲毫不浪費每一分可利用的部分:肉的部分供人跟狗食用,皮的部分則可做衣服跟船。
風乾中的魚干
獨角鯨皮風乾中
Qaanaaq 地區的主要方言為 Inuktun,相較於格陵蘭的官方語言 Kalaallisut,該方言反而與加拿大極地地區的語言更相近。
我們在 Qaanaaq 的期間其實有不少機會跟本地人接觸,例如週五晚上被邀請到本地小酒吧一起喝酒等等,但基於禮貌跟隱私,我們很少提出照相的要求,除非從言談中我們認為這個人對於照相這件事是不排斥的。例如底下照片中的本地獵人,就住在我們的民宿隔壁。某天下午偶然的機會下遇到他,因為他講著還 ok 的英語,且對於我們兩個外國人有點好奇,所以有機會站著聊一會。也因此我們有機會從他的角度多瞭解他的家鄉一些,然後留下一張自拍照。
其實我們的外貌是不是還長得挺類似的?或許因為我們亞洲人面孔跟格陵蘭的伊努特人有些近似,所以當我們在格陵蘭時,時有白人遊客把我們誤認為本地人,然後開始跟我們問路或其他問題、例如『你家有沒有暖氣?』等。
Wi-Fi?
暫時忘了它吧。第一、網路太貴;第二、因為太貴所以大家也沒這習慣。這可能會對部分旅客造成不便,但對已經旅行 900 天的我們,網路一直是時有時無的,所以一陣子沒上網倒也覺得還好。而且因為沒有網路,讓我們少了盯螢幕的時間,多了欣賞眼前美景的機會。
我們費盡千辛萬苦來到這裡,然後把在這裡的有限時間花在網路上,不可惜嗎?話說,您願意拿網路交換這樣的窗外景色呢?
Qaanaaq 的住宿
Qaanaaq 的住宿,老實講一直是規劃我們這趟格陵蘭之旅中最頭疼的部分,主因還是因為去過的人太少、網路上資訊不多、各大訂房系統也沒有。網路翻了半天最後找到幾個選項:Qaanaaq Accommodation 以及 Qaanaaq Hotel。
經初步評估了解後,我們覺得與屋主同住並附廚房的 Qaanaaq Accommodation 對於即將待上一週的我們是挺理想的,畢竟可自煮等於在『食』的部分有更多彈性,而且還可以從這部分來壓低在格陵蘭的消費。結果電話撥過去說『客滿了』。
當時的另一個選項是 Qaanaaq Hotel,附早餐。因為沒有供客人使用廚房,所以變成午晚餐得外面自理或是在旅館自費。這一點讓當時的我們很猶豫。
後來在第二次與 Qaanaaq Accommodation 通電話時候,對方提到另一個名字 - Kim Petersen,並說他其實也有在經營民宿。後來撥了電話去了解後覺得他的民宿其實更適合我們,於是便立即在電話中下訂了。
由於 Qaanaaq 沒有所謂的住址,所有的一切都是相對的概念,例如警察局的隔壁、醫院的對面等等,所以基本上民宿都會提供免費機場接送服務。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Kim 以及 Qaanaaq Hotel 有此服務。至於 Qaanaaq Accommodation,我覺得應該也會有,但最好再問問確認一下。
Qaanaaq Accommodation - 網站 | 電話:+299 97 10 82|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 價格:600 丹麥克朗/人/天
Qaanaaq Hotel - 網站 |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 價格:995 丹麥克朗/房/天 - 附早餐 - 午餐 90 丹麥克朗/人 - 晚餐 190 丹麥克朗/人
Kim Petersen - 電話:+299 59 46 55 |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 價格:550 丹麥克朗/人/天(僅收現金)
如前面提到過的,Qaanaaq 網路真的是不發達,做民宿生意的雖有電子郵件,但不一定有上網的習慣,所以在住宿的連絡上,最好還是靠電話。再不然就只好提早安排、然後多點耐心等候囉。
更多關於我們的格陵蘭故事?
冰山的故鄉 - Ilulissat
迪斯科島的小漁村 - Qeqertarsuaq
冰封的北國 - 格陵蘭
0 notes
rtw-900d · 5 years
Note
反覆看了您的遊記(橫越納米比沙漠),幫助很大. 我想請問的是: 如果我在Desert Quiver Camp只住一晚,從沙漠一日遊出來之後直接開到Solitaire,這樣可能嗎? 因為實在訂不到連續兩日沙漠門口的住宿了. 我不想晚上開車 , 所以請問從沙漠出來大約會是幾點呢? 謝謝!
您好:首先,我也強烈建議『千萬不要』晚上開車,這都是為了您自身安全著想。至於您的疑問,我想我這樣回答吧。首先,先考慮 Sossusvlei 停車場到國家公園大門之間的距離與時間。這一段路約 60 公里,全程柏油路,開車約需 1 小時。再來,國家公園大門到 Solitaire 的 Soft Adventure Camp(我其實不知道您是要去 Solitaire 的��裡,所以假定是去我們住過的 Soft Adventure Camp),這一段也約莫 70 公里,全程碎石路,約需 1.5 ~ 2 小時。所以保守預估,開車最少需時間約 3 小時。而且是假設車子沒發生問題的情況下,例如爆胎等。就以上資訊來看,若您不想晚上開車(我也強烈建議真的不要嘗試),那麼您最晚駕車離開 Sossusvlei 停車場的時間最好在日落前 3 - 4 小時,以確保可以不用摸黑緊張趕路的情況下,安全抵達 Soft Adventure Camp。祝您好運。
http://rtw-900d.tumblr.com/post/160806679311/橫越納米比沙漠
0 notes
rtw-900d · 5 years
Text
環球旅行的最終考驗
當在倫敦時的前一兩天,我心想旅行終於要結束,我們應該可以算是從環球旅行這門人生課程結業了吧,大概也不會再發生啥需要我們緊急應變的事了吧!
每次一但出現這種念頭,就會... 嗯... 您知道的...
在談到這個期末考試之前,先來說說我們過去在世界各地訂房住房曾經遇到過的狀況:
1. 肯亞
我們對原本的住宿不算滿意(因為一直沒水),所以打算換個地區換個地方換個心情。於是上 Airbnb 找到一間有 instant book 的房型。把必要的資訊都填入、兩個人、幾天等等,然後付款,收到系統通知信完成預定。
出發前撥了電話給屋主了解詳細地址等等,結果屋主一聽到我們是兩個人,立馬說要加價,check-in 時當場以現金付。我一聽覺得這樣不對吧,明明我線上訂房付款時都是以兩個人來弄,怎麼現在要加錢。於是就說我不要了並要求退款。
後來還是跟 Airbnb 回報了這個事件,也希望留個紀錄,要是屋主反悔不願退款,我還可以跟 Airbnb 平台申訴。後順利得到退款,Airbnb 也承諾會『好好地』檢視這個案件。就這樣,結案。
2. 阿根廷
在前進巴塔哥尼亞某城市的前一兩天,我們又用了 Airbnb 找了間接受 instant booking 的房型並付款完成交易。但是當我們真的抵達他們家門口,電鈴快給我們按壞了,就是無人應門。冬天的巴塔哥尼亞真是他 x 的冷,我們還在那等呀等等了一小時,其中還找路人幫忙撥電話給屋主看到底啥情況,結果電話打不通。
後來沒辦法,只好一人看行李,另一人去四處找免費網路,看能不能透過 Airbnb 的訊息功能找到他們。後來找到一間小旅館,跟櫃台解釋了我們的窘境並詢問能否借用一下網路,櫃檯小弟立馬說好沒問題。
手機一上線馬上收到屋主的訊息,說他們人根本不在阿根廷,不知道為何 Airbnb 讓我們訂了他們的房。看完傻眼。當下不是囉唆的時候,趕緊迅速找另一間來住,先把最緊急的問題解決。
後來一切都安置妥當後,再來跟 Airbnb 回報這事。一如預期地,先是道歉,後退款,然後承諾會後續檢視這個案件,然後就想結案。
當時我心想,身為客人,如果無原因 no show,那我預付的 100% 款項肯定討不回來,等於算是懲罰吧。那現在是屋主不知何故無法履行義務,並讓我們在零下幾度的情況下苦等了一個多小時,結果客人得到的頂多是退款跟一句抱歉。這我覺得不太合理。於是跟 Airbnb 提了這事,後來便收到官方送的點數、約澳幣三十幾元吧,當作一點心情上的小補償。這案子就算是結了。
3. 羅馬尼亞
這回是 Booking.com 的事(Airbnb 鬆了一口氣)。
這次的情況是,屋主透過系統給的住址根本不存在,那條路從頭找到尾就是沒這個地址,連警察都找不到。後來嘗試打電話給屋主,電話也不接。最後沒輒只好四處找免費網路,在附近再找一間。
我們知道這種小事,終究會得到解決的,所以也不是太擔心。只是比較煩的是,後來在找下一間時,居然下大雨了,讓我們成了落湯雞。
但其實我們也沒事先付錢,畢竟 Booking.com 跟 Airbnb 運作模式大不同。但後來還是跟 Booking.com 聯絡了並抱怨了一下。後 Booking 還是送了歐元 25 元現金給我們,當成造成不便的小小補償吧。
4. 最後的考驗
Okay!看過前面三個案例之後,該是來看旅途中的最終考驗,發生在英國倫敦。
當我們還在歐陸時,便提早開始規劃倫敦的住宿,因為我們知道倫敦貴,提早弄便更有機會找到稍微便宜一點的。我們也���實找到一間,只是『零』顧客評價。但是,這一對夫妻有幾十個來自世界各地屋主的正面評價。『看起來似乎是一對正常好相處的夫妻』,我們討埨著。於是我們先訂了七個晚上。
前二天我們對整個住宿都還算滿意沒啥問題,討論了一下後,於是在第三天的早上決定再延長個幾天。結果,當天晚上問題就來了。
我們約莫在晚餐時間回到民宿,我們習慣性地先敲個門,讓屋主知道我們回來了,也算是一種禮貌吧。屋裡燈是亮著的,應該有人在,只是沒有一如往常的招呼『hello you guys are back!』之類的。
想說這也沒啥就推門進去,一推門進去發現,不得了,男屋主頭戴耳機、脱個精光坐在沙發上,邊看著筆電上的 A 片,正忙碌的打手槍 - 趁老婆不在家!?
這是我們世界住透透後遇到數一數二誇張的情況,居然有民宿主人在明知有客人入住的情況下,在客廳公共空間尻槍。
我們當下手提一堆食材重得要命,搭上這個沒遇過的情況,真是進退兩難。
後來應該是他的螢幕反射中看到我們開關門的動作,可把他給驚嚇地。電腦滑鼠都飛出去了,然後碰碰碰地快速躲上樓。過一會兒衣服穿好了,再下來說『哎呦,真是不好意思,正要去洗澡所以光溜溜地...』
後來當我們回房間放東西時,聽到大門碰的一聲,男屋主開溜了,或許是緊張不知所措吧。
當下我們本來是要去廚房開火煮晚餐的,後來仔細一想,我們在這裏之後還有七八天的訂房,現在是要怎樣?一是裝沒事,二是趁兩人都不在時候開溜。
又是一個需要抉擇的時刻。環球旅行其實就跟人生類似,就是一連串的抉擇所構成的事件。抉擇做得快又好,後面就好又順;決定做錯,後面就慘。就是這樣。
我們當下一想,這時間點開溜其實最好,省下面對面對質與爭吵等不必要的麻煩、要是某方情緒失控就更難處理。而且一想到這是倫敦,每天每年有多少遊客來到這裡。要是我們今天鄉愿不回報不處理,將來誰的老婆、女朋友、或是女兒也住到這間並遇到類似的情況怎麼辦?
於是我們便慌慌張張地地把東西快速收了,20分鐘後便腳地抹油開溜。
由於事情緊急,沒時間用他們的網路找當晚的住宿,於是邊走邊找免費網路,最後站在一間 pub 的外頭偷用免費 WiFi、迅速地在 Airbnb 上找了另一間。
當晚接近凌晨,一切都安置妥當後,該是回報 Airbnb 的時候了。
如預期,Airbnb 按照 SOP 處理:緊急道歉並承諾會妥當處理然後退款未住的部分。之後沒多久我就看到那對夫妻被停權了,房型也下架了。幾天後, Airbnb 表示他們會持續了解這個案子,如果沒有其他要反映的,那就打算結案了。
我們仔細一想這樣好像少了什麼。我們提前準備所以找到一間每晚 40 英鎊的房型,結果因為這個事件,讓我們不得不連夜逃走,然後在緊急的情況下,找了另一間每晚 100 英鎊的。對我們而言,這之間的 60 英鎊差價,不是我們應該付的,所以我便要求價差的補償。至於原本我們該付的,我心甘情願沒問題。
過了幾天收到通知說,經討論 Airbnb 決定把之後連續 10 天的訂房,每天 100 英鎊都退我們。這事也就這樣結案了。
為何分享?
我們之所以把這個寫下並分享出來,最主要目的不是讓大家覺得這個世界真危險,因為畢竟人在江湖走跳,遇到一些無預期的狀況也是在所難免的。但重點是,在那個時間點當下,我們能不能把狀況處理妥當,然後繼續前進。
所以我們分享這些出來的主要原因還是希望大家能從前人的經驗中也得到一點什麼,這樣以後若不幸遇到類似情況,也不用慌了手腳而慌張地做出錯誤的決定。
0 notes
rtw-900d · 5 years
Text
刈包
刈包(或割包、掛包)是一道台灣小吃,在台灣,幾乎各大小夜市、小吃店甚至早餐店都可以看到它的蹤影。過去幾年旅居國外時注意到,掛包在海外似乎有越來越夯的趨勢,連在澳洲墨爾本、英國倫敦都開了掛包專賣店。
當我們人在倫敦時,有想過去買一個來嚐嚐看,但後來,一是想到馬上就要回家了乾脆回台灣再吃、二是倫敦掛包根本天價,一個5.5英鎊,約合新台幣220元,故在店門口望了望,還是擦擦口水走了。
話說,因為掛包這個話題,讓我想起來過去幾年也分別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吃過掛包,例如南非的開普敦,澳洲的墨爾本、掛包的老家台灣、當然還有我們家100%的純手工掛包。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